04版:热点总第325期 >2022-01-14编印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发布
打造鸥鹭翔集、水湿林田交织的“绿色”副中心
刊发日期:2022-01-1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_TJS3264.JPG副中心将结合生态景观建设项目,打造“园林新十景”。

_TJS8022.JPG到2025年,通州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6.5%以上。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张群琛 王军志

在潮白河沿线、大运河—温榆河沿线等地,每年择地实施1000亩精品近自然景观林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十四五”时期合计实施5000亩;

打造不少于100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打造鸥鹭翔集、水湿林田交织的湿地景观特色;

开展全区种质资源普查,建立适应本地的种子园和采穗圃,建立优质乡土树种和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建立乡土植物示范园;

重塑历史景观,在传统老八景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景观建设项目,打造“园林新十景”,着重塑造五翠交融、湡水柳浪、政通河宴、潮白绿韵、春郊烟树五景;

谋划启动并建成一批全球知名、全国示范的特色专类公园,如国家级植物园、六环路公园、宋庄市民体育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发布。其中,详细介绍了副中心湿地、公园、绿道、滨河景观、配套服务等项目的建设重点。到2025年,通州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6.5%以上。城市副中心居住区人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5%以上。


【数说“十三五”】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各项绿化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通过行政办公区绿化建设、公园绿地新建与改扩建、重点功能区绿化建设、森林湿地公园体系建设、水系交通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平原绿化生态工程、村镇园林绿化提升和园区绿化建设等一大批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与全域生态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城市风貌初步形成。


■通州区由五年前的38家公园增加到目前的53家,其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生态公园28处,专类公园、游园25处,公园总面积3693.1公顷。

■城市副中心森林总面积达到约3万公顷,五年净增约0.4万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8.39%提高到33.02%;副中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82平方米提高到19.31平方米;居住区人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72.53%提高到91.46%;副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2.29%提升至51.02%;成功创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13个、花园式社区10个、首都绿色村庄20个、森林城镇2个。

■现状公园绿地总面积达3235.2公顷,其中,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410.6公顷、道路绿地203.9公顷、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11.4公顷,完成了每年参加义务植树20万人次、累计植树100万株的工作任务。

■新建改建社区公园28个;新增小微绿地27处,完成副中心绿道建设85.54公里,完成老城双修任务8项,建设总面积约1810.7亩,并在老城双修范围内,完成1.7公顷小微绿地建设。

■对27条城市道路进行绿化和改造提升,完成单位屋顶绿化建设4万平方米。

■形成东郊森林公园组团、大运河城市森林组团、城市绿心森林组团、潮白河森林景观带组团、东南郊湿地森林组团、台湖万亩游憩园森林组团等7个万亩森林斑块;并通过扩大绿色空间、推进老城双修,完成留白增绿建设任务约8129亩。

■在全区367个村中299个村实现了村头一片林建设。

■围绕进出行政办公区重点道路节点,实施地栽花卉常态布置1.6万平方米。

■全区绿色产业面积达到9.3万亩,其中,现有果品产业总面积4.2万亩,无公害果园约1万亩,年果品产量3477万公斤,年产值3.4亿元;现有花卉产业总面积0.3万亩,年产值4538万元,花卉企业7家,其中大型花卉企业1家;现有苗圃总面积4.8万余亩,其中规模化苗圃2.9万余亩,苗木储量390万余株。



【定位与目标】

一个定位:副中心高质量建设的核心抓手和亮点领域与国际一流的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综合性示范区。

四大愿景:碧翠拥城、林海环拱的绿色森林城;精品集萃、活力共享的宜居园林城;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的碧水景观城;智捷高效、治理精细的生态智慧城。

“十四五”期间,“两带、两区”的区域绿色空间结构和“一带、一轴、一环、一心”的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将全面完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同时,培育形成一系列广受欢迎的群众性活动和市民“公园即客厅”的副中心生活交往新理念。基本实现“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乡园林绿化景观意向,形成一批理念先进、开放融合的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规划》也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通州和“北三县”在生态建设方面,要以项目为支撑统筹两岸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体建设,推动两地一体化绿色发展,为交界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做好先行示范。


