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230期 >2021-09-02编印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新校园投用
刊发日期:2021-09-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教学楼仿南方校园设计的回廊。

4-2.jpg

老师讲述校园疫情防控事宜。

4-4.jpg师生必打卡的玻璃金字塔。

4-5.jpg学校操场下藏四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

4-6.jpg地下篮球馆可变身多功能厅。

4-7.jpg可实现刷脸取餐的食堂窗口。

4-9.jpg教学楼的内庭绿意盎然。

4-10.jpg每个楼层都给师生布置了舒适的互动交流空间。  摄影 唐建


本报记者 张丽

      千呼万唤,翘首以盼,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雕琢,一座集绿色、智能与科技于一身的崭新校园终于开学啦!

       8月31日,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举行新校园落成后的首次开学典礼。昨天,1400多名学生与140多位老师正式走进新课堂、新操场,开启新校园的教学使用。这也是通州区新学期唯一一所投用的新校园。


开学首日:第一课参观新校园

玻璃金字塔刷屏朋友圈

       “咱学校有座‘金字塔’,你打卡了吗?”这几天,提前报到的住宿学生纷纷在朋友圈晒起了新学校,玻璃金字塔、地下篮球馆、四人间宿舍、遍地植绿的内庭……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曝光率最高的“网红打卡地”,当属操场旁边一处透光的玻璃金字塔。

       校长丁伯华介绍,这是根据巴黎卢浮宫门口的玻璃金字塔设计的缩小版。金字塔位于操场和教学楼、艺术楼之间,用玻璃和金属建造,本意是为了解决地下空间的采光问题。此处连接地上地下出入口,阳光下晶莹剔透的玻璃金字塔艺术范儿十足,感觉很有青春活力,这一独特设计立刻受到师生欢迎。

       昨天开学,这座金字塔也吸引了不少同学和家长的目光,高一(7)班的白骐瑞妈妈参观校园之后,不忘回到这儿拍照留念。她说:“我的孩子前三年的初中都在学校暂时校址读书,一直盼着新校园落成。看到学校很漂亮,我们家长特别满意,更满意的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辛勤付出。”和这位妈妈一样,进校参观的家长都对新校园的环境赞不绝口。开学日,每个年级都邀请了家长代表进校园,并请他们为学校尚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


上好安全第一课

       为迎接新学期,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的“开学第一课”还额外增加了一个独特的环节——带着各年级学生熟悉校园,上好安全第一课。

       初二年级主任朱明月负责的班级都在教学楼的三楼。三楼的阴面是教师办公室,阳面都是明亮的教室,教室窗外是绿意盎然的校园内庭。为了让每一间教室充满阳光、看到绿色,教学楼的内庭和校园内种植了很多树木花草,“竹乐庭、芳草地、樱花坡、梧桐苑、百花屋”等公共景观空间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有更多放松和娱乐的空间。

       从三楼开始,朱老师带着同学们逐层参观了实验室、学生服务中心、操场、食堂、艺术中心、体育场馆……每到一处,都耐心讲述安全等有关规则。

       “虽然孩子们不是新生,但对新校园非常好奇,能看出大家都很喜欢这所新校园。”朱明月说。


讲台消失了 距离更近了

       参观是一种感受,真正使用起来才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昨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新校园的各种细节都令师生觉得耳目一新。

       开学首日,同学们发现教室里不仅讲台消失了,连粉笔也“下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发言席”和墙上的一个智能盒子加电子白板。

       丁伯华解释,讲台一直都是教室的标配,以前的讲台承载功能很多,不仅是讲席,还要放置播放PPT的嵌入式电脑和一些教具等,类似一个储物柜。撤掉讲台是学校主动为之。随着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设备器材不断更新,小型化、轻量化设备越来越多,讲台不再需要承载原有的一些功能。同时,取消讲台也体现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是一种零距离的新型师生关系,更注重以生为本,拉近师生距离。而且,教室空间也更大了。

