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253期 >2021-10-11编印

大运河博物馆将展出“大运河与北京”陈列展
刊发日期:2021-10-1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文博建设的重要成果,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即将展出“大运河与北京”陈列展。

       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西北部的大运河博物馆又名“运河之舟”,其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的船、帆、水三个元素,以运河为线索,将历史文化融入建筑,南侧形似巨帆,高高扬起;北侧形如船只,坚实厚重,描绘出一幅运河图景。

       该馆项目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6.2万平方米,地下3.77万平方米,把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大运河文化有机结合,将大运河的历史贡献、历史地位具体化,形成阐释中国大运河的话语体系。目前,该馆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预计2021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正式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该博物馆将从大运河与北京城市发展以及北京服务国家首都建设的互动关系角度,诠释和弘扬大运河文化。展览内容由基本陈列“大运河与北京”(暂定名)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构成,展陈面积约2万平方米。博物馆由主楼和观众共享大厅两座相对独立的建筑组成。主楼主要体现博物馆的传统功能,由藏品库房、文物修复、展览陈列、社教活动及办公区域组成;观众共享大厅则重点凸显新时期多元化的博物馆服务功能,满足开放式展览陈列、更多类型博物馆活动、特色文创配套服务等观众服务需要,实现更灵活的开放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

       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和利用以及考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文物保护方面,通州区“三庙一塔”景区完成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对北关大道以南区域进行废弃建筑物拆除、垃圾渣土清理、绿化美化、完善空间布局和景观小品等工作。同时,开展“三庙一塔”景区文物修缮工程,对景区各处文物全面修整,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通过阶段性验收,正在进行收尾工作。

       昌平区大运河白浮泉遗址也开展考古发掘,勘探总面积1.03万平方米。完成都龙王庙围墙文物抢险修缮工作,以及都龙王庙壁画修复保护项目。加强遗址区散落石刻文物保护,对遗址内存有的6通石碑统一安放,纳入昌平区可移动文物进行管理。

       海淀区万寿寺则完成第一阶段以中路为主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第二阶段修缮主要集中在东路,已完成9个殿座的大木构件修补、屋面苫背及墙体砌筑,7个殿座完成瓦瓦,完成量达工程总量的90%。此次修缮还拆除多处临建房屋,恢复古建筑原有的风貌。

       在考古方面,北京市文物局积极组织在大运河沿线开展考古工作,先后在白浮泉、万寿寺、玉河通惠河、西板桥、清固伦和敬公主园寝、路县故城、大运河故道、小圣庙、善人桥等文化遗产取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