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观察总第248期 >2021-09-28编印

“夜经济”新“夜”态
刊发日期:2021-09-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3.jpg4-4.jpg4-7.jpg4-8.jpg4-10.jpg4-1.jpg

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关一文 代金光

中秋节小长假让北京消费季掀起新高潮,许多重点商圈推出了深夜食堂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第二批深夜食堂特色街区的发布更推动着北京夜经济持续升温。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东郎(通州)电影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夜经济示范点夜间人气火爆,不少市民走出家门,感受夜生活的乐趣,在疫情防控常态下,夜经济重回大众视野。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发布,城市副中心进一步布局夜间经济版图,点亮夜色中的多元消费业态。


城市活力的直观注脚

“千灯夜市喧”,夜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活力的直观注脚。所谓“夜间经济”,一般指当日晚6点至次日早6点的消费活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生活节奏将人们作息整体推后,推动着城市“生物钟”与消费格局发生深刻变迁。

资料显示,英国于1995年便将夜经济纳入了城市发展战略,并以此在2014年至2016年间创造了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2017年伦敦夜间经济创收占全英国总税收的6%。来自商务部的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也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作为新兴消费业态,夜间消费不仅是各地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方式。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品质的提升,为满足人民对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的需求,近年来城市夜间经济悄然崛起。

2019年,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13项具体举措,包括优化夜间公交服务、打造夜间消费场景、推出深夜食堂街区等,为点亮夜京城提供明确路径,为发展夜间经济加油助力。截至目前,聚焦“夜间经济”,北京已启动一系列促进措施。

通州区定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来,写字楼的数量与日俱增,夜经济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下班之后,走出灯火通明的办公楼,有人“剁手”狂欢,有人想要撸串小聚,有人期待咖啡书香,有人盼望观赏文艺演出,为繁忙的一天画上句点。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汇聚起城市副中心夜经济的潜在规模,成为值得深耕的广阔“蓝海”。

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布了《2021年通州区促进商品消费增长工作措施》17条,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将打造夜间经济2.0版,培育区域市场消费新热点。“通州将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夜间经济发展规划,丰富和发展夜间消费环境和场景,培育‘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分析和研判夜间经济的重要节点,瞄准节假日等高峰时间,提前谋划‘点亮夜京城’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并制定出台鼓励夜经济相关政策措施,在夜游、夜展、夜读、夜市等方面挖掘消费潜力,让消费者尽享城市副中心不夜城。”通州区商务局局长李霞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改造提升运河商务区、九棵树夜间经济商圈,增加文化类、体验类业态,培育宋庄小堡、月亮河等夜间消费区域,建设以东郎电影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夜间经济示范区。

目前,通州在推动夜经济发展方面,已推出了万达商圈、宋庄小堡、九棵树、物资学院、土桥、月亮河等多个商圈200多家特色门店,不断增强消费吸引力和影响力。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加速建设,特别是商圈里的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阵地,集办公、培训、餐饮、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迅速走红,成了很多市民的打卡胜地。


多业态融合成趋势

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最早提出“夜经济”概念时,主要以延时营业,打造深夜食堂为主。随着夜经济2.0时代的到来,单一业态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系列活动,体育、文旅、餐饮等多种业态将共同点亮城市夜晚。像通州区的九棵树商圈因聚集三大文创园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多业态融合夜经济模式,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夜经济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傍晚时分,位于九棵树西路92号东郎(通州)电影创意产业园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正在举行的龙虾啤酒节上,网红店胡桃里音乐餐吧户外场地里,驻场歌手浅吟低唱,红辣美味的小龙虾令人垂涎欲滴,人们一边品尝美食美酒一边欣赏音乐,好不热闹。

东郎(通州)电影创意产业园由北京北泡塑料集团有限公司旧工业厂房改造建成,如今,成功转型的工业旧址不仅是北京市十大“深夜食堂”特色街区之一,更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夜经济发展的模范试点。

东郎(通州)电影创意产业园董事长贺北原告诉记者,这座以电影产业园为初衷打造的文创园在“夜经济”促消费措施的大力支持下,正逐渐发展成多业态融合的综合商业街区。2017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出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文化创意高精尖产业结构各项战略部署,开展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等措施的背景下,贺北原选择在此布局,“这里距离环球影城仅五公里,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临近九棵树地铁站,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又有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利好政策,发展潜力大。”

自2018年4月开园以来,园区已进驻约100家文化类、餐饮类企业。几家颇有名气的酒吧很快引起了通州区年轻消费者的注意,成了网红打卡地,还有人专门从城六区慕名而来。“一般商场里的餐饮店可能晚上10点就关门了,但文创园里的酒吧能营业到凌晨2点,直接带动了夜间经济。”贺北原说。

“夜晚是酒吧的主要消费时段,这几天晚上客人爆满,晚上八九点甚至要排队。昨天客人就挺多,我们延至凌晨4点才打烊。”一家酒吧经理介绍说,他们有专业歌手在这里驻唱,能边看表演边品美食,很受年轻人青睐,目前该店人均消费约为150元,“十一”期间预计将迎来更多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该园区白天文化办公,夜间文化活动,营造24小时无休的热烈氛围。这里有网红音乐餐吧,有座无虚席的露天电影,有定期举办的特色文创市集,还有城市副中心首家24小时书店阅青山,今年还引进了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剧本杀,并配有24小时便利店和24小时安保夜间项目等。园区负责人表示,他们以文化消费为核心,打造全品类多业态跨边界的文化消费平台,形成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我们发挥产业园‘文化+’的优势和粘度,解锁夜经济新形态,让来到这里的消费者24小时足不出园就能实现消费需求全覆盖,更好的服务周边社区居民的晚间需求。”贺北原透露,文创园还计划引进时下流行的LiveHouse,进一步丰富园区内的消费品类。