       朱明月上了一天课,感觉没有了台阶讲台的教室更宽敞,跟学生的距离也更近,随时都能走到学生当中,更便于交流。

       更让朱老师感觉清爽的,是黑板变电子白板,让粉笔彻底“下岗”。“以后无论是老师和学生,都不会因擦黑板再吃灰啦!电子白板好写又好擦,同学们每个角度都能看得很清楚。”说起教具的变化,朱老师挺开心。而且,这款智能电子白板还是针对教学场景设计的互动课件工具,可以实现交互、同屏直播等功能。


惊艳设计

新校园三大特点受关注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这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引入的首家优质资源校。

        早在2014年的夏天,首都师范大学与通州区就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2015年5月,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正式入驻通州区中山大街50号,那里曾是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所在地。当年9月招生的第一批初中和高中新生仅有160多人。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推进,           2017年底,这座校园开始借址办学,并同步启动通州校区原址重建。一千多个日夜后,新校园落成投用。

       丁伯华介绍,新校园有三大特点,分别是深达12米的地下空间,连廊、走廊、回廊的嵌入以及丰富的互动空间设计。


操场作“屋顶” 地下空间超大

       新校园哪儿最惊艳?毫无疑问当属深挖12米打造的地下空间。

       新校园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6万平方米,其中将近一半都是地下空间。

       丁伯华介绍,学校最大限度使用了地下空间,像教学楼和艺术中心都有两层地下空间。图书馆、国学中心、创客中心以及多个体育活动场馆也都藏于地下。

       从西门和北门走进新校园,就可以看到有着8条跑道的400米标准操场。阳光下簇新的蓝色跑道带着无限活力,主席台两侧红黄蓝色的阶梯座椅则透着欢快气息。

      操场表面看着与一般操场无异,下面却别有洞天。

       这个操场更像一个巨大的“屋顶”,篮球场、游泳馆、食堂以及多个体育活动场馆都藏在操场之下,多个出入口与周围的宿舍楼、艺术中心、教学楼和地面相连。不仅出入方便,更在有限空间里挖掘出了最大利用率。

       而且,还有一个惠民的好消息。“未来,学校的篮球馆、游泳馆等体育活动场馆都可以在周末以及寒暑假以共享的形式向社会开放。”丁伯华说。


远程预约点餐 人脸识别取餐

       学校食堂与游泳馆毗邻,也在操场之下。

       新校园的食堂为同学们推出了一项创新服务——人脸识别预约点餐,同学们可以提前在校园终端机上远程点餐,随到随取。

       “千万别小瞧预约点餐,中学生的用餐时间非常集中,食堂需要在15到20分钟的时间内让一两千人吃上午餐,还要提供选择性,是有很大难度的。我们通过用手机App及分布在学校宿舍楼、教学楼和食堂的终端机,让大家可以提前点餐。每个取餐窗口都装有人脸识别的设备,学生一刷脸就可显示预约点餐的内容,也会显示需要去哪个窗口取餐。”丁伯华说。


一站式服务高效管理

      王岩、李帅、徐艳芳……进入教学楼一层大厅,墙面上30多个带签名的红手印格外醒目,每个名字都是一位教师,他们是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的拓荒团队,已与这所校园相伴了6个春秋。另一侧墙面对应挂着一幅由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军在太空中拍下的地球画面,照片下写着“仰望星空”。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激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

       学生管理中心就设在一楼大厅,不用到处跑,可以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医务、心理、信息化服务以及后勤保障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教学楼内还有课程活动中心、教师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主题功能区,师生有教育教学等问题,都可以在一楼大厅一站式解决。此外,教学楼内还建有大量交流空间,既可充分体现百年附中书香校园的理念,又能为师生们提供丰富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场所。

       回首过去六年,从改造旧校舍到借址办学,从家长质疑到广泛赞誉,丁伯华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新校园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历了体量大、工期长、资金难、防疫任务重等诸多难题,新校园的落成凝聚着无数辛勤的汗水。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学校坚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力求建设一所“安全、便捷、绿色”的校园。大挑空的楼梯、地下管道连廊及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等适度超前的设计,都有力支撑了校园“科技、智能、现代”特色的需求。此外,建设中严格选用了无污染建材、家具,并从今年5月开始每间教室每天通风,保障师生入驻后的健康。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在内涵和质量上下功夫,力争打造一所软硬件水平双一流的现代化中学,为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基础教育的水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