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开学的潞河中学三河校区让三河市与城市副中心教育一体化有了新突破。(资料图)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张丽
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理工附中等十余所市级优质校先后进驻;幼儿园总数翻倍增长,学前教育普惠性覆盖率达到88%;京津冀教育一体化落地的第一所学校——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正式揭牌……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教育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民办转普惠 增加幼儿园学位3.6万个
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一度是困扰许多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大问题”。家住北苑的李梅华提起幼儿园却抿着嘴微笑,“我们赶上好时候了,一直想给孩子选一家好的幼儿园,挑选了很多家才一咬牙选了八里桥这家德爱通惠幼儿园,每月学费5000元。没想到半年后幼儿园转成普惠园,保教费直降到750元,还是原来的环境、原来的老师,每年能省4万多元。”
德爱通惠幼儿园紧邻八通线北苑站,是德爱(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家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幼儿园,2020年3月转为普惠园。幼儿园有5450平方米,室内外面积开阔,园内有大型滑梯、沙池、攀爬拓展设施等,可容纳420名儿童。
增学位、转普惠、降收费、提质量、搭平台、严监管……城市副中心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已经初见成效。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幼儿园共126所,通过新建、改扩建、接收小区配套园及新审批民办园等形式,幼儿园学位数量明显增长。截至目前,全区幼儿园总数已经达272所,在园幼儿56804人,学前教育普惠覆盖率达88%。
幼有所育,众望所归。近年来,城市副中心不断扩充学位、加强监管,尤其是2020年以来,新审批180所民办幼儿园、教学点、社区办园点,提供学位4万个。138所民办园采取转化过渡期形式认定为普惠性质幼儿园,提供学位3.6万个,关停无证园131所,2020年底实现无证园清零。普惠性幼儿园加快审批,普惠学位大幅增加,还在全市率先上线“通州区民办教育服务平台”,实现普惠园、普惠政策线上全面公开。
在燕郊家门口上了北京名校
“我们在北京工作,住在燕郊,孩子能够在燕郊就近入学,还能享受到北京百年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红利。”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初一学生家长胡玉荣由衷地说。
今年秋季开学的潞河中学三河校区让三河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一体化又有了新突破。“三河校区将秉承与潞河中学总校‘同形、同构、同质’的办学目标,力争将试点学校打造成与京津冀教育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高起点、高质量、高品质的现代化学校。”潞河中学三河校区校长孟洪峰说,“今年是学校第一年招生,目前有16个教学班、770多名学生。为了让新教师快速熟悉总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现快速成长,所有任课教师都与潞河中学总校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子。一起备课、实施教学,这种合作已成为我们常态化工作机制。”
近年来,得益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优质资源校密集落户副中心,作为北京首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城市副中心区域教育得到迅速提升,也为加快与“北三县”教育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2017年,京津冀三地就召开了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签署《关于开展教育协同发展的合作协议》。通州、武清、廊坊三地以43所各级各类优质学校、幼儿园为基础,共建10个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1个中等职业学校联盟和1个幼儿园联盟,成为三地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载体。截至目前,各共同体、联盟间开展管理团队互访、课堂教学观摩、艺术展演、校园文化交流等各类活动近百次。
区教委已于去年与三河市教体局签订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三河市燕郊七小、六小、冯家府小学、燕郊中学、八中等学校也纷纷和北京多所中小学签订教育合作协议,课程体系与名师资源共建共享,专家名师引领教师群体研修,双方从管理模式、办学特色、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区域越来越大。
新建基础教育学校139所
2017年9月,潞苑小学成立并投入使用,运河小学、梨园学校、西马各庄小学改扩建工程竣工,扩充学位2080个;
2019年9月,黄城根小学通州校区、运河中学附属小学等实现开学,新增教学班94个,扩充学位3760个;
2020年9月,通运小学、北京学校小学部投入使用;
2021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投入使用,可提供2310个中学学位……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基础教育也是“每年都有新变化”。据介绍,到2035年前,城市副中心751平方公里范围内将新建基础教育学校139所,未来还将有更多现代化新学校投用。
增量更要提质。提升百年校、挖掘特色校、扶持农村校、保障优质校,是城市副中心持续推进的四大教育工程。五年来,城市副中心获批“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和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潞河中学、人大附中通州校区成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校。
未来,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教育现代化成果,持续向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迈进,建设成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相匹配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教育开放融通先行区和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先导区,形成学生向往、教师舒心、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教育生态,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