为鼓励商家延长经营时间,园区还为商户提供房租、物业、水电费方面的经济补贴,累计补贴300余万元。同时,为夜间营业超过12点的商家提供职工宿舍,为“深夜食堂”特色街区打造增添点亮工程,增加户外广告牌等,并在园区内设置了两辆招手即停的摆渡车,提升园区夜间消费。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几种趋势特征,包括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等。其实,与城市历史和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夜经济,在国际上早有先例。在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近年逐渐开放夜间展览,一年一度的“博物馆之夜”尤为丰富,电影《博物馆奇妙夜》正是基于大英博物馆夜晚开放的情景创作。作为千年之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可供挖掘的文化元素种类繁多:博物馆里感悟历史意蕴,24小时书店可品味“精神食粮”,街头酒吧体味浪漫情调……经过文化之笔的点染,城市夜经济又呈现独特的靓丽景观。

美食满足其身,文化满足其神。瞄准“文化+”商机的不只有东郎,搭载老厂房改造的政策东风,嘉诚·九棵树园区从饱经沧桑的北京标准件工业集团及加工厂华丽转身,成为全国首家依托文化创业赛事服务需求落地的文化产业园区。

这是一个集文化、创意、科技、教育等于一身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商家各具特色,以满足市民吃好、喝好、玩好的三大爱好,为市民提供多元化消费选择。说起园区品牌特点,该园区项目总经理马篆阶也尤其强调“个性化”,“无论是餐饮还是服饰,人们对耳熟能详的大众化品牌有些倦怠,更追求个性化、品质化,越来越追求商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走进锦绸纪旗袍店,做工精美的衣物饰品琳琅满目,中国丝绸文化中“绫罗绸缎”和苏绣、蜀绣、马尾绣等非遗文化囊括其中。“这件旗袍是100%桑蚕丝制作,面料、做工、设计都非常独到,尽显中式之美,落落大方。”王阿姨是旗袍爱好者,准备参加婚礼的她特意来到锦绸纪挑选旗袍,为了避免撞衫,她选择给自己量身定制一套。

该店相关负责人冯澜介绍,他们的服饰设计一方面保留非遗工艺,一方面融入现代流行元素,将传统服饰与时尚设计相结合,很受顾客欢迎。同时,店铺内还有专业老师指导顾客动手制作DIY精美旗袍。在这里,顾客可以体验自制旗袍,学习盘扣、苏绣、蜀绣等手工技艺,体验千年丝绸之路的浩渺文化,完成的作品也可以带走留作纪念。

园区内还有一家精致小巧的九棵树花店。 “这家店的花盆最有特色。有德国进口Lechuza花盆、还有北欧风格比利时花盆Ecopots,有些出口的尾货花盆也很漂亮,其本身就是装饰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家装软装元素,市面上一般见不到。”几位店里的老顾客还热心地给记者介绍几款特色花盆,有些不仅好看还很有科技感,比如里面自带肥料,还有水位控制等功能。别看店面小,但这里已经成了园艺和设计爱好者的“宝藏店铺”。

这些充满文化味儿的店铺,也将营业时间延后,满足人们夜间消费的多种需求。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吃、穿、游、购、娱,文创园聚集多种文化产业资源,拓展消费场景,分时段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既满足园区办公需要,也为附近社区提供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夜间消费的好去处,填补区域内的社会服务功能。

弘祥1979文化创意产业园是通州利用工业遗存变身文创产业园的典型,为市民提供了许多一站式体验选择。园区内有一家非遗体验馆,将珐琅、大漆、银锻、刺绣、雕刻等非遗技艺运用于现代设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体验馆还定期邀请非遗传承大师来此讲课,让大家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园区内知名的渊集书店,咖啡香与书香吸引了不少读者,也逐渐发展成为园区的公共服务区。

书店,也是这些文化园区的又一大亮点,不仅成为“书香副中心”建设的有力承载,也逐渐发挥出不容小觑的夜经济实力。

东郎文创园引进的阅青山书店是城市副中心第一家24小时书店,已成为周边居民便利的学习平台。张小姐即将参加专业等级考试,她正打开电脑专注学习。“以前我常去区图书馆学习,但是需要早上8点就排队抢位,而且图书馆只开到晚上10点。这个24小时书店对我来说就方便多了,环境也更好。”

此外,各园区也提供公共空间,与街道联合举办一些党建活动、组织活动等,服务市民文化需求,打造文化教育、商业餐饮等多元化的综合性功能开放街区。

九棵树文化产业园设有党员活动室、北京文化创意大赛创业服务中心与大赛博物馆、通州区图书馆流动送书点、书店等公共文化设施,还有创意市集、篮球场,以及开心农场等。园区还将打造一家以冬奥为主题的5G+8K数字化社区博物馆,试运营阶段市民可免费观看。目前,该馆场景搭建已完成,硬件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届时,市民可在沉浸式影院内,体验裸眼3D沉浸效果,并通过体感及移动端互动,了解冬奥知识,体验冰雪乐趣与激情。

业内专家表示,“夜经济”作为现代城市的业态之一,涵盖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多方面消费活动,夜间消费不再是日常消费的简单补充,正逐渐成为刚需。夜间经济的培育也体现一座城市发展的水平和品味,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的市场,搭建夜间消费的平台,不断丰富其内涵和魅力,正让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财气“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