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295期 >2021-12-08编印

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区纪委交出正风反腐五年成绩单
刊发日期:2021-12-0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昨天上午,在区第七次党代会第一次全体代表会议上,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六届纪委以书面形式向中共北京市通州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五年来,在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纪检监察组织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和城市副中心工作站位,紧紧围绕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建设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区纪委强化政治监督,有效保障党中央、市区建设副中心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聚焦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目标,对38类263个重点点位进行了抽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3个。强化对规自领域专项治理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涉地违纪违法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4人。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区纪委紧盯行政办公区、广渠路东延、安贞医院、通州堰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围绕征地拆迁、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强化全流程监督,护航重点工程廉洁高效推进。

  新冠疫情防控是近两年的重点工作。区纪委探索副中心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监督模式,先后开展各类疫情防控监督5万余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约1500个。严肃查处一批疫情防控期间顶风违纪案件,为副中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五年来,区纪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开展专项治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紧盯粮食直补发放、住房补贴发放、教育补助资金使用等惠民惠农政策落实,开展专项监督,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34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0人。

  在强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方面,区纪委走访全区840个低收入农户,助力低收入农户全面“脱低”。构建对口扶贫协同工作机制,助力对口支援帮扶地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区纪委建立健全“一班一案一图四机制”的“接诉即办”监督工作体系,2020年6月以来,共核查工单11768件,主动约谈、提醒谈话、批评教育689人,下发提示函、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22份。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五年来,全区纪检监察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善向好。五年来,全区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99起,对120起228人进行了通报曝光,全区作风建设不断强化。

  围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突出问题、“填表抗疫”、党务外包等问题,区纪委开展专项治理。五年来,全区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9人,其中,给予纪律处分73人,组织处理、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16人,作风建设成效不断巩固。

  在健全巡察体制机制方面,五年来,区委通过常规巡察、专项巡察、交叉巡察等方式,先后开展了21个轮次对94个处级单位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巡察利剑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充分彰显。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一个都不能少。五年来,区纪委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强化一体履行,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不断夯实。

  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党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五年来,区纪委共向市纪委市监委请示汇报工作1600余次,向区委请示汇报重点工作事项300余次。

  监察体制改革方面,在全市第一批成立监察委员会,完成机构整合、人员融合、工作磨合,实现了对全区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在全市第一例使用留置措施,完成全国首例留置案件的审结工作,形成了一批可供参考和复制的“通州经验”。

  派驻机构改革方面,全面完成派驻机构改革,组建16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实现了对全区66家区级党和国家机关监督工作全覆盖。派驻机构自成立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568件,立案53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8人。

       五年来,区纪委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续巩固。五年来,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共处置问题线索6707件,立案审查调查106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61人,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涉及违纪违法总金额2.1亿余元,涉及失职渎职金额5000余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3亿余元,收缴1200余万元。

  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将在市纪委市监委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扎实有效的纪委监察工作新业绩,谱写护航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