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260期 >2021-10-20编印

北京种业大会设通州分会场
40个玉米优新品种亮相“种业硅谷”
刊发日期:2021-10-2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孙云柯

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正在北京园博园举行。作为大会分会场,位于通州区于家务乡“种业硅谷”的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在田间种植示范了40个玉米优新品种,充分展示了北京在玉米优势品种育种领域的创新成果。 

   

北京优新品种唱主角

早在今年6月5日,通州区种业园区技术人员就已经启动玉米播种,为种业大会分会场的品种展示做准备。技术人员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制定出玉米种植科学管理方案,开展全膜双垄沟播、配方施肥、规范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并建立健全田间档案。由于技术措施落实到位,40个玉米品种长势稳定良好。

记者注意到,现场田间展示的40个玉米优新品种中,有不少来自北京科研院所以及重点农业企业繁育的品种,例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京农科728”“NK815”“MC121”“MC812”,北京屯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农大678”等。

“‘京农科728’首批通过了国家机收籽粒品种审定,可机械直收籽粒,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成本,实现高产优质与节本增效,目前已经推广超过1000万亩。”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首席专家赵久然介绍,“‘NK815’则是通过京津冀联审的首个夏玉米新品种,具有高抗倒伏、耐高温热害、丰产稳产性好等突出优势,可以说台风天气也不倒,深受农民欢迎。”

另一款“MC121”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易制种”等综合优点,既可机收穗也可机收粒,具有成为黄淮海区主导大品种的基础和潜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已联合现代种业、顺鑫农科、龙耘种业等7家重点种业企业建立了“京科121-999玉米联合体”,推动该玉米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次在种业大会分会场亮相,又一次向社会展示了其突出优势。


鲜食玉米播撒“一带一路”

北京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集聚了大量玉米产业链有关的科研单位及企业,具备引领玉米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通州区作为北京种业发展的重要芯片,正加速建设北京通州种业创新示范区,目前已吸引众多国际种业资源落地。

赵久然告诉记者,育种团队自2015年入驻园区以来,已经建成玉米育种基地面积400亩,育成“京科”系列玉米新品种百余个。其中,“京科968”在全国推广种植已超过1亿亩,增产粮食100多亿公斤,是我国3个面积最大的玉米主导品种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被誉为“我国近十年来作物育种的标志性成果、可与国外抗衡的品种”。

在鲜食玉米领域,由玉米研究所创新选育的“京科糯2000”长期以来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鲜食玉米品种,糯中带甜、绵软适口,很适合规模化种植和加工,目前已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鲜食糯玉米主导品种。同时它还走出国门,成为越南、韩国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主导品种。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平台公司总经理王铭堂介绍,目前园区已聚集法国利马格兰、北京德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科院等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优势高校院所,为园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企业支撑。


“种业硅谷”后劲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的研发中心大楼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可为园区60余家入园企业提供总部入驻。未来,研发中心还将满足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和种业行业对现代育种技术、检验检测、成果交易转化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2013年,种业园启动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通州园国际种业地块建设研发中心项目,并于2017年3月启动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8.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有一站式办公、科研办公、检验检测、会议展览等,分为A、B、C、D座楼宇,园区高通量分子育种技术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种业双创服务平台等已经陆续搬迁入驻。

高通量分子育种实验室运营总监黄芳介绍,实验室入驻新研发中心后,种子质量检测和品种身份鉴定的检测能力将大幅提升。同时,实验室还将开发建立面向林木花卉和家畜禽的分子检测技术体系,新增农产品质量检测功能,为政府监管及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预计3年后,实验室全部检测通量可达每年50万份以上。


相关新闻

微型月季:家中开出太空花

本报记者 田兆玉

“这是什么花?怎么这么小?”日前,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主会场展区内,看着透明容器中,一朵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正在盛放,不少参观者都倍感新奇。这就是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带来的参展企业——神舟绿鹏培育的新品种试管花。“神舟绿鹏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员单位之一,主要从事航天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培育和产业示范推广,这种试管花采自太空微型月季,幼苗经神舟四号飞船搭载和地面选育而成,是一个月季新品种。常见的月季品种植株比较高大,而经过航天育种的微型月季株高仅20至30厘米,适合家庭小盆栽。”园区项目主管王磊介绍。

本次大会中,通州农作物种业创新示范区展位主要以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主,介绍园区情况以及园区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四个企业,包括航天育种专家神舟绿鹏、玉米种业行业代表利马格兰和德农种业,还有国内最大芽菜类标准化企业方圆平安。

近年来,园区累计投资近30亿元,全面提升了园区基础设施水平,积极引进孵化种业相关领域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资源,引进硕士以上各类人才近200人,博士以上80人,建立了全球最先进的农作物分子育种服务平台、农作物种子质量及检验检测平台、农业物联网信息平台。技术开发、中试示范、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高精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创客空间、交易结算等高端业态正在形成。且已逐步成长为北京市乃至全国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支撑载体。在区域发展带动方面,大幅增加水系净化优化和绿地系统,全面落实农业清洁生产,拉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黄金”金鱼:游进国际市场

本报记者 田兆玉

此次展会中设置的唯一水产养殖展示区中,一群红白透明鳞为主的扇尾草金鱼拖着长长的裙尾正在水族箱内畅游,尾鳍柔软飘逸宛在水中荡漾。这群小可爱就是中国传统的草种金鱼。

“传统金鱼包括草、文、龙、蛋四个种类,草种金鱼是最像鲫鱼体态的金鱼,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观赏鱼之一。”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种业休闲科科长何川指着水族箱内一条红色金鱼说,“传统的草种金鱼尾巴分叉,基本体态和鲫鱼相似,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出口到世界各地。”

“我们更注重头部留红颜色的金鱼培养,这有鸿运当头的好寓意,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何川说,通过10多年的逐步留种提纯,慢慢将这种表现提高到80%左右的正品率,也就是每繁育100条金鱼,其中有80条头部有红色斑块,“但是现在我们仍然不太满意,希望通过育种技术,让金鱼头部的红颜色可以长成圆形。”在色彩上,通过简单的遗传技术,城市副中心内的渔场最终培育出观赏价值极高、寓意极好的鸿运当头草种金鱼。

育种技术还让金鱼的形体发生了变化,从最初剪刀似的分裂开叉型升级成为扇尾形状的尾形。这是将日本寿惠广锦金鱼与英国的布里斯托金鱼进行杂交选育,经过五六年的不断育种,最终获得的。

在何川眼中,最厉害的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白子黄金草金鱼。这条鱼通体呈金黄色,眼睛呈红色。“这是因为在受精卵阶段,细胞形成的初期,通过基因解析与品种改良试验,直接敲除酪氨酸酶形成机制,打乱基因序列,使其无法再产生黑色素,形成色彩变异,这种观赏鱼培育出来后受到外商欢迎,因为大家都没有见到过这种金色的观赏鱼,这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