【“十四五”任务清单】

关键词1:全域生态系统

重点任务

●绿色空间

有序推进全域绿化造林,完善现有绿色空间格局,构建林田水湿融合的区域绿地系统。

加强“一环”上已建成的7个公园管理维护,加快完成张家湾公园和梨园文化休闲公园建设,推进国家级植物园等方案的研究,基本实现环城游憩环闭环;

“两带”中目前西部生态带建设趋于完善,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推进东部生态带景观生态林建设,重点推进国家级植物园和潮白河公园规划研究建设。


●森林抚育

继续推行森林健康抚育,对平原造林实施近自然化改造,营造健康稳定的“异龄、混交、复层”近自然森林景观。“十四五”时期合计实施第一轮百万亩造林内的19.3万亩森林健康抚育。在潮白河沿线、大运河—温榆河沿线、东郊森林公园、环城公园游憩带等地,每年择地实施1000亩精品近自然景观林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十四五”时期合计实施5000亩。


●湿地生态精品修复

开展全域湿地保护修复建设,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打造鸥鹭翔集、水湿林田交织的湿地景观特色,“十四五”时期,打造不少于100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

近期以东郊湿地公园为试点,结合公园建设提质,扩大湿地面积,建设景致多样的人工湿地景观,打造体现湖泽风貌、兼具生态科普功能的湿地景观片区。

“十四五”时期,与水务部门协调,运用生态恢复修复手段,结合绿心、减运沟、玉带河、中坝河等蓄滞洪涝区的建设,恢复修复湿地。


●乡土种质资源

开展全区种质资源普查,加强乡土种质资源的培育与应用推广,根据通州区用苗需求,建立适应本地的种子园和采穗圃,筛选培育“乡土、长寿、抗逆、食源、景观”的园林绿化新品种;建立优质乡土树种和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建立乡土植物示范园,保障平原造林和城市绿化的乡土树种用苗需求,强化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突出通州区平原湿地绿化和高品质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特色。


关键词2:园林绿化公共服务

重点任务

●全域公园体系

推进自然公园和区域生态公园建设。重点推进通燕公园、潮白河公园等多个自然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推进综合公园提质和建设,实现高品质综合公园均匀分布;谋划启动并建成一批全球知名、全国示范的特色专类公园,如国家级植物园、六环路公园、宋庄市民体育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推进社区公园建设,有序推进老城区城市绿地建设工程。


●城市公园绿地

开展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和设施配置体系研究,探索创新相关配置标准。重点推进宋庄文化公园、刘庄公园、西海子公园、张家湾公园、梨园文化休闲公园、梨园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大型公园配置升级。强化既有和新建公园绿地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卫生间、运动场、停车场、休闲设施、管理和服务设施配套。


●打造健康绿道网络

依托河道绿廊、交通绿廊,建设绿荫密集、连续贯通的干线绿道,串连副中心各级公园绿地。发展建设尺度宜人、慢行舒适的区级、社区级绿道,串连城市社区和各级公园绿地。

实施300公里精品绿道升级建设工程。重点打造环城游憩带精品绿道、文化旅游区—张湾精品绿道、潮白河沿线精品绿道、绿心—大运河精品智慧绿道等多条精品绿道建设。启动实施六环路公园精品绿道建设。


●“公园即客厅”

按照公园就是“市民公共客厅”和“城市活力空间”的思路,提升公园服务能力,以梨园文化休闲公园、张家湾公园、西海子公园、东郊森林公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为试点,围绕体育建设、社区文艺宣传、自然科普、智慧服务等特色主题活动先行示范。打造一系列“热力公园”和绿色空间品牌活动。


关键词3:城乡生态景观

重点任务

●城市滨河景观体系

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合“三庙一塔”景区、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北运河沿岸文旅资源,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

沿岸组织完整连续的集自行车道、跑步道和漫步道为一体的精品景观绿道,营造充满现代活力、再现历史记忆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系统。

