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304期 >2021-12-19编印

国家队走进城市副中心 医疗力量再添“强援”
刊发日期:2021-12-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2.jpg北大人民医院停机坪正式投用,将为冬奥会及京津冀地区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搭起"空中生命线"。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张程伟

       昨天,城市副中心引入的“双唯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正式开诊并启用。该院是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管辖医院,也是唯一一所北京大学附属医院。今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全国及本市处于领先地位的优质学科也将设置于通州院区,建设以创伤急诊急救、妇产、肿瘤、研究型病房、全科医学为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


开诊首日 多个科室预留号全部挂完

       开诊首日,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共接诊360余位患者,其中血液、骨科、消化、耳鼻喉科患者较多。

       昨天上午8点,急诊科来了第一位患者。一位48岁男性物流工人,在搬运东西时,将左下肢砸伤,紧急送往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刻对其左下肢进行固定,所幸通过X光片进一步检查确认患者没有骨折,属于软组织挫伤。还有一名因呕吐前来就诊的患儿,家长抱着跑来急诊,诊断后被顺利转至儿科就诊。“开诊第一天,从8点开始到11点,上午3小时来了13名患者,我们感觉周边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不小。”该院急诊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配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整体规划,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7年与通州区政府合作,在漷县镇设置通州院区,一期规划占地面积147亩,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建设过程中,副中心工程办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及属地政府,推进落实建设资金,协助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合理倒排施工进度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工,于今年9月完成院区验收移交。

       正式开诊8天前,医院已经通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PP、114挂号平台等方式开放通州院区号源。开诊首日,35个科室同时出诊,内分泌、消化内科、耳鼻喉科当天预留号全部挂完,骨科、神内、血液、妇产、肾内、乳腺、全科医学等科室的病人也不少。漷县镇后地村村民刘永军的家距离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近6公里。他一直关注着这所距离自己最近的“大医院”。“以前离村里最近的大医院开车也需要三四十分钟,现在开车5分钟就能到,真是开到了家门口。”


特色科室 冬奥会承担航空医疗救援任务

       据介绍,目前北大人民医院拥有3大院士团队、2大国家级中心、18个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2个北京市重点专科、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和4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通州院区将以国家级创伤医学中心、妇产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与研究型病房为依托,形成覆盖内、外、妇、儿等各个学科的三甲医院综合性院区。优质的特色科室将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2019年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以北大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通州院区的创伤急诊急救中心同样也是特色科室,具备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的固定医务人员。

       目前,通州院区正积极筹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位于院区西南侧直径30米的地面停机坪,按直升机紧急救援最高承重标准建设,可建立起覆盖京津冀全境500公里半径圈的创伤救治中心。

       同时,通州院区将成为重要的创伤急救中心,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提供最为优质的医疗保障,为今后京津冀地区的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搭起"空中生命线" 。

       另外,作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的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也在此建立了妇产中心,立足通州院区,在产科、妇科、生殖医学、产前诊断等方面为京津冀乃至全国患者提供全面帮助。多优势学科携手打造的通州院区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也将成为肿瘤综合性诊断治疗研究基地。医院首批研究型病房也落户通州院区,一系列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生物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观察等高水平临床研究将在这里开展,为加快推动医药健康协同创新,推进医药创新成果转化贡献力量。 

       未来,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将全方位承担起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带动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并最终与周边养老、医药等健康产业一起建成以医养、医康、医护、医产为主要链条的国家智慧健康示范基地。


“医联体”促区域整体发展

       北大人民医院还将充分发挥大型三级公立医院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下沉。

       据介绍,通州院区正式开诊之前,就与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以及漷县镇、觅子店社区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议,与永乐店、于家务、牛堡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成医联体合作意向。医院邀请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开展疑难病例巡诊,专家应邀参加区属医院危重病人会诊并前往基层医院义诊。同时,开通CT、核磁等大型设备检查及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绿色通道,承接区属医院病人转诊。

       未来,医院计划与通州区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紧密型医联体,以医院医疗信息系统对接居民健康档案,实现漷县全镇十余万居民的健康管理全覆盖,实现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就诊-转诊-康复”全流程服务。

       通州院区还将带动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同当地医疗机构一道提升城市副中心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管控和科学诊疗水平,发挥大学医院优势,结合自身优势、特色诊疗技术和基层医疗机构需求,实现技术水平、学科建设、服务能力的全面帮扶,助力城市副中心医疗建设。此外,通州院区基于一小时交通圈,也将以优质医疗服务带动津冀等地的健康事业发展。



【相关链接】

探秘“空中生命线”

本报记者 张程伟

       一走进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最引人瞩目的是院区西南侧地面停机坪上的墨绿色直升机。这架直升机担负着“空中生命线”的救援任务。它与普通直升机有何不同?在日常急救以及冬奥会保障中担负着什么使命?昨日,记者连线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飞行师曹威,请他揭秘“空中生命线”。

       这架直升机是专业的医疗机型,虽然大小与同类机型相同,但内部配置大有不同。曹威用“空中ICU”形容其特殊性。直升机舱约10平方米,有三个座位供医护人员使用。舱中配备ICU全套设备,将ICU病床改为担架车并配有负压隔离舱。舱壁上有许多手套,方便医护人员在隔离舱外对仪器进行操作。

       由直升机搭建起的“空中生命线”具有直飞最短路程等特性,其辐射范围除了京津冀,还外延至鲁豫晋陕以及内蒙古。曹威计算过,从密云飞到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约用时20分钟。如果从北京最西边的门头沟灵山附近飞往北京东边的通州院区需要1小时15分钟。但这段路程如果开车,不堵车也要3小时。

       从2014年至今,该公司已经在全国转运近2000位患者。据了解,“空中生命线”日常主要负责由120或999指派的院前急救,SOS组织呼叫的外籍或者有国际保险人员转运,政府补贴形式支持的救援。

      “冬奥会期间,我们将根据120或999的指派进行转运。”曹威表示。该公司日常使用的转运点有20个左右,其中15个为医院内停机坪。冬奥会期间,根据实际需求以及120或999安排,可将运动员送往指定转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