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203期 >2021-07-27编印

走进大运河畔武器陈列馆 感受中国强军梦
刊发日期:2021-07-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JPG2.JPG3.JPG6.JPG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内陈列着中国及世界其他23国武器约1万余件。

摄影 党维婷

本报记者 曲经纬 

通州区永顺镇焦王庄有一条路叫“陈列馆路”,就是以路西的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命名。长城垛口嵌顶的主馆建筑,野战工事构筑的山地炮场,以及绿荫环抱的鱼塘与葳蕤生机的桃林,组成了京杭大运河北首这座占地约百亩的展馆。

其室内陈列面积为4500平方米,包括室外的野战炮场,陈列馆共收集了自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乃至现代中国军队所有的地面装备,以及世界其他23国的武器等约1万余件,并以声光效果及多媒体方式展示。其中,轻兵器展厅的5000余件展品中,既有刻画镀金的工艺手枪,也有历史悠久存世极少、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各国著名枪械,品种繁多位居全国军事展馆之首;炮厅中心陈列着198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双管小口径高射炮,还有各式退役或现役的迫击炮、反装甲武器和弹药等约300余件……走在展厅中,似乎可以听到华夏大地抗日烽火硝烟中民兵的呐喊与枪炮声。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记者前往陈列馆,从武器文物中追寻红色印记、重温红色故事,感受中国梦、强军梦。


井冈山赠“100杆枪”或为“汉阳造”

江西井冈山五百里山脉绵延起伏,巍峨壮观,山脚的革命博物馆内,陈列着一支斑驳的老式步枪,曾是秋收起义部队的配备武器,这支枪就是著名的“汉阳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国民兵武器陈列馆内,也珍藏着一支汉阳造,引得前来参观的人们久久驻足。“汉阳造是中国的功勋步枪,在战火纷飞年代助力中国共产党点燃星星之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铭介绍。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后,在此会见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向袁文才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前途。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深受感动,并慷慨地回赠1000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得到地方武装的支持,毛泽东创建了以宁冈为大本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这传为美谈的“100杆枪”一直被学界推测为“汉阳造”。“汉阳造”是7.92毫米步枪,由中国汉阳兵工厂仿制德国1888式步枪,因此还有两种叫法,79式步枪和88式步枪,俗称“汉阳造”或“老套筒”,有着“中华第一枪”之美誉。中国近代以来,“汉阳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传奇,从辛亥革命,到八一南昌起义到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汉阳造”一直是我国军队装备最多,使用最广,知名度最高,最爱使用的步枪,也是近战刺刀白刃战最好的兵器。“‘汉阳造’是国产第一支百万级以上量产的步枪,伴随了整个中国革命历史,是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最忠实的‘战友’,见证了中国革命军队和人民武装的成长。”王铭说。

之所以推测为“汉阳造”,王铭表示有两点佐证。首先是枪支来源,秋收起义部队清一色使用“汉阳造”。秋收起义发动前夕,缺少“枪杆子”,一筹莫展之际,毛泽东突然想到学生唐生明。唐生明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但他对蒋介石等人的反革命行为十分愤慨,曾与陈赓等黄埔军校学生联名发出了“讨蒋通电”。接到毛泽东等人的求援信后,唐生明巧施妙计,从兵工厂将300多支崭新的汉阳造步枪和近万发子弹偷偷运上了从汉口南下的列车。秋收起义爆发,300支“汉阳造”成为起义部队最主要的武器装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将“枪杆子”牢牢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另据史料记载,在毛泽东见袁文才之前,袁文才先派部下陈慕平见毛泽东,毛泽东也曾赠枪给他,陈慕平背枪上山后兄弟们连连称赞“好枪呀!汉阳造。”“那时候汉阳造是战场上最受欢迎的枪支,赠送的100杆,占其所带部队枪支的七分之一,人人称好枪。”王铭说。 

 

600种手枪述说抗战革命史

陈列馆展示的轻武器品种繁多位居全国军事展馆之首。其中有600多件不重样的手枪,包括分枪管后坐式手枪、工艺与特种手枪、名贵手枪、转轮手枪和自由枪机式手枪。

在全封闭的展柜中,警用型德国毛瑟短管M96手枪熠熠生辉。“开国元帅朱德曾经用过的随身配枪就是这个型号,这种手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批量进入中国,可装十发子弹,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到一百五十米之间。”解说员蒋大燕耐心讲解。这把看似普通的手枪为何会被珍藏至今呢?原来90多年前,朱德正是拿着这种手枪,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统治的第一枪,为我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揭开了序幕,正是这种手枪打响了南昌起义号角。

