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223期 >2021-08-24编印

大运河畔的红色村落(上)
刊发日期:2021-08-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大运河畔沿线乡村人民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

4-3.jpg

平家疃曾是河东抗日根据地的门户。

4-2.jpg

大沙务村六烈士纪念碑。

陈喜波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下,生活在大运河畔的运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奋起反抗,保卫运河,保卫家乡,以运河沿线的乡村作为战斗堡垒,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人民政权,从此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路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乡村是中国革命的主战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北京通州区的大运河畔,沿线乡村人民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保家卫国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在通州的早期活动

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通州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和领导,各种革命斗争先后失败,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五四运动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领导者。1923年1月,京兆师范附小教师魏颂尧(号恩铸)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通州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1927年春,成立了通州第一个党支部——潞河中学支部,周文彬任支部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北方区委和北京地委遭到严重破坏,李大钊等20人牺牲,通县京兆师范学校及附属小学随之遭到搜抄,但通县党组织仍然坚持斗争。1929年1月,中共通州区委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通州共产党组织秘密散发宣传品,组织学校罢课,呼吁共同抗日。1933年,《塘沽协定》签署后,通县沦为日本法西斯的殖民地。1934年春,国民党疯狂镇压,北平市委屡遭破坏,通州区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35年,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斗争形势更加严峻,通县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相继撤离通县城,奔赴农村发动抗日斗争。

从此,通州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通州地区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由城市转向农村,隶属关系也由北平党组织领导改为冀东党组织领导。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7月14日,千余名日军骑兵由天津开往通州。7月20日,日军两千多人,在铁甲车、坦克车的配合下,由天津开进通州。次日,日军向宛平、南苑、长辛店等地发动进攻,国民党29军奋起反击。7月下旬,抗日烽火燃遍平津地区。

7月29日,通县伪保安队起义,但很快被日军镇压下去。日本占领通县后,加强了对通县地区的控制。为了镇压人民反抗,日军多次对通县乡村地区进行“清乡”,妄图消灭抗日分子。1937年8月1日,日寇盘踞大东各庄5个多星期,2人遇害。1937年12月16日夜,日伪在于家务村“清乡”,30余人遭机枪扫射而死,150余间民房烧毁。1938年2月9日,日寇对南火垡进行清乡,殴打群众,打死2人,5人重伤,1人失踪。1938年5月5日,日寇对西田阳村进行“清乡”,但遭到东田阳村武装抵抗,日寇遂向东田阳村进攻,火烧东田阳。1939年4月,日寇火烧东营。1939年农历四月,驻守马驹桥的日寇在马村抓走9个正在盖房的村民,在青云店杀害8人。日本帝国主义在通州乡村的残酷杀戮,激起了通州人民的极大愤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开始拿起武器,开启了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与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毛主席作出建立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河北省委,“游击战已经成为华北区全党的中心任务,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到农村去”。1938年5月底,趁日军进攻武汉,华北地区兵力空虚之际,邓华、宋时轮率领八路军主力部队第四纵队挺进冀东。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冀东人民发动武装起义,震惊中外。

在日伪的残酷镇压下,冀东暴动受到严重挫折,抗日运动进入低潮。为了保存实力,党组织活动转入地下。1939年春,冀东暴动后来通县潞河农村技术服务部的共产党员铁华,在冀东特委指示下,发展党员5名,重建党支部。但由于日伪在通州统治日益严密,党支部次年停止了活动。中共冀东党委决定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战斗。

1939年,成立冀东军分区和冀热察党委冀东分委,并成立冀东抗日政权办事处。1940年,冀东地区党组织按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指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冀东二支队在包森率领下,深入盘山,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底,冀东抗日根据地扩大至潮白河以东地区。部分武装力量扩展到通县东部和东北部的一些村庄,并在部分村庄建立民主政权。

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严重威胁着日伪的统治。为了清除抗日武装力量,日寇制定了三年的“强化治安”计划,自1941年3月—1942年9月,日寇在华北地区推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通县是日伪统治的重点区域,多次对乡村地区进行“清乡”、扫荡,强化保甲制,对抗日活动的镇压尤为残酷。1941年正月十六,日寇在果村清乡,打死村民2人,打伤6人。5月18日,日伪在房辛店枪杀2人,殴打7名村民。1942年,日伪到西集望君疃进行治安强化,毒打5名村民。

