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施君 王军志 摄影 常鸣 唐建
重大工程项目突飞猛进,创下副中心速度;园林绿化只争朝夕,绿色如地毯般豁然铺开;政府服务力争“秒办”,让群众只跑一次;接诉即办主动治理,解决百姓身边事……城市副中心,正在以时不我待、日新月异的速度,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
铜牛老厂房变身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在绿心郁郁葱葱的林海中,三大建筑初绽芳容。
项目建设只争朝夕
在张家湾设计小镇,一座由北京铜牛厂老厂房改造成的北京未来设计园,从规划设计到投入使用,仅用了180天,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运营”。项目EPC经理郭少山和团队用手机记录下了园区“变身”的全过程,并剪辑成了时长1分半的视频。外墙拆除、结构加固、屋面底板铺装、屋面造型钢构架完成、管廊钢架完成……一帧帧镜头快速播放,从夏日艳阳到冬雪皑皑,从黎明将至到夜幕降临,时光流转,在工人们的手中,老厂房像变魔术一样,一天一个模样。“这是我非常自豪的一段经历,北京建院与北京建工密切配合,在有限的工期内完成了园区一期厂房改造的高品质呈现。我们也是城市副中心首例设计师牵头的EPC模式试点,为今后的工程打了一个非常完美的样板。”郭少山说。
虽然工期短,北京未来设计园区的工程质量和呈现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走进园区参观的人无不惊叹于这里的今昔对比,工业气息浓厚、设计与科技交织,透明玻璃巨幕上映着遨游深海的蓝色巨鲸,大厅里“接地气儿”种着三棵元宝枫,阳光透过玻璃房顶照在地上,厚重的工业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整个空间散发出“未来”气息。“特别震撼,特别是观看了两分钟小视频,设计师和工人与时间赛跑的一幕幕让我非常感动。”参观完北京未来设计园区后,通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彭静感慨。
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快速崛起只是一个缩影,在城市副中心各个地块上,一座座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拥有古老历史底蕴的新城,正焕发勃勃生机。
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往穿梭……在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现场,火热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是副中心最具亮点的民生工程之一,在绿心郁郁葱葱的林海中,三座外形别致的建筑初绽芳容。虽然开工几个月就赶上疫情,但建设方北投集团最大限度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做到“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每个项目部都鼓足干劲,比学赶超,加压奋进,掀起一轮又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开工2个月我们就完成了1544根工程桩的施工。105天就完成了十万平方米的主结构施工,还是在冬季施工期,在以往的工程中是不可想象的,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东馆工程总承包部经理贾成亮颇为自豪地介绍。形如“赤印”的图书馆,“帆船”模样的博物馆,“粮仓”构造的剧院,明年底,这三座建筑就将竣工,成为城市副中心充满活力的市民中心。
空中俯瞰,城市副中心的园林绿化像毯子一样铺开。
园林绿化日新月异
广袤大地上,同建筑一起拔节生长的,还有城市副中心无处不在的绿色。空中俯瞰,城市副中心的园林绿化像毯子一样铺开。林地绿地的蔓延速度大大超过了楼房建筑拔地而起的速度,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生长在森林里的城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46.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三五”初期的28.39%提高到3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82平方米提高到19.31平方米;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72.53%提高到91.46%;绿化覆盖率由32.29%提升至51.02%。
连续几年的大规模绿化造林,让规划图上的“两带、一环、一心”逐步变换着色彩——绿的色块越来越多,一个个大尺度林带逐渐连接成片。新建公园里,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当数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经过仅一年零九个月的建设周期,公园一期5.39平方公里于2020年9月底向市民开放,如今已成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金名片”。
“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的公园绿地建设进入有史以来投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的时期。我们实施了西海子公园、减河公园等9个城市公园的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了口袋公园、休闲公园以及小微绿地68处,改造提升海绵城市试点绿地空间21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等高质量城市森林的迅速落成,也创下了副中心速度。”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9月份投入使用。
政务服务争分夺秒
在政务服务大厅,张家湾设计小镇入驻企业易兰国际集团副总姜学林刚提交了企业开办登记材料,后台的打照设备就开始打印了。“早就听说城市副中心登记业务能实现‘秒批’,名不虚传,效率非常高了!”为加快构建副中心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城市副中心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探索智慧监管新模式。自2020年起,城市副中心精简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办事人对市场主体的名称、经营范围、住所等登记事项实行自主申报,登记机关不再对办事人提交的章程、协议、决议等文件内容进行实质审查,而是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和信用承诺即时通过登记,通过市场主体告知承诺制度,实现了许多人所称的“秒批”。
“流程非常顺畅!我真没想到这么快!”西集华鑫液化气站工作人员张先生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燃气经营许可证核发事项。在窗口工作人员和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后台人员的紧密配合下,他提交的材料被第一时间流转至审批部门,通过审批后将很快领到燃气经营许可证。
在9月份刚投入使用的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副中心速度”的奥秘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办事人凭身份证或预约二维码,就可以“刷”开取号系统分配好的智能自助终端。与预约系统相连后,智能终端“秒懂”办理事项,自动生成电子表单,比过去的手工填单大大节省时间。在二楼的材料资料流转区,有两班人马专门负责资料流转,以最快的办理时效推进事项办理。“我们实现了智能终端申报信息复用‘少填写’,纸质材料OCR智能识别‘免提交’,电子证照对比核验‘减材料’,远程视频审批交互‘零延时’,审批决定加盖电子印章‘零时限’,推动实现京津冀三地事项‘智能化、零差异’,这些都为缩短政务服务办理时间、提升办理速度奠定了扎实基础。”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民解忧事不过夜
“从反映这事到解决,不到俩小时!”在永顺镇,有居民反映竹木厂小区8号楼五单元楼道里乱堆杂物,有安全隐患。接单后,竹木厂村与网格队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清理,不到两个小时,存放在楼道内的杂物清理完毕。举一反三,网格员对周边小区进行了巡查,告知住户乱堆杂物的消防隐患,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
为民解忧不过夜,已成为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的日常。“先别管是不是咱们的事儿,解决完问题再说。”东潞苑小区业主反映,小区曾进行环境提升施工,统一装下水管的时候,把部分一楼门口的防雨石棉瓦弄碎了,下雨的时候一开门全是雨。接到工单后,永顺镇“接诉即办”平台立即确认东潞苑小区现在已划分到潞邑街道管辖。平台负责人组织综合协调组立即研究处理这一情况,认为是属于2018年历史遗留问题。因此定下两条原则:“一是沾边就办,二是办就办好”。
永顺镇综合协调组前往现场查看情况。由于时间过于久远已找不到曾经进行环境提升的施工队,综合协调组组长只好联系永顺镇阳光办,协调能否帮忙为业主更换石棉瓦。镇阳光办负责人当即点头:“咱为百姓办事有什么不行的?别管是不是咱们的事儿,先解决完再说。”随后,施工队及时到达现场,对石棉瓦进行更换,每个对接口都用泡沫胶封好,彻底解决了漏雨问题。“真是谢谢你们,太高效了!”居民们说。
只争朝夕的建设者、夙夜在公的基层工作者,一个个人物剪影汇总在一起,锻造了副中心速度。蓝绿交织的城市、拔节生长的城市、高效治理的城市,城市副中心正以昂首阔步的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