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新闻总第297期 >2021-12-10编印

解决群众诉求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刊发日期:2021-12-1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冯维静 陶涛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细胞,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石。昨天,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党代表聚焦基层社区治理问题,分享社区治理工作经验,建议创新老旧小区自治载体和机制,营造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治共享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打造“幸福家园”试点工程

认真聆听党代会报告后,区党代表、玉桥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世忠直言倍感振奋。“报告通篇贯穿高质量发展主线,特别是提出构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体现系统深入的‘城市副中心质量’体系,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

今年,玉桥街道启动“玉见幸福·桥见未来”城市更新计划,通过党建引领,“工匠”“绣花”,打造社区微治理品牌。据悉,街道将拿出约五分之一的辖区面积打造“幸福家园”试点工程。该街道面积约5.2平方公里,“幸福家园”试点就占地近一平方公里。这也是该街道“四精八微”考核体系中的一项生动实践,即精致、精心、精准、精细,微支部、微社区、微网格、微政务、微服务、微生态、微公约、微考核。同时,在“老城双修”中,玉桥街道也在深挖传承“老街道”历史文脉,留住通州古韵。

动员社会主体齐参与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如何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区党代表、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局长于立东认为,社区应在强化引领能力、做实民生服务、激发基层干劲上下功夫,持续深入推进“党建聚合力”工程,奋力走出一条让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着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持续畅通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于立东说,全区已有5041支社区社会组织活跃在群众身边,形成了社区治理全民能参与、愿参与、齐参与、真参与和常参与的良好形势。

接下来,将结合区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谋划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路径。同时,“要善于发现并挖掘社区居民领袖”,逐步把消极、抗拒、旁观的居民引导成参与享受服务、主动贡献服务的居民。通过公益创投和协商议事,倡导履行社会责任,动员社会主体协同发展。

三个“零距离”助力社区治理

“紧盯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持续整治‘只微笑不办事’‘一把手依赖症’等作风问题。”“‘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催促着我们。”提到区党代会报告中印象深刻的话,区党代表、梨园镇新城乐居社区党支部书记杨雪告诉记者,社区的建设与治理是民生、民情工程,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要带头承担责任,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坚持“听诉立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推动问需于民零距离、为民服务零距离、党群关系零距离。

杨雪口中的这三个“零距离”,其实就是梨园镇党委打造的党建工作品牌“零距梨”。梨园镇还创新“1+3+N”工作法,配给优质社会化资源、探索“三步一先行”等。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梨园镇“接诉即办”“一降两升”,解决率、满意率分别由49.41%、73.96%提升至 89.54%、97.57%,今年10月正式退出“治理类乡镇”。

借力“城市大脑”推进未诉先办

区党代表、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程卫民对报告中提到要“持续完善基层治理应急机制、服务群众响应机制,加强面对面沟通,倾听每个群体声音,敞开每个居民心扉,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掀起新一轮落实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热潮。”深有感触。

一年来,通州区市民服务热线共接收群众来电15.3万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持续上升,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解决了一大批积压已久的问题。今年,“27+5”专项行动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正加速推进每月一题,确保提前完成任务。同时,结合群众诉求谋划明年的每月一题清单,攻坚一批疑难问题。

以激励鞭策为目标,健全完善奖惩措施。按照区领导要求,结合各单位办件量,正在细化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力争使考核奖励更合理、更科学。待方案形成后将与区委组织部一起对《通州区“接诉即办”工作奖惩激励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程卫民表示,通州区在全市首个出台《热线+网格为民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接下来将持续以提质降量为重点,发挥“网格+热线+吹哨”联动作用,结合新一轮城市部件普查,进一步细化完善网格区域,整合公安、城管、环保等各单位能够划入格内的资源,借力“城市大脑”系统平台,将一些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诉求前端。

从细微处着手办好群众身边事

“区委工作报告为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凝聚了共识。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区党代表、临河里街道工委书记华飞表示。

作为副中心新成立的街道之一,临河里街道辖区东临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玉带河穿越而过,蓝绿交织;华业、华远等商务楼宇林立,宜居宜业;新华医院、实验二小通州分校等优质公共配套集中。“我们将以区党代会精神为指引,紧扣自身发展定位,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找准发力点,更快更好地融入副中心新发展格局中。”华飞说,临河里街道将持续深化精细管理,下足“绣花”功夫,抓好环境整治,强化绿化美化,凸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绿色发展底色。

城市副中心的本质是建设人民的幸福家园。“我们将继续围绕‘七有’‘五性’,抓好‘吹哨报到’‘接诉即办’,解决好老百姓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华飞说,将用好“小修快补”资金、小微工程资金,从细微处着手,从身边事做起,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临河里”力量。

社区建设引入“高校智慧”   

“如何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区党代表、通运街道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朱蕾说。

通运街道正在探索建设研究生工作站,通过“高校+社区”联建、“理论+实践”联动,将高校智慧注入社区建设。“与各高校合作,可以给研究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同时也能为社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补充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

“两走两联系”工作模式是通运街道的一个党建工作品牌。“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不仅要创新载体,还要做强现有模式。通过品牌效应,强化对内的引领和对外的展示,进一步畅通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渠道。”朱蕾表示,今后还要逐步健全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尝试建立楼门长会议制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