展品中,来自德、日、西、美、苏、比利时等国的各色手枪琳琅满目,既有“手枪之王”等实用性手枪,也有豪华美观极具收藏价值的观赏性手枪,还有执行特殊任务所用的微型手枪、钢笔手枪,品种多、型号杂、来源广泛。在革命战争年代,各武装力量各显神通,这些手枪先后进口中国留存至今,大部分手枪来源无从考证,但一些枪支上还留有当年的红色印记。

一把西班牙7.63毫米MM31式全自动手枪右侧就刻有“靖远同志配用,杀敌救国。董英斌赠,二二年四月一日”字样。徐靖远是抗日救国军纵队司令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伐军师政治部主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师长、河北抗日民军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豫北五县民团联防司令、太行军民抗敌联防委员会参谋长。1938年8月7日发动八七起义,刺杀伪华北皇协军军长李福和及日军十多人,通电反正,1942年8月在郑州壮烈牺牲。2015年8月,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这些手枪既是列强侵华的罪证,也是中华儿女奋起抵抗的历史缩影。


一挺轻机枪展现通州民兵力量 

正所谓重机枪在先,轻机枪在后,在枪械发展史上,50公斤重的重机枪再加上所需弹药,人力很难携行使用,为减轻士兵负荷量,轻机枪应运而生。来到轻机枪展区,解说员的“小喇叭”再次响起:“轻机枪是步兵班的火力骨干,主要用于杀伤和压制800米内的生动目标,本展台展出的轻机枪,有50余种。”

眼前既有世界上第一挺轻机枪丹麦麦德森机枪,也有捷克ZB-26式轻机枪,加拿大造的7.92毫米勃然轻机枪和英国7.7毫米布伦轻机枪;有美国勃朗宁轻机枪、约翰逊轻机枪、比利时7.92毫米勃朗宁轻机枪、日本6.5毫米十一年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还有世界上第一挺轻重两用机枪德国MG34式机枪,以及瑞士启拉利、意大利菲亚特、前苏联马克沁、德普式等轻机枪。

通州革命史专家、北京物资学院教授陈喜波在捷克ZB-26式轻机枪前蹲下身子细细品味。“就是这枪,大大增强了平家疃的武装力量!”陈喜波说的平家疃是他研究了十年的通州红色乡村。

古运河畔、京东最大自然村平家疃是有名的英雄村落,北与顺义区接壤。在近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平家疃村百姓积极投身于战斗中,书写了一段运河儿女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红色传奇。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运河之滨平家疃抗日活动频繁,日寇经常到村里清乡,搜捕抗日干部,为了巩固平家疃的抗日政权,扩充革命力量,平家疃抗日游击队成立了。

这支游击队由村里七八个青年村民组成。成立初期没有枪支弹药,只有几把大刀和一些手榴弹,当时主要任务就是搜集枪支和扩充人员,为了进一步开展活动,打开局面,他们决定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武装自己。

在《平家疃人民的革命斗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潮白河东岸诸葛店盘踞着两个中队的敌伪兵力,其中,伪警备队配备有一挺龙牌捷克轻机枪,凭着这挺机枪,伪警备队四处清乡,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为了打击伪警备队的嚣张气焰,游击队决定将机枪夺取过来,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接下来,游击队成功策反了伪警备队的机枪班班长,智擒伪警备队中队长,并在西赵村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缴获轻机枪,并步枪两支、手枪一支、子弹800发。

“有了这挺捷克轻机枪,大大加强了平家疃的武装力量。游击队由几把大刀打出了四十多支枪,由七八个人发展为三四十人,越战越强,群众也被动员起来,使日寇和敌伪部队不敢轻易进犯平家疃。”陈喜波说。

我军成立之初,武器装备主要取之于敌,“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枪炮靠缴获,运输靠老蒋”,真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之歌》既唱出了我军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也道出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武器装备取之于敌的策略。“百年来,人民军队从武器装备相对落后、捉襟见肘的窘境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军工生产体系,先后走过引进、仿制、自主研发等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武器装备发展道路,很不容易啊!”陈喜波感慨道。


一把苏式手枪引出91岁老兵战争回忆

平家疃书写了一段抵御外辱的红色传奇,也孕育了革命的种子。村中已91岁高龄的乔善义16岁参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又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半岛抗美援朝。虽然如今说起话来已经有些不清楚,但说起当年使用过的武器,讲起战斗故事,老爷子仍慷慨激昂。

“那时候哪有枪呀,跟着部队走,捡到啥就用啥,打完没子弹了就扔,然后再从敌人手里夺!”乔善义记得,当年捡到一支美式步枪,后坐力很强,打了一枪,强大的冲击力使得枪托把肩膀怼出了血,耳朵也给震聋了,一个星期后才恢复。“没有枪就从敌人手里抢,光着屁股也要把国民党反动派穷追猛打!”

