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五年,也是落实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首都新发展的重要五年,更是副中心落实国务院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控规实施,推动副中心框架基本成型、主导功能基本稳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协同突破发展、城市品质加快提升的重要五年。我们要认真落实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城市副中心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方向,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牢牢把握副中心战略定位,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副中心贡献。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为打造服务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辐射带动力显著提升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高质量推动规划体系全面落地,谱写副中心建设新篇章
基本建成城市框架,搭建副中心“四梁八柱”。
保持每年千亿以上投资强度,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加快重点功能区、重要节点建设。完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保障市级机关搬迁入驻。推动与行政功能密切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迁入,带动中心城区其他相关功能疏解。全面建成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实现重点组团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总建筑规模达686万平方米。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周边区域开发,形成集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加快建设通州堰分洪体系。确保站城一体的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开工建设六环高线公园。深化通亦联动,加强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关村通州园与台马板块协同发展。大幅提升张家湾、台湖、宋庄创新生态集聚能力。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持续促进城乡融合。
以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快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完成333个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以“精品民宿、运河文化、特色产业”等为特点的样板村。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细致落实耕地“田长制”。推动M102(支)线向宋庄镇、张家湾镇延伸,建设漷小路二期、新漷马路等一批道路,增开乡镇公交线路,构建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完成260个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全力推进新老共荣。
完成100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14个家园中心,完成15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5个棚改项目,打造8个精品示范街区。加强老城文化肌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申请式腾退,建设共生街区。
深化区域协调联动,打造协同发展桥头堡。
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等一批轨道线路通车运行。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加强大气、水跨界联合监测执法,全面消除入河点源污染。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支持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与北三县开展跨区域联合办学。强化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深化“通武廊”“通宝唐”战略合作。
二、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
坚持功能承接与内生发展两手抓,提升经济增长能级。
围绕央企二三级公司、市属国企事业单位等中心城区外溢优质资源,做好产业承接和落地服务。深化“五子”联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聚焦行政办公,引入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打造顶尖人才集聚高地和高端智库服务平台。聚焦高端商务,承接和新设立总部机构40家以上、财富管理机构突破200家,深化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聚焦文化旅游,承接好环球主题公园资源外溢,重点抓好“一区、一河、三镇”建设,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布局,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打造地标性商业街区和多层次差异化商圈。聚焦科技创新,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推动信通院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中芯国际、小米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畅通产业项目落地路径,精准有效抓好要素保障。
制定存量空间引导政策,盘活利用低效国有用地及楼宇,多种模式强化集体土地产业化利用。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等服务机制,全面提升副中心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依托应用场景开发开放,积极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加快构建“以投资促招商,以项目促落地”的新型招商服务体系。加强财源建设,全面强化企业走访服务,全方位做好企业服务管家,实施重点项目“全程代办”“全周期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优化行政审批、完善智慧政务,强化要素交易、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体验和效能。
三、高质量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促进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支持公办园和普惠民办园发展,统筹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增加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新建幼儿园、中小学各10所,新增学位2.16万个,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使用。加快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清华大学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优质资源投入使用,加快国际化综合医院等项目建设,确保三级医疗机构达8家以上,新增床位4450张。创建大运河5A级旅游景区,实施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保护和开发项目。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紧扣稳就业保就业主线,力争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区养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养老照料中心11家,实现街乡机构养老全覆盖;新建养老驿站88家,实现村居养老服务全覆盖;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一键呼”设施惠及更多有需求群体,每千名常住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7.5张。建立健全“租购补”并举住房制度,建设保障性住房2万套,推进区域职住平衡。
加强韧性城市建设。
大力创建国家安全风险防范示范区,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实施一批韧性社区和韧性项目。打造消防教育培训基地,新建6座消防站,配建乡镇街道小型消防站。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人员、物资、制度等保障机制,做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
四、高质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
全力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深入推进“双碳”目标实施,持续加强外部绿色电力供给,加快地热、太阳能光热和光伏系统在重点领域、区域的规模化开发和高效利用。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建造,行政办公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打造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发挥绿金院和绿交所的“孵化器”作用,加快推进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研究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及创新机制,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各类金融工具创新应用。大力推进慢行交通、立体步道网络系统建设,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80%。
着力构建水绿生态空间。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确保国市两级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完成城北、两河水网一期工程,加快实施二期工程,推进城南水网台马、漷牛等片区骨干沟渠水网项目。加快实施萧太后河下段、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建成区比例达50%。完善全域湿地生态系统,实施不少于1000亩的湿地修复精品工程。基本建成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13个公园,加快建设东西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实施300公里精品绿道升级及建设,推进3000亩老城区城市绿地、100个“精品乡村公园”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至36.5%。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一微克”行动和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强化细颗粒物、臭氧、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推动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纵深推进碧水攻坚战,大力推进治污截污工程,新建河东、减河北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3万吨/日、污泥干化处理规模200吨/日。新建农村污水收集管线120千米,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规范入河排水管理,完成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并动态清零,国家和市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实现100%。
五、高质量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树立城市治理新标杆
突出精细治理,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圆满完成新一轮疏整促专项行动。实现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通信架空线、电力架空线全部入地,推进市政设施扩容和停车设施改造,施划停车位4.5万个。继续开展背街小巷和乡村庭院精细化治理,着力提升公共空间服务功能和设计水平。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健全生活垃圾全链条管理,加大再生资源回收扶持力度。实现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推动业委会(物管会)高效履职。强化党建引领,统筹融合街巷长、小巷管家、网格员、协管员等各类基层力量,发挥各类社会组织专业化优势,深入推进“接诉即办”和“未诉先办”,加快提升城乡综合治理能力。
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
全面建设“智慧通州”。加快布局新基建,推进全域“双千兆”网络建设,布设城市感知智能设备,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系统。深化“城市大脑”功能,全面建成100G带宽政务骨干网,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造以“全网感知、全城通办、全域协同、全景开放、全时响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
完善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城市运行保障能力。
适度超前建设国际一流的安全、高效、智能、低碳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实现M101线通车,推进6号线南延,轨道交通线网里程达到57.3公里,初步形成“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潞苑二街等东西向干道和春明路等南北向干道,打通通惠北路北延等17条断头路,新增道路里程231公里,城区路网密度达到5.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建成“十一横九纵”市政主干路网体系。
六、高质量推进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构建开放新格局
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设立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创业投资基金等,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高水平实施对外开放。
加快建设法定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加大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技术转让和国际人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的长效机制。积极对接国际市场,深化市场准入、跨境支付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试行跨境服务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等试点。
全方位拓展城市影响力。
推动设立副中心国际城市联盟和智库联盟,依托北京自贸区展示中心,构建中国—新加坡城市科技领域合作交流等平台。强化全球财富管理论坛、运河城市国际论坛等活动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设计周、北京建筑双年展等品牌规格与能级,争取更多国际品牌和论坛永久会址落地。完善城市副中心媒体矩阵,扩大传播影响范围,全方位展现副中心建设脉搏和发展成果。
高标准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
提高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完善行政权责清单,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加强重大合同协议监督管理,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跨部门、跨层级执法协作联动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打造行政复议副中心样板。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强化区级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指导中心建设。
2022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能耗强度、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狠抓重大工程建设,全力展现副中心发展新形象
二是狠抓招商体制机制完善,加快项目引进落地
三是狠抓“五子”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狠抓新老共荣、城乡统筹,推动均衡发展、共同富裕
五是狠抓民生服务提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六是狠抓综合整治提升,不断提高城乡治理能力
七是狠抓污染防治攻坚,全力提升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八是狠抓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九是狠抓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协同发展
十是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提升政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