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266期 >2021-10-28编印

两大冬奥村静候冰雪健儿
刊发日期:2021-10-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5.jpg北京冬奥村公寓楼错落有致。

4-10.jpg“村内”环境优美绿植多。 

4-9.jpg延庆冬奥村的“石笼墙”。

4-7.jpg运动员公寓设计简洁大方。

4-3.jpg北京冬奥村外设广场区,各国代表团旗帜将在此展示。

4-1.jpg延庆冬奥村位于海坨山脚,被青山绿水环绕,俨然一幅中国北方美丽山村秋景图。

摄影 潘之望


本报记者 任珊

北京冬奥村运行区由老厂房翻新改造而来,成为运动员抵离、注册的第一站;延庆冬奥村与地形地貌完美融合,一座座依山而建的半开放中式庭院散落山林间;赛时,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将享受到丰富多样的菜品、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一站式配套商业服务……冬奥村将于明年1月27日开村,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儿。为了给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营造安全舒适的家,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筹备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到年底,设备器材安装调试、物资移入等相关工作将完成。昨天,记者走进冬奥村现场探访。


 》》设计特色

北京冬奥村:楼楼有园户户有景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分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对应设立三个冬奥村(冬残奥村),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赛时居住生活。其中,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位于朝阳区奥体文化商务园区内。

北京冬奥村包括居住区、运行区、广场区三大功能区域。居住区分东、西两区,由20栋公寓楼组成,橘黄、银白两种颜色的公寓楼错落有致排列。

“因为是冬季赛事,特别采用了冷暖色的搭配,其中12栋是暖色外立面的,其余为银白色。”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公寓楼的设计理念来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式,20栋建筑围合成6到7个合院,其中两处院落较大,其余由两三栋楼各自组成小院落。通过围合和开放的空间变化,形成“楼楼有园、户户有景”的社区归属感。

院落中不乏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两个大院落设计灵感来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中国传统冰上体育活动图卷《冰嬉图》,加上其他景观植物,营造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体现奥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黄晖介绍。

红色的砖墙,银色的钢结构,运行区一派传统工业风。秉承“节俭办奥”理念,这片区域由原北京第四清洁车辆厂厂房15栋既有建筑翻新、改造而成。1.26万平方米的外立墙面翻新,室内重新铺设水、电、燃气等管线。每栋建筑间还新建了“暖廊”,全透明玻璃幕墙设计,能达到采光保暖作用。

赛时,各国代表团的旗帜将在广场区展示,休战壁画签名也将在这里举行,营造浓浓的奥林匹克国际大家庭氛围。广场地下,还“藏”着22处生活服务空间,涉及餐饮娱乐、商业配套、文化体验等多项内容。


延庆冬奥村:与地形地貌完美融合

“延庆冬奥村与其他村最大的不同,就是小海陀山这一片青山绿水。”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直言,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中建造场馆,最大的问题不是工艺如何复杂,而在于如何保护和利用当地特色的自然风光。因此,“山林场馆群、生态冬奥村”成为此处冬奥村的设计理念。

延庆冬奥村共包括5个居住组团和1个公共组团,整个村落借助层层坡顶、平台和分散式、半开放院落组团与山形水势悄然对话,自北向南顺地势叠落,逐渐消解地形高差,形成了一幅山水自然、历史遗迹、冬奥场馆和谐共生的中国北方美丽山村图景。 

抬头往上看,屋面采用木瓦等自然质感材料还原当地建筑特色。从远处看,冬奥村部分外立面用钢筋笼将碎石进行拼装,形成墙体,既新颖又时尚。这叫“石笼墙”,施工中开挖出的石材通过简单加工进行砌筑,既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又降低了工程成本,成为点睛之笔。

步行村内,随处可见原生树木的“安乐窝”——树池。记者了解到,建设中通过原地保护或移植、迁地保护的树木就有313棵,包括核桃楸、大果榆、暴马丁香等树种。园林工作人员用脚手架和密幕网将留在原地的树木保护起来,对所有树木每日巡查,按季节和树种特点浇水、施肥、治疗病虫害,保证树木健康生长。施工结束后,先前被移栽到山下的部分树木也将按规划设计方案,再度回迁,与冬奥村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冬奥村1号和2号居住组团中间,还有一个晚清时期的小庄科村村落遗址,作为古村落遗址进行原地保护。遗址既保留延庆人文和生态环境特色资源,又成赛时展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窗口。


 》》赛时服务

公寓房间:北京冬奥村智能床可调节

目前,两个冬奥村公寓样板间已经布置完成。房间干净整洁,装修简约,床位舒适,便利的国际化插座和电话接口等设置以及冬奥元素的点缀,温馨雅致,处处体现人性化关怀。每间卧室配有床、床头柜、衣柜、衣架、台灯等。样板间的卧室摆上了带有冬奥元素的床旗和抱枕。抱枕打开就是个小毯子,运动员参赛或出行可携带,还可以带回去做纪念。