听说陈列馆中有一把前苏联7.62毫米TT30式手枪,老人特别想去看看,这把手枪勾起了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那段记忆。

抗美援朝时期,乔善义跟随志愿军抵达朝鲜半岛,奉命看守西海岸,全军负责开山,天宝山。“当时,我是46军138师412团3营9连军械员,连长信任我,让我管理全连武器!”乔善义记得倍儿清楚。他回忆道,当时3人一组,轮流使用一支手枪,他记得这支手枪为51式手枪。而他记忆中的“51式”原型就是苏联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枪。

51式手枪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制式手枪,是按照苏联的生产技术模式仿制的一型制式武器。“51式手枪主要是按照朝鲜战争需要,从苏联的各种手枪中选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手枪仿制,以苏联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枪为原型。”武器专家、原总参轻武器论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马式曾介绍。


中国武器装备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还被称作“万国牌”,旧杂式枪械装备已不足以捍卫新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军队轻武器制式化要求十分迫切。1956年,中国兵器建设厂开始了轻武器仿制、自主研制之路,自力更生,武装自己的部队。“这里的63式步枪和87式步枪具有里程碑意义。”马式曾指着琳琅满目的步枪展柜说。

当时,中国装备主要仿制苏式AK-47突击步枪、SKS半自动步枪和RPD轻机枪,均发射56式7.62毫米中间威力型枪弹。其中,56式半自动步枪(代号:SKS),射击精度好,带折叠的刺刀。56式冲锋枪(AK-47)能连发射击,火力较猛,但射击精度差,枪短,不利于拼刺格斗。因此急需研制新的自动步枪,在步枪作战效能(射击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冲锋枪连发射击性能,“步冲合一”以加强火力。63式步枪应运而生。

“它的弹道性能、不可拆卸式刺刀、木质长枪托、瞄准装置等均与56式半自动步枪类似,在这基础上增加了冲锋枪的功能,实现单、连发射击,点射精度更高。”马式曾解释道。

之后,我国又开启了中国小口径步枪研发之路。87式自动步枪成为我国第一个小口径枪械(口径由7.62毫米改为5.8毫米)。“87式步枪是现在我国95式步枪及轻机枪的‘前奏’,它最大的贡献是开创了我国小口径枪弹之路。小口径弹的优点在于枪弹轻、携弹量多、穿透力强、后坐力小,以及易操作、精度高等。从枪身本体来说,它最先在国产自动步枪上使用工程塑料和铝合金材料,金属表面革新为黑色氧化,耐锈蚀又牢固。”马式曾说。

87式自动步枪作为一种过渡产品没有批量生产,但为后来的95式枪族奠基。95式步枪如今仍在部队配装中使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担当的维和部队士兵手中扬名海外。

马式曾表示,我国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还有诸多重型武器,炮厅里87式25毫米双管高射炮就是在苏联制式上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小口径高射炮。它由两门自动机关炮、双轮式炮架、一台86式红外跟踪瞄准具和两盒40发弹药箱所组成、具有单发、连发两种模式,循环射速为每分钟700发,并具有每秒钟1050米的炮口初速。

该炮重量达1.5吨,一般需要车辆拖曳,步兵无法自行携带,也因为它火控系统全无,不可自动瞄准和炮击,完全依赖人力,反应慢,无法有效对付高速战机等劣势,很快被淘汰。

但有意思的是,87式双管高炮却在另一个领域发挥了作用,那就是对地压制,它的25毫米机关炮弹可以轻松压制敌人的大口径机枪。而执行防空任务方面则逐步让位于双管35毫米和37毫米高炮。

不过,现如今高射炮也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开始导弹系统的研发了。

“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武器的人民军队,是我党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启示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兴军,在提高新质战斗力上求突破,发展真正顶用管用的东西,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任务需要的武器装备体系,为实现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马式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