中共抗日武装抗战时期在侉子店地区建立根据地

1943年,日本“治安强化运动”已成强弩之末,难以为继。

1943年春,冀东第十四军分区侦察兵渡河袭击谭台渡口,驻守前疃伪军逃往运河西岸,此为共产党在通县境内打响的第一枪。中共冀东抗日武装开始跨越潮白河,向西进入通县地区。这一年春,日伪妄图消灭冀东西部地区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开始大规模扫荡。冀东主力13团和二区队进行反扫荡,开展了恢复基本区的战役,在青纱帐期间先后攻克大厂、皇庄等敌人据点,又跨过潮白河,进入通县,拿下鲁仙观、太子府、贾后疃、西集等敌人据点,扩大了解放区。

到了1943年夏,冀热边特委第一地委成立路南工作队,也称武工队。1943年秋,武工队在于辛庄、康各庄到东刘庄一带活动,开辟抗日根据地。1944年4月,在路南工作队基础上,改建为三通香办事处。8月,武工队秘密潜入郎府、西集,开辟了游击区,对敌伪形成震慑。1944年初,冀东解放区基本恢复了1942年前的基本区,并在通县开辟了潮白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为根据地。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敌寇不断对解放区进行“清乡”、袭击和抢劫。1944年正月,日寇在窑上村进行大搜捕,抓走村民3人;6月,在堰上村“清乡”,毒打数名群众;7月,敌伪将西集后寨府等几个村的村民赶到吕家湾,全体罚跪,搜捕八路军,数名群众被杀害。

为适应抗日形势和加强反扫荡及扩大根据地斗争需要,1944年7月成立了三通香联合县和三通顺联合县,通县通唐路以北部分抗日工作划归三通顺联合县领导,通唐路以南部分由三通香联合县领导。

三通香地区原有回民支队和通香武游击大队,8月份建立八路军三通香支队和各区小队,抗日力量壮大很多。为了继续发动群众,冀东八路军主力向日伪发起新的攻势。1944年7月22日,八路军进入河西地区,来到了平家疃,10月平家疃成立了抗日地下政权,平家疃成为河东抗日根据地的门户。

1944年旧历七月,第十四军分区主力团“二分队”在太子府村东南伏击“西集伪军警备队”。9月16日,八路军十三团第一次攻打西集南烧锅,消灭了伪军警备队一个中队200人。1944年大秋后,通县支队一个连袭击了贾后疃伪十一区警察所,年底,前疃日伪警备队慑于八路军的威力,撤出侉子店地区。1945年春,北运河以东和黎辛庄以南地区与潮白河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已经穷途末路,国内抗日形势进一步好转,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游击队开始对日伪实施局部反攻。

平西、平北、冀东解放区进一步巩固,三通香地区军民向日寇展开了全面攻势。1945年初,三通香支队二连在苏庄村西京津公路伏击敌军车,取得大捷。1945年春夏之交,发电厂鬼子伪军“清乡”,在前榆林庄遭到杨占才回民支队伏击。1945年4月5日,十四军分区十六团一营攻打永乐店,铲除日伪军。日伪军在八路军的打击下已经首尾难顾,但敌人仍不死心,不时向根据地发动反扑。1945年5月3日,日伪进行“清乡”,在永乐店应寺村杀害4名村民。5月7日,敌寇对平家疃突然进行袭击,酿造了“三·二六”惨案。

为了进一步打击敌人,1945年7月,利用青纱帐已起的优势,三通香支队开始向北平近郊的日伪军发动进攻,先后攻克小红门、张家湾。不久,三通香支队攻打东沟火车站,火烧了观音堂烟草公司,8月袭击了广渠门外的伪警察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被日寇占领的三通香地区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通县广大军民笑逐颜开,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西集、永乐店、马驹桥等地,都召开了抗战胜利庆祝大会,欢庆人民的胜利。

通县乡村地区的革命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扶植下抢占胜利果实,积极发动内战。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武装力量空前强大,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中共冀东十四地委于1945年10月召开三通香共产党代表大会,酝酿调整行政区划,组建通县党政军群组织机构。1946年1月,通县单独建县,在尹家河成立通县县委、县政府和西集二区区政府。

