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301期 >2021-12-16编印

聚焦城市副中心更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刊发日期:2021-12-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今年的区两会是在城市副中心“十四五”顺利开局起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非常重要的会议,备受全区人民关注,代表委员们最关心什么,带来了什么意见和建议?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

    

加快推动通州区林下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及森林旅游业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目前通州区林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效开发的林地总面积不足5万亩,且多数为低效种植。”区人大代表岳天敬说,通州区森林总面积达46.83万亩,其中大部分为平原生态林。截至2021年末,全区可用于开展林下经济活动的林地共有29.04万亩,开发潜力巨大。

对此,岳天敬建议,在林长制的框架里,建立林下经济发展专家组,从政策体系搭建,到如何发展林下经济提出规划建议。把林下经济创立品牌、延长产业链和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百姓收入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体系。

“不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贪大求全。”岳天敬认为,应根据林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情况、林下产品适生性等,科学制定林下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新型集体林场为主体,灵活选择各种适宜模式,进行多元化组合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及农户向“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一区一优势”的方向发展。

岳天敬还建议,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引导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林农、林下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服务拓展到良种供应、信息提供和产后的加工、流通等领域,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民能够信任的、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将服务领域由单一生产向精加工、流通等领域拓展。


积极推进建立副中心老年医学中心

“老年医学疾患的治疗相对于单一病种的治疗,更加复杂化,需要具备扎实医学基本功的重症医学、内科系统、外科系统、营养科等科室的高级人才通力合作,才能提供符合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老年医学服务。”区政协委员朱旭表示,虽然目前通州区针对老年人的各专科疾病绿色通道已大幅提速,但老年医学交叉的相关问题渗透性不强,无法满足老年人尤其是急症老年患者精准快速科学治疗的需求。为此,他建议在城市副中心布局专门的老年医学中心,让更多老年人在通州享受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朱旭建议,由通州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在综合能力较强的医院重点支持建设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中心一线人员可由相关专业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组成,可以定期轮换,快速将老年医学做大做强,减少患者住院周期,早日回归家庭生活。同时,将老年医学中心作为优秀人才的展示考核基地,使多学科协作团队成为老年医学中的王牌军。   

此外,应通过医院行政管理加强老年医学科的政策倾斜,做细老年医学急性病的流程,在黄金时间内为老人争取最优质的治疗。同时,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国家级老年医学中心专家对老年医学中心的业务水平进行考核、指导,使其专业化水平快速提高,并对优势治疗项目及学科水平进行宣传,逐步扩大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