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308期 >2021-12-23编印

东方小学通过大数据创新教学模式
哪弱补哪 学生作业“量身定制”不再统一
刊发日期:2021-12-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丽

近日,通州区东方小学五年级(5)班的张艺馨收到了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共三道题,包括看拼音写词语、阅读理解、分享读书方法。而语文老师给她的一名同班同学布置的作业题却有五道。

在东方小学,对于同班不同作业,学生们已经司空见惯。因为每一份作业,都是老师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为学生们量身定制的,学生哪方面知识薄弱就练哪儿。

个性化作业是如何定制的?

科技为生活赋能、为生产赋能,也必然可以为教学赋能。昨日,记者走进东方小学课堂,感受双减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精准问诊的课堂教学。

半年前,东方小学为提升教育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解决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真问题,将“优师端”APP引入课堂,通过平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够对每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一目了然,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精准练习。

“这就是我们用的语文大数据智能作业本,是按课编排的,语文组现在讲完一课练一课。”语文教师闫继凡说,智能作业本的答题和批阅规范简单易懂,学生在拿到作业后,只需写清姓名和学号,然后按照答题规范完成即可。作业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题型,老师批改作业时只批主观题,客观题统一交给机器扫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

“我会用红笔把错误的地方圈出来,批完之后再去扫描,后台就会有一个数据的收集。包括全班同学交作业的情况,会显示有哪几位同学没有交作业,不用像以前那样,拿着人名单逐个去查。此外,还能在扫描之后看到全班作业中每道题的正确率,每位同学作业中的正确率等。”闫继凡说,以前对于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仅凭自己经验判断,而现在大数据更精准、更有说服力。“数据会真真切切地告诉我,哪些孩子已经学会了某方面知识,哪些孩子还没学会。”闫继凡说,这样,指导作业时就能确定哪道题需要精讲、哪道题简单提示就行。也会针对做错题的同学再次提问,判断是否真的掌握。

闫继凡说,课后,老师还会根据大数据制定靶向作业,在一定意义上等于实现了分层作业。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追踪,老师就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在哪种类型题上容易出错,根据这个错题本,就可以给他单独定制一份作业,直接基于大数据进行电脑组卷,有旧题也有变式题,打印出来的作业上就有这个学生的名字,课代表会直接发到学生手里。

东方小学教学主任杨小东表示,减负不是减责任,更不是减质量,减负更得提质。落实“双减”,就是要重构全民教育价值观,让教育遵循规律,让学生回归校园。东方小学建校将近40年,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余人。为了教师更好地深入开展研究,东方小学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申请了“十四五”规划课题《移动网络与大数据融合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移动网络,开展“双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利用大数据,及时跟进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此来反哺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的精准设计,进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制定了‘一点突破,百花齐放’的推进策略,‘一点’定在五年级组,因为该组教师相对年轻,高年级的知识难度增大,减负提质的要求更为迫切。‘百花齐放’意味着只要五年级突破成功,会对其他年级形成极强的吸引力,形成百花齐放的效果。半年多来,学校经常组织培训会、交流会、反馈会,并建立大数据交流群,技术人员有问必答,做到保姆式服务。使用数据表明,教师活跃度显示100%,说明这种应用式学习方式确有实效。”杨小东说,期望“百花齐放”的到来,让东方小学全体师生在大数据环境下开展学习,因材施教,让师生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快乐高效地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