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经纬
金秋10月,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频频传来新进展:10月12日,两所北京优质学校在廊坊三河市建立分校正式落牌;10月19日,北京市教委与津、冀教育部门签署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协议(2021—2025年)》,提出了6个方面重点任务。当天下午与雄安新区签署了《关于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2021—2025年)》,涉及11项合作内容。这两份协议是三地教育部门在总结“十三五”时期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对“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总体的谋篇布局。
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部署会,着力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统筹推进养老、医疗、教育等资源共享。同时,在近期公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教育统筹规划发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地区延伸布局,北三县也是目前为止环京地区唯一一个与北京教育统筹规划发展的片区。
“十三五”时期三地教育协同取得哪些成就?未来京津冀三地教育又将有哪些新发展?日前,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教育面对面连线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永凯对此做了系统解读。
“十三五”期间三地教育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张永凯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教育系统与津、冀签署各类合作协议达168个,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格局“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效,教育协同发展的局面蔚然成形。
基础教育方面,推动三所交钥匙学校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由三所北京市的优质学校和幼儿园来承办,安排对口帮扶雄安新区4所学校,北京市每年提供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受援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北京名校。此外,北京市教委与津冀政府、教育部门签署了基础教育的合作协议13项,选定了北京30余所中小学,手拉手对口帮扶河北省23个教育贫困县的学校,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到京挂职学习。
职业教育方面,北京与津冀签署了41个合作协议,成立了10个京津冀职教集团或职教联盟,建成了5个职教合作平台,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逐步深化,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廊坊校区已经正式挂牌,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还成立了曹妃甸分校。
高等教育方面,推动京津冀高校组建了16个创新发展联盟,开展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以北京农学院与天津农学院等高校为试点,稳步开展了联合培养工作。市属高校主动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经济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区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十四五”期间打造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
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也明确提出了推进城市副中心与河北廊坊北三县教育统筹规划发展。张永凯表示,推进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统筹规划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努力打造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探索有效路径和典型经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通武廊教育合作,将廊坊北三县纳入通武廊整体框架内,推动通武廊教育一体发展,拓展教育教学协作平台,推动建立中小学协同发展共同体。另一方面要研究推进北京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比如在今年10月12日,北京实验学校三河校区、北京通州潞河中学三河校区在廊坊三河市举行了揭牌仪式,两所北京优质学校开展了跨区域合作办学,这就是建设“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还将拓展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途径,助力北三县职业教育发展。
据悉,本市将加快提升北三县教育发展水平,研究北京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布局实施方案,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与大厂回族自治县合作办学,支持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办校区,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视线转向另一翼——雄安新区。2025年年底前,本市将在三所“交钥匙”学校项目基础上,推进第八十中学、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朝阳区实验小学、六一幼儿园以“组团式”办学方式,协助雄安新区再举办4所优质学校,这些均写入了北京市教委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的《关于雄安教育发展合作协议(2021—2025年)》中。北京学校“组团”在雄安办学,将实现京雄中小学同上“一堂课”,职业院校“结对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