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的彩叶树越来越多、越来越美,赏景时间也越来越长。
截至2020年底,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46.83万亩。市民秋季观赏彩叶再不必舟车劳顿,出门遛弯就能一饱眼福。
本报摄影 唐建
本报记者 王军志
这几天正是寒潮后的回温天气,不少市民走进公园绿地,抓住观赏彩叶的“小尾巴”,在初冬阳光中欣赏彩色美景。
人们能直观感受到,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的彩叶树越来越多、越来越美,赏景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令人陶醉的彩色植物地图,是如何规划布局的?彩叶种植有什么讲究?科研人员又有了什么新成果?记者跟随园林工作者,一起探寻彩叶的奥秘。
观彩:一年四季皆出“彩” 街头巷尾都有景
今年秋季彩叶观赏期到来之际,通州区园林绿化局推出了秋景游园活动。随着昼夜温差增大,银杏、白蜡、枫叶、黄栌等彩叶树种营造出绚丽多彩的赏秋游园体验。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有多处彩叶观赏点,除大运河森林公园外,宋庄文化公园、东郊森林公园、西海子公园、张家湾公园等都有很好的秋季彩叶景观,市民可分散赏秋,错峰观叶。
据介绍,目前副中心的彩叶植被主要分红色叶片类、黄色叶片类、斑驳系列等。从园林应用的角度,根据叶色变化的特点,又可将彩色树种分为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常色叶树种和斑色叶树种几类,其叶片在春秋季,或整个生长季内,甚至常年呈现异样的色彩。“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感觉欣赏彩叶植物的时间‘变长了’,因为四季皆出‘彩’。”该负责人解释,彩叶不仅限于秋天,如春色叶树种也会呈现不同叶色。不少三季常彩的树木也都是春色叶,如鸡爪槭、金叶复叶槭、金叶榆等,咱副中心常见的比如红叶李、金叶白蜡、金叶国槐等,都属于春夏皆有色。
观彩的时间拉长了,面积也扩大了。从2016年起,区园林绿化局就开始在城区道路、各大公园等区域启动彩色树种造林工程,大规模种植彩叶林达6万亩,在公园之间和主要公路、河流两侧等重点区域形成了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彩色景观点上百处;推广了近百种既漂亮又适宜在北京生长的增彩延绿新优植物品种走向街头;完成了栓皮栎、雄性毛白杨、元宝枫、黄栌等80余种新优乡土植物的快繁和栽培技术研究;建设了彩色树种、常绿树种、引种驯化与隔离试种等多处繁育基地,繁育流苏、雄性毛白杨、车梁木、蓝云杉、菌根白皮松等增彩延绿新优苗木十余万株。今年就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区森林总面积达到46.8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三五”初期的28.39%提高到34.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82平方米/人提高到19.31平方米/人;居住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由72.53%提高到91.46%;绿化覆盖率由32.29%提升至51.02%。越来越多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村头片林出现在城乡居民身边,秋季观赏彩叶再不必舟车劳顿,出门遛弯就能一饱眼福。
植彩:彩叶种植有讲究 先得有规划
既然彩叶树这么美,是不是越多越好,随处都能种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想要彩叶真“出彩”,必须先有规划。
据区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园林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绿化指标的节节攀升,还体现在绿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城市副中心的绿化建设已从单纯的建绿改为彩化,新的景观工程和旧的绿地改造都需要彩色树种。未来五年,城市副中心绿化中彩色苗木占比将达绿化苗木总量的15%—20%。
围绕实现“多河富水蓝网穿插、大尺度绿色空间环绕”的生态格局,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依据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最新成果,形成“两带、一环、一心”的园林绿化空间布局。规划点位时,无论在住宅小区、公共绿地,还是在湖滨、河畔,绿化、美化、香化、彩化等特点都要协同考虑。
