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语涵)11月,CPI涨幅重回“2时代”创下年内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月度报告,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上涨0.4%。对于CPI同比涨幅扩大较多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这与鲜菜价格上涨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以及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低有关。
董莉娟分析,从环比看,受季节性因素、成本上涨及散发疫情等共同影响,CPI上涨0.4%,但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是带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不过,上个月大幅涨价的鲜菜,随着各地多措并举保障“菜篮子”供应,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价格涨势有所缓和,价格环比上涨6.8%,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9.8个百分点。同时,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增长及短期肥猪供给偏紧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降转涨,环比上涨12.2%。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环比上涨0.4%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3%,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3.1%、3.3%和1.2%;服务价格由上月环比上涨0.1%转为下降0.3%,其中受节后出行减少及疫情散发影响,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4.8%、3.8%和3.7%。
从同比看,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一直低位运行,此次同比涨幅扩大较多,董莉娟分析,除了受到本月新涨价因素影响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
具体看,食品价格由上月同比下降2.4%转为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7%;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0.6%;鸡蛋、淡水鱼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0.1%、18.0%和9.7%。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
据测算,在11月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7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报告,今年一路走高的PPI在11月同比上涨12.9%,涨幅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