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220期 >2021-08-19编印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新校园即将投用
刊发日期:2021-08-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3.jpg

新校园引入“廊道”设计,教学楼呈“回”字型。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记者 张丽

距离9月1日秋季开学还有十几天,本周末,陈同林就要带着“扫尾”的百人部队撤离中山大街50号院。

陈同林是北京建工集团负责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次的离开可以说是“功成身退”。

2017年10月,第一次来到中山大街50号院的他看到的是老校区如火如荼的拆除现场。从拆到建,将近四个春秋,陈同林在这儿工作了一千多个日夜,亲眼见证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这所校园拔地而起的点点滴滴。如今,千般不舍的他只想为无数参与其中的建设者和教育者由衷地点赞,并连连感叹“新校园真的很棒,通州娃有福啦!”

位于中山大街50号院的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属于北京城市副中心04组团06街区,建设规模约8.6万平方米,整体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新校园有着科技、智能、绿色、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等诸多特色。

进入2021年,为保障如期开学,数以千计的建设者们加班加点施工,副中心工程办派出专人负责、专人盯守,协助指导推进工程进展,定期到项目现场巡查,适时召开专题调度会,协调市区行业主管部门推动解决手续办理以及施工进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终于让新校园展露出新颜。

最大限度使用地下空间

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三大特色之一是充分挖掘了地下空间,8.6万平方米中,大约有将近一半的地下空间,像教学楼和艺术中心,地下都有两层,图书馆、国学中心、创客中心以及多个体育活动场馆都藏在地下。

从北门走进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新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操场边上红黄蓝阶梯座椅透着无限的活力,蓝色的跑道上正准备划线。操场上面看似与一般操场无异,下面却别有洞天。风雨操场、篮球场、游泳馆、食堂以及多个体育活动场馆都在操场之下。

篮球场正在铺设木地板,工人们敲击木地板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一个多功能的场馆,篮球馆的篮球架和球框可以自由收缩隐藏,并安装了隐藏式大屏幕、音响和舞台,这个馆的座位有1400多个,可举办篮球等体育赛事和大型活动。

“游泳馆是个8道50米长的标准泳池,可以承接赛事。建成后,篮球馆、游泳馆等体育活动场馆都可以以 共享的形式,在周末以及寒暑假向社会开放。”校长丁伯华说。

校园引入“廊道”设计

新校园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四通八达的廊——走廊、连廊和回廊。“我看了南方校园建筑中连廊的这种开放式设计比较常见,但是北方校园用的不多,教学楼呈‘回’字型,中间是绿意盎然的内庭,引入廊道设计,可以让每间教室都见绿。通过这些连通的走廊、连廊和回廊,以及每栋楼的地下空间,呈现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校园。”丁伯华说,凡事有利有弊,必须扬长避短,廊道设计除了安全管理和保洁问题,还得关注冬天的西北风问题。所以教学楼的“回”字型只有东向开口,西向进行了封闭处理,这样西北风就不会灌进教学楼里,内庭也更像一个温馨的港湾,可打造更多校园美景。

丰富的互动空间

新校园的第三大特点是丰富的交流空间。

在教学楼二层,教室内的座椅码放整齐,每一间的窗户都打开着。楼道里有两处超过2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丁伯华说这是为学生准备的交流空间,其实在每个年级都有这样的设计,随后会布置好专门设计的各类书柜、绿植和沙发等,课间午后休闲之余,师生可以在这里交流、座谈、看书,交流空间的应用融合进附中本部的书香校园理念,真正实现教学楼就是一座大的图书馆的新教育理念。如遇天气不好时也可以在这里做一些轻柔的运动。

走在校园中,看到新校园处处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学校的优美样态,感受到每处景致背后的匠心设计,这都离不开作为新校园建成落地的设计策划者、工程实施的推动人,校长丁伯华。在新校园设计之初,丁伯华就翻阅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中学建筑设计,并力求将首师大附中本部悠久历史和文化元素“移植”到通州校区。

除此之外,教学楼每个年级的楼层还准备了两间学生活动室,专门供学生自我管理和活动使用。“校园整体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家具以及装饰也尽最大可能使用钢等金属材料,尽量少使用木质材料。比如学生宿舍,从床、桌子、椅子到柜子,用的都是环保材料。为了做好新教室通风,从5月1日开始,我们每一间教室每天都有专人负责通风,确保安全无味。”丁伯华说,“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投入这么大,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建设一所能体现副中心水平的现代化校园,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多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