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231期 >2021-09-03编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培育“快车道”
城市副中心实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零”突破
刊发日期:2021-09-0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陶涛)记者昨天从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通州区共有33家企业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与2020年的14家相比,数量呈成倍增长态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进入“快车道”。其中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小巨人”企业,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这也意味着城市副中心实现了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零”的突破。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国家工信部于2019年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本市于2020年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工作。今年年初,区经信局开始把“专精特新”遴选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我们建立了通州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台账,为申报北京市和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名单扩容,目前已纳入台账企业100余家。通过指导企业逐级申报市级‘专精特新’—市级‘小巨人’—国家级‘小巨人’称号,形成从市级到国家级的产业发展队伍,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区经信局四级调研员刘书标介绍说。

区经信局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布了2021年度《通州区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首次将“专精特新”和“小巨人”的扶持纳入奖励政策范围。据了解,对获得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级“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称号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50万元的奖励支持,成为北京市16区中首个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区域。“此政策的发布,将有效地吸引‘专精特新’企业到城市副中心投资发展,同时将引导本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刘书标说。

与此同时,通州区积极与市经信局对接,完善市区两级沟通对接机制,建立沟通渠道,聘请市级专家为企业申报提供专业指导,多次开展培训活动以及一对一专业帮服,为企业申报“专精特新”提供了专属的绿色通道。

下一步,通州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累计培育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市级“小巨人”企业2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家。同时联合京津冀、北三县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