1946年1月10日,国共签订《停战协定》,但通县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不履行承诺,先后向解放区发动了27次进攻,在通县截击开往东北的八路军,并在马驹桥、张家湾、牛堡屯、后榆林庄等地建立据点。在中共通县县委领导下,1945年,通县县大队、武工队在新河、马驹桥一带打击了来犯之敌,冀东13团在南刘各庄歼灭国民党一个营。1946年初,县大队在通县东部伏击了国民党军一个营,4月,冀东军区16团1营在西集后寨府击退了来犯之敌。

1946年7月,美蒋联合制造“安平事件”,大举向冀东解放区发动进攻。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通县所有村镇几乎都被国民党军占领。从1946年9月到1947年1月,敌人杀害通县的革命干部、积极分子54人,查封抗日军属600家,抓捕革命群众6653人,并在各处建立反动地方政权和地主武装,一些恶霸地主组织还乡团,向农民反攻倒算。面临残酷的斗争环境,通县党政机关被迫转移到平谷山区。1946年底,通县党政机关随着冀东武装部队的反攻回到了潮白河以东。1946年12月底,通县手枪队越过潮白河,深入北运河两岸,摸清了敌情,破坏了敌人的电话线路。1947年1月,县大队和53团向通县东南和南部的敌人发动进攻,攻克了南刘各庄敌人据点,消灭国民党一个营,并一举攻下了西集、贾后疃、太子府、漷县、马头、永乐店、牛堡屯等十几个据点,守敌全部被歼。  

1947年2月,趁通州城国民党兵力空虚之际,冀东部队集中力量于2月9日攻克通州城,随即撤离。这次袭击通州城,大大鼓舞了革命士气,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国民党被迫缩小防线。3月,通县东南175个村庄开展土改运动。1947年7月,为了破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国民党和反动地主阶级开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占领了侉子店、西集地区,向贫雇农进行反攻倒算。7月3日,南刘各庄农会主任郭少伯牺牲;9月6日,小甘棠妇救会主任杨秀英被敌人杀害;9月12日,大沙务村土改工作队6人牺牲;在土改地区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杀害的共产党员、区村干部和贫雇农积极分子达数十人。1947年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对通县解放区进行大扫荡,通县县委与县区干部一度撤离,使革命工作遭受重大损失。在中共冀东地委领导下,通县县委于12月底再次返回通县,制定对敌斗争计划,深入通县内地,迅速打开了局面。

1947年下半年,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被打击得节节败退。通县的国民党军也在冀东部队的打击下元气大伤。当时,国民党军地方武装有三股武装比较强大,分别是驻扎后榆林庄的张松江常备队、驻扎贾后疃一带的左凤梧伙会和驻扎在北仪阁一带的庞德富伙会。为了对付这三股敌人,通县县委领导通县军民开始向敌人展开了反攻。

1948年1月28日,在三河县夏店一带歼灭了张松江部,4月5日,在大羊村消灭了庞德富部,7月20日,在谢家楼围歼左凤梧部,生擒左凤梧。针对平津公路以西地区各村民主政权尚未建立的情况,为适应新的战斗形势,1948年秋,通县县委成立路西武工队,潜入路西各村,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征收各种物资,并在草厂和觅子店打了两个漂亮的伏击。   

1948年9月,通县县大队与香河县大队协同作战,粉碎了通县、香河、武清敌人的联合进攻,在草厂村击溃香河壮丁队,拔掉了南仪阁敌伪据点,收复了牛堡屯。10月,在太子府歼灭偷袭西集的敌人一个营。入冬,又攻克了里二泗、土桥、张家湾几个国民党据点。国民党军士气低落,龟缩在通州城、平通铁路沿线和几个孤立的据点中,再也不敢出来。

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在取得辽沈战役胜利后,迅速入关,同华北解放军一道对北平形成包围之势。1948年12月13日晚,驻守通县的国民党军撤离通州城,此时,通县只有马驹桥的敌军仍然顽抗。12月14日,解放军大部队进入通州城,并于同日解放了马驹桥,通县全境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