着力整合五河交汇地区风景绿地资源,建设集文化展示、滨水游憩、商务休闲、生态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群,打造城景汇聚、蓝绿交融的文化活力绿心。


●道路绿化建设与园林精细化管理

建设林荫路网,新建道路的林荫覆盖率达到100%。通过补植缺失行道树、点植骨干乔木等方式,完成副中心及重点镇中心20条林荫路的改造提升。彻底消除地被缺失、缺株断带、黄土裸露、管理粗放等问题,完成新华大街、通胡大街等55条道路精品绿地创建。


●精品绿化乡村、绿化镇区

实施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打造传承村史文化等功能的村民休闲活动与公共交流空间,单个公园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公顷。


●园林文化品牌

依托大运河水系,打造传承历史、激活未来的大运河生态文化景观带。在大运河两侧发掘和突显两岸人文景观特质,构建大运河健康绿道系统,助力打造具有首都标准、北京特色、时代气象的北京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打造“题名文化景观”,着重塑造副中心“园林新十景”。以农、林、水、城为四大要素,提炼、提升自然生态景观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和当前城市建设特点,运用中华传统“题名文化景观”的造景手法,打造区域题名文化景观。


●区域生态建设协同发展

推进北运河—潮白河沿线、生态绿洲地区生态景观建设整体提质。狠抓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编制《交界地区生态绿带生态景观建设规划》,构建以国家级植物园为引领、生态绿洲为核心、滨河绿道为骨架、各类公园为支点的高品质绿色游憩体系。

系统实施交界地区北运河—潮白河滨水湿地保育修复建设,启动国家级植物园、潮白河公园、通燕公园的规划建设,打造以滨河风景展示和滨水生态修复为特色的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

组织编制《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等相关规划研究,把“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融入“生态绿带”整体,营造“近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重点在“行政办公区—绿心地区”打造以行政办公与市民公共活动为主导功能的国际一流的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在果园环岛周边地区、行政配套区分别打造新老城区生活型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在五河交汇地区打造商务休闲型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在张家湾古镇等地打造文化休闲型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结合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片区建设,打造交通枢纽型公园化城市建设示范区。

重点落实“一轴、一带、一环、多片区、多节点”建设。即依托六环路公园和精品绿道建设,打造缝合城市功能的创新发展轴;依托大运河沿线生态景观提质,打造凸显传统文化和现代公共空间魅力的世界级水准的生态文明带;依托梨园文化休闲公园、潮白河公园、通燕公园等环城公园及副中心环城游憩精品绿道的建设,完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依托12个组团和36个家园中心建设,配置服务于组团和家园中心的多个绿色开放中心和空间节点。


关键词4:行业管理服务

重点任务:

●智慧园林

完善通州区智慧园林管理大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提升行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增设户外空间的交互体验类休闲游乐设施,提升智慧化游园交互体验。


●绿色生态产业

持续推进果园更新改造工程。更新现状果园500亩,淘汰老旧衰弱树种,建设樱桃等为主的高效果园;进行3000亩果树改良,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果园5处。新增无公害果园生产面积3400亩。

林木种苗管理实现“两证发证率”超过90%。全区苗圃地总面积超过5万亩,其中规模化苗圃不少于2.5万亩,苗木储备达500万株。

新建企业自主经营模式花卉观光休闲展示园1处。继续推进全区林下经济发展,积极推广永乐店镇以食用菌栽培种植为主的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推广发展林下复合种植模式。借助百万亩造林工程营造的蜜源林,大力推广发展林下养蜂产业。


●资源管理和安全防控治理

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完善通讯指挥系统。市行政副中心周边区域等全民森林防火重点部位的林地内,架设森林防火监控探头及红外监控自动报警系统。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加法”工作。推进“两带、一环、一心”大尺度绿化建设,有序扩大绿色空间,试点打造一批低碳公园,提高森林质量,推广高碳汇树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继续推进义务植树工作,每年计划组织义务植树不少于20万人次,累计完成植树(折合)不少于100万株。开展节水绿化工程,保障全区绿化用水的多源多向供给,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雨洪水,建设全市节水绿化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