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新闻总第296期 >2021-12-09编印

党代表畅谈高质量发展
刊发日期:2021-12-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赵鹏 陈施君 关一文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的划定将让副中心实现“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在这座活力之城、创新之城,有关部门不断探索新场景机制,争相优化服务办好惠民实事,为副中心发展添柴助力。日前,从通州区党代会传出消息,从搭建城市体检评估平台为建设“导航”,到优化营商环境进入国内第一梯队,副中心正在凭借区位优势谱写出发展的最强音。


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左右

区党代表、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甄宇介绍,未来五年,区发改委将突出规划引领和前瞻谋划,在规划落实和综合调度上持续发力,集中力量推进“十四五”规划和关于推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落地落实,在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中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与综合调度,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左右,显著提升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甄宇说。

重点工程和重要节点建设是筑牢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风骨血肉”。甄宇介绍,未来五年,区发改委将紧紧围绕控规落实,坚持以重点工程带动城市框架基本成型,聚焦项目推进问题库,实现主动服务、渠道畅通、全程跟踪、分级解决,确保重点工程和重要节点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年度千亿投资规模。

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的营商环境将再迈新台阶。“我们将以服务包机制为抓手更加精准开展为企服务,以更加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发展。”甄宇介绍,城市副中心将着力推动与亦庄一体化发展,以其为龙头辐射带动网络安全产业园、中关村通州园等发展壮大,推动更多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落地发展。

在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未来五年,区发改委将在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城市生态、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筹划建设绿色示范试点项目库,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应用项目。“我们将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引入绿电,深入推进能源绿色转型,统筹推动能耗的持续下降。”甄宇表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未来五年,区发改委将在多个领域“再破题”,打造“协同样板”。甄宇介绍,通州区将强化功能承接,拓展“四区结对”合作路径,争取更多符合功能定位的优质项目、潜力项目落户。全力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交通互联等方面探索协同创新路径,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协作,探索利益分享机制,以产业链为整体争取国家级、市级项目协同布局,构建区域协同互补型产业链条。

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将释放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温度”。“我们将更加突出提升导向、民生优先和难题破解,深入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滚动实施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办好群众微事项,解决群众微难题,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统筹做好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持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落实好保供稳价各项工作,确保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稳定。”甄宇表示。


营商环境排名进入第一梯队

区党代表、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付轩表示,过去五年,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千亿大关,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特别是税收收入占比超过八成,财政收入规模质量双提升。城市副中心商事制度改革获得国务院表彰,营商环境排名进入第一梯队,企业满意度全市第一,财源建设和绩效管理方面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通州区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0%,增幅位于全市前列。同时加强绩效管理,压缩不必要开支,通过全成本绩效评价,一年节约财政支出1.4亿元。”王付轩介绍,增收节支的同时也确保重点。通州区今年在教科文卫、社保就业方面支出139亿元,加强公共服务保障;造林、治水、防污染方面投入56亿元,改善副中心生态环境;安排92亿元专项用于提高城乡治理水平。

王付轩对《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区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均衡发展”感触颇深,“报告还特别提出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加大对南部四乡镇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王付轩表示,围绕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财政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党建引领,突出财源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招商引资,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源保障。加强绩效管理,以绩效预算带动绩效管理,以绩效管理推动全区各项工作的更高水平。重视统筹管理,既要统筹好预算资金、债券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又要统筹好举债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守好底线。


城市体检助推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城市副中心全面拉开了城市框架,实现了‘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这也为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区党代表、区规自分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郭宝峰称,城市副中心规划实施以来,体检评估制度正在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导航”。

自2018年起,城市副中心已连续3年开展城市体检,率先在全市编制副中心城市体检指南,搭建城市体检评估平台,形成“监测—诊断—预警—维护”的城市体检闭环工作体系。“体检结果与下一年度实施计划挂钩,这为城市副中心取得阶段性高质量发展成果提供有力保障。”郭宝峰表示。

 郭宝峰介绍,环球主题公园一期盛大开园,已成为首都文旅新名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迎客,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全部封顶;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更加充足,北京学校、人大附中等10所市级名校入驻,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投入使用,市疾控中心、安贞医院、儿研所也在加快建设。如今高质量规划正在匠心打造百姓的宜居梦,为城市副中心绘好蓝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小时办理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地下工程规划许可;0.5个工作日办理城市绿心三大建筑及共享配套设施项目选址预审;2小时核发2021年通州区第一批集中供地项目简易低风险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现在,城市副中心还开创了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办理的“新速度”。依托告知承诺审批制、容缺受理制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有力举措,按照“双快”原则,城市副中心的房建类项目工程证、市政类项目选址预审、简低项目全流程办理时长都得以大幅压缩。

据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通州区审批各类规划许可数量347件,高居全市第一,各部门在规划实施中认真落实副中心控规要求,注重引入绿色低碳和智慧科技等新发展理念,促进全区重点项目落地与高质量实施。


创设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

区党代表、新华街道工委书记、区人大新华街工委主任、运河商务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正航表示,党代会报告令人振奋,过去五年是城市副中心高速发展的五年,也是运河商务区突飞猛进的五年。在此期间,运河商务区全面开工建设,92栋楼宇拔地而起,累计建成规模412万平方米,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

运河商务区的园区品质和承载力大幅提升,北环环隧、东关隧道全面通车运行,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千荷泻露桥慢行系统实现通行。重点企业持续导入,疏解功能初见成效,中、农、工、建、邮储等传统金融机构齐聚,三峡集团20家二三级子公司入驻,安塔卫、上田八木、普华永道等国际知名外企落地展业。