“种植彩色树种并不是一味求多。”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马超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多年,参与了西海子公园二期、“三庙一塔”广场等上百家公园广场的规划和设计,他向记者详细解释彩化规划的配置原则。首先,一定要符合彩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例如,金叶黄杨要全光照才能体现其色彩美,一旦处于光照不足的半阴或全阴条件下,将恢复绿色,失去彩叶效果。因此,在配置植物时要充分了解它的生态习性,确保植物成活并展示出良好的长势。其次,要将彩叶植物与色彩反差较大的背景植物或建筑物合理搭配,才能获得最佳观赏效果。以疏林草地式配置为例,绿色草坪、白色护栏为背景,大型乔木银杏、美国红枫等相间配置,夏季树木、草坪深深浅浅的绿色,虽无花朵,也感到清新宜人。秋季银杏、红枫叶色鲜艳,与绿色的草坪交相辉映,形成一片既壮观又协调的全新园林景观,赏心悦目。另外,在确定好树种之后,还应注意植物与四周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比如西海子公园在仿古建筑前,为了与环境相适应,经常将彩叶植物修剪成圆形、直线形或波浪形等造型。在大片草坪上,则可铺设大面积色块或孤植较大规格的彩叶植物。
马超又以“三庙一塔”门前广场为例介绍,为打造“千年古韵、佛铃金波”的优美景象,景区的背景林采用国槐、白蜡等树种,衬托中式古建筑群的雄伟壮观。两侧的花园区是市民休憩的场所,在这里则栽植了银杏、白蜡、红枫、楸树、大叶黄杨篱等彩叶树种,确保整座广场搭配合理、左右协调。
育彩:土壤改良加营养 色彩更靓丽
秋天去香山看红叶,是很多人对彩叶的启蒙认知。红枫、黄栌,广为人知。不过,随着林业科研的不断攻关,现在的彩叶植物品种大幅增加。
位于漷县镇的北京京彩弘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占地面积近600亩,专门从事彩叶树种资源的收集、生产。时值深秋,园区里处处色彩斑斓,成片的红枫、秋紫白蜡、红叶复叶槭映入眼帘。该公司建立了特色资源苗圃,拥有植物种类百余种,其中仅彩色植物就超过80种。“我们收集的彩色植物达30科53属,包括金叶复叶槭、红叶复叶槭、金叶白蜡、秋紫白蜡,还有挪威的‘戴博’、金枝国槐等,都已应用于城市副中心的园林绿化当中。”该公司总经理张冀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潮减河公园等公园所选用的银杏、银白槭、银红槭等彩叶树种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张冀介绍,培育彩叶苗木,首先要适合北京种植,选择树种时,不仅要考虑观赏性,还要具备耐寒、耐春季热干风、耐夏季积水以及土壤特性等因素。通州区土壤偏盐碱,而大多数植物喜欢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尤其是彩叶树。“我们就优选银红槭‘秋日梦幻’、秋紫白蜡这些耐盐碱的彩叶树种。为了让它们更红,我们在养护时还进行土壤改良,并施加铁、镁等微量元素。”张翼说,在树型上,他们还按照原冠苗来培养,以增加树种本身的生物量,体现其生态价值。比如考虑增加食源类树种,像海棠、山楂、金银木等,给鸟类提供食源。
目前,这里正在研发更多优质的树种,比如建立乡土树种、彩叶植物资源圃等,通过杂交育种、嫁接等方法,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打造精品化彩色树种资源苗圃,展示植物的叶、花、果、枝五彩斑斓的色彩效果,追求景观的审美定位,为城市副中心增添景观的活力。
记者在苗圃里还发现了“小惊喜”。
该公司高级工程师周晓杰带着记者走进苗圃的“冬果园”,几十亩的“冬果王”山楂红彤彤一片,一树树圆乎乎的山楂果球格外引人喜爱。“这种山楂不光丰富秋天的园林景观,到了下雪天还能看到雪打红果的美景。”周晓杰笑着说。树种“彩化”不仅指叶子,树种各部位色彩(非绿色)都可具有观赏特性,观叶、观干、观花、观果都算。
留彩:落叶缓扫 野草不拔
秋季彩叶观赏期,本市下发通知,暂缓清扫落叶保留秋季景观,明确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均实行“落叶缓扫”,方便市民亲近自然,感受绿色生态之美。
记者在宋庄文化公园看到,公园成片的银杏林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银杏叶已经大片掉落,市民游客收集起散落在地的银杏叶向空中抛洒拍摄“最美落叶照”。“谢谢公园给我们留下了落叶,要不然就拍不到了。厚厚的叶子像金灿灿的地毯,拍出来太美了。”游客徐女士高兴地说。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除了“落叶缓扫”,遇到大风天也会采取喷水等措施降尘,并且加派巡查人员不间断巡视,防范火灾,随时处置突发情况。
记者从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城市副中心已连续多年实施“落叶缓扫”政策。方便赏景的同时,落叶也能在绿地中形成腐殖层,改善绿地土壤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实现“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同时,通过对绿地适度喷水,进一步延长落叶景观持续时间。
此外,为了留住多彩景观,林下的“野草”也不再随意拔除,而是通过科学管理进一步发挥生态价值,助力改善城市副中心秋冬园林景观较为单一的状况。
区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各个公园对乔灌木、林下的野草,主要采取修剪的方法合理控制高度,在丰富植物多样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绿地的美观度和地表的覆盖率。其中,对在绿篱色块和宿根花卉外侧的野草,通过合理控制其高度和密度,保证绿篱的美观度和整齐度。在公园绿地游览区、城市主干道和居住区主要景观区草坪中的野草则以修剪为主、拔除为辅,控制好野草的比率,最大限度保护乡土地被植物和现有绿地美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