冬残奥会启用的公寓楼按钮和插座都是低位设计。紧急按钮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

北京冬奥村的公寓分为4个户型,135平方米、165平方米、190平方米、220平方米。除设有卧室、洗手间和客厅以外,还专门布置了代表团办公室和会议室等功能空间,可以满足除生活外各国代表团开会、协商等功能。

为了让运动员在赛时睡眠得到保障,释放比赛的紧张压力,运动员们睡的床采用记忆棉材质,不仅舒适结实,床的形态还能调整。记者注意到,每张床配有一个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不同模式可以为不同使用场景下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

“有的运动员可能喜欢在床上阅读、看电视,可以把肩颈部调高。想更好地放松腿脚,就把床尾升上来,缓解身体压力,放松身心。”北京冬奥村居民生活服务经理李彬介绍。

延庆冬奥村则分为单人间与双人间两种户型。为了适应冬奥会的特殊需要,房间内预留了可收纳滑雪板等设备的储物空间,设置了长衣区、短衣区,方便运动员放置衣物和行李。室内为有加长床需求的运动员准备了床尾凳,整个床的长度能达到2.2米甚至2.4米。

冬奥会赛时,北京冬奥村将有18栋公寓楼投入使用,其中东西两区各启用9栋。届时,可提供客房2234间,最大床位可达2338张。根据目前预订情况,冬奥赛时预计将接待54个代表团1670名居民;冬残奥预计接待20个代表团534名居民,赛时只启用西区9栋公寓楼,提供客房1040间。

延庆冬奥村5个组团在冬奥会赛时可提供床位总数1551张,预计将接待80多个代表团的1200余人。冬残奥会时,预计接待30余个代表团的400余人,赛时仅使用1组团和2组团,提供678张床位,其中包括158间无障碍房间。


餐饮服务:延庆冬奥村提供670多道餐食

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餐饮服务、住宿运行服务和广场区商业配套服务商已正式签约,赛时将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菜品丰富、营养均衡的美食,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一站式配套商业服务。

在备受关注的餐饮方面,两村将使用相同的菜单和菜肴配方,满足各种口味、不同宗教冬奥村居民的特定饮食需求。比如延庆冬奥村开村期间,运动员餐厅将每天24小时供餐,运动员菜单设计的亮点是中西兼顾、品种丰富、合理搭配、营养健康,由运动、营养、餐饮等领域的专家团队针对食材成分、菜品规格、制作流程进行研讨,所有菜单在北京冬奥组委、冬奥村餐饮服务商和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完成,并经国际奥委会审核同意。

赛时还将设置“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明档”“清真餐台”“披萨和意面餐台”“沙拉台和调味品台”“鲜果台”“面包和甜品台”等12种餐台共计670多道餐食,菜单将以8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满足各种口味、不同宗教冬残奥村居民的特定饮食需求。


 》》科技冬奥

北京冬奥村:北京小屋将成科技创新展示平台

赛时,北京冬奥村将全面覆盖5G信号,为运动员提供更多智能化选择。居住区公寓还配备有线电话、有线电视信号等,运动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尽享冬奥盛会。

坐落在冬奥村下沉广场的北京小屋,将集中展示科技冬奥新技术成果,尤其是基础设施、绿色环保、智慧服务、转播服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科技创新。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运行团队综合服务副主任杨敬枫介绍,北京小屋将利用数字时空舱、桌面裸眼3D显示、奥运村智慧人居系统等对科技成果进行展示。“数字时空舱主要用沉浸式方式对古代奥林匹亚遗迹、北京文化遗址进行展示。桌面裸眼3D通过数字投影对两地三赛区部分竞赛场馆进行立体展现。奥运村智慧管理系统可以立体、直观地展现冬奥村的全貌,同时对健康环境、综合能源、设备运行情况等进行数据融合展示。”


延庆冬奥村:具备“数字孪生操作系统”

结合赛前、赛后应用场景,延庆冬奥村引入了社区配送、点菜送餐、客房服务、导览翻译、安防巡检、自动售卖机器人共计6款机器人产品。截至目前,全部机器人均已到位,赛前室内机器人、大型货运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的部署及试运转已经完成。

赛时将为运动员提供比赛装备保养、餐饮、休闲等综合服务的公共组团,如今在一层大厅展示了“冬奥村智能人居”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套“延庆冬奥村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在大屏幕上,延庆冬奥村的总体布局、环境监测数据、人群分布等多方面实时信息得到了全面展示,在这套系统的帮助下,运行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冬奥村的最新动态。   


 》》最新进展

明年1月27日正式开村

2022年1月27日,冬奥村将正式开村。目前,北京冬奥村运行区正在进行装饰、物资的移入工作;广场区旗帜广场、休战壁画正在施工,地下的生活服务空间,有的已经完成二次装修,各签约企业近期将陆续进行设备设施的移入。11月,将迎来开村前的满负荷运行测试。

延庆冬奥村预计11月中旬前完成所有住宿区家具物资移入;健身中心已完成二次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娱乐中心正在进行二次装修和设备调试,预计11月底前完工。村内也在加快推进临时设施工作,注册中心、清废综合区、各主要出入口的验证点等在内的第一批临建设施正在现场施工安装,按计划,所有临建搭建工作于11月20日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