今年,运河商务区还编制完成《运河商务区建设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未来五年,运河商务区将集聚一批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企业,创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力打造运河金融城。


“银税互动”发出贷款逾4亿

营商环境是滋养企业发展的土壤,而资金正是企业赖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通州区党代表、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闫旭峰告诉记者,伴随着一系列精准减税降费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不仅发挥了逆向调节的作用,还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其更有能力应对外部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通州企业,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小型微利企业,业务项目工期长、占用资金大、回款慢,所以流动资金不足是常态。今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新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相继出台,该企业按照新政前三季度可分别享受小微企业减免税额8.1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66.5万元。

“减免税新政的落地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在税收优惠的支持和帮扶下,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及民营企业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该企业财务总监何女士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为城市副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添柴助力,更为企业发展更多的保驾护航。通州税务部门助力企业实现资金融通,主动与金融机构深化税银互动,盘活了企业的“信用资金”。同时,通州区还推出“诚信纳税享快贷”服务,以推进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搭建纳税信用增值服务平台,拓展纳税信用的红利广度和深度。近两年来,全区小微企业已因此获得“银税互动”贷款金额逾4亿元,解决了不少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创新成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为了探索新场景新机制的有效路径,通州区科委深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助力落地了一批以台湖数字舞美、自动驾驶载人测试、数字货币智慧园区为代表的应用场景项目。区党代表、区科委党组书记、主任郭澜涛介绍,今年通州区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聚焦特色区域综合应用、城市治理和产业提升三个层面绘制出合理蓝图。

新场景协同机制正在推动新技术解决城市治理难点。聚焦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创建,区科委等有关部门推动实施“智慧巡河”场景项目,通过运用智慧化的视觉分析、大数据和自动驾驶巡河艇等技术,实现对河岸预警事件实时处置、河内垃圾智能识别和及时清扫,提升水域管理智慧化水平。

“副中心不断完善的场景释放机制,也为科技企业提供技术验证和发展机会。”郭澜涛说。今年上半年,通州区完成了累计里程52.84公里,共计26条城市道路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放,百度、小马智行等一批自动驾驶企业到副中心开始路测,市民通过萝卜快跑APP,可像坐网约车一样体验自动驾驶带来的新奇感受。

郭澜涛表示,区科委将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加快导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的步伐。聚焦网络安全、城市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围绕互联网医院、智慧微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等场景,引进具有行业带动性的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营商环境。



城市副中心乡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

3-1.jpg五年来,城市副中心“以水兴城”增加宜居度,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冯维静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污水横流”变“水清岸绿”。五年间,城市副中心的53条段黑臭水体全部清理、335个美丽乡村实现污水治理大改造,污水处理率由67.2%提升至91.41%,全区实现乡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

通州区水务局排水事务中心副主任赵媛是此次区党代会上的一名新任党代表。2013年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她,一心投入副中心水环境治理。在中国农村污水治理高峰论坛上,她汇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美丽乡村治污经验得到业内一致认可和好评,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借鉴。此次参加区党代会,令她惊喜的是,水务部门在治污截污、黑臭水体治理、河湖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被写进了党代会报告里,“坚持滨水贯通、水岸共治,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赵媛介绍,五年来,城市副中心把打好碧水保卫战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圆满完成两个“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治污工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升水系景观建设,“以水兴城”增加副中心宜居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副中心新建污水管线435.68公里、再生水管线127.04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59.73公里,完成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实现乡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区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67.2%提升至2020年的91.41%。按照目前正在实施的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到2022年底,全区污水处理率将继续提升至93%,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此外,截至目前,副中心已累计完成335个村的美丽乡村污水治理及村外截污工程。到2023年,副中心还将逐步完善村内污水管线及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不外排、不露天”,达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

“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打造水系纵横的北方水城,让市民亲近池池净水。接下来,我们要把各项任务落实成一个个具体项目,逐步改善市民身边水环境。”赵媛说。


副中心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将实施106项任务

3-2.jpg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芽项目等工程让城市副中心老城焕发出新活力。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赵鹏

与很多新区从一张白纸开始规划不同,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与老城双修、城市更新紧密结合,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瞩目成果。记者从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获悉,正在开展的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将实施106项任务,完成21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建筑面积达75.2万平方米。

城市更新纵深开展,新老城区加快融合。区党代表、区规自分局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郭宝峰透露,该局已划定南大街及周边片区等10个精细化实施片区,打造老城更新示范。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网点实现全覆盖,启动15个家园中心项目实施研究,中仓社区级家园中心投入使用,让昔日老城不断焕发新的活力。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最终将实现背街小巷精细整治,32条街巷全部按照新标准完成市级验收。

目前,通过新芽项目点亮小微空间,已经让城市副中心的老城焕发新活力。新芽项目从居民身边最真实的生活诉求出发,依靠责任双师特色“智库团队”,在居民身边打造着高品质、高质量的全龄型友好型社区空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抓住‘两区建设’重要机遇,推动实施城市副中心控规,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郭宝峰表示,未来五年,副中心一翼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框架基本成型、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发展更加协同开放、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

五年内,副中心将完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保障市级机关转移入驻;全面建成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实现重点组团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形成集文化、科技、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街区;全面建成并高水平运营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确保站城一体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开工建设六环高线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