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观察总第196期 >2021-07-16编印

“新芽”微更新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刊发日期:2021-07-16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小手拉大手一起绘制的创意地绘如今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乐园。


42.jpg儿童友好家园的改造让小区里多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43.jpg孩子们三五成群,玩得不亦乐乎。


44.jpg居民利用园林废物一起搭建的昆虫栖息旅馆成为孩子们的科普角。


45.jpg“跳房子”还吸引了不少童心未泯的大人,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摄影 唐建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康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全民健康的载体——健康社区将充分考虑对全龄居民友好,尤其是对长者、儿童等群体的友好性。日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新芽项目全面启动。

       什么是新芽项目?它主要针对的是副中心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等类型项目中的小微项目。其特点为“小而新”,意为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需要不断培育孵化,才能茁壮成长、落地的项目。

       去年以来,围绕老城双修、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微空间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社区组织培育等工作,城市副中心责任双师团队与属地各部门对接,共同孵化、培育、梳理各新芽项目,力争通过多渠道的资金筹集、多维度的公众参与,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其中,创建儿童友好家园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解决社区儿童友好设施问题的方法,代表着新芽项目中的一个类别和方向。

       “去年以来,责任双师针对责任片区特点及近期建设重点等,初步形成《新芽项目清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研究中心主任张洪表示,经过前期摸底,已经有百余个项目纳入数据库。其中,让孩子更加安全快乐地成长,向儿童友好型社区转变,就是新芽项目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城市副中心涉及儿童友好家园改造的项目已在两个社区落了地。

       在坐落于大运河畔奥体公园旁的BOBO自由城小区,责任双师就通过多种措施,与居民一起打造儿童友好社区。日前,记者走进该小区,实地探访这里多项有趣的儿童友好社区落地措施。


自然体验引导

孩子也能参与广场设计

        BOBO自由城小区曾因都市自然简约风格吸引年轻人到这里安家。十几年过去,当年的年轻人如今已步入中年,小区中多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随着居民年龄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尤其希望在有限的空间里为孩子们打造一片天地。

       去年,城市副中心01组团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深入社区挖掘出这项需求,便着手将该小区的更新改造纳入新芽项目库。然而,相比于一般的老旧小区,BOBO自由城景观设计和规划理念比较先进,设施基本完善,从绿色集约的角度看并不适合大拆大建地改造。那要怎么改呢?“既然是给孩子们做设计,就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侯晓蕾想了个低造价、低介入的方式——在小区里开启了自然课,通过自然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公共空间,牵手孩子参与儿童友好家园的建设。

       BOBO自由城共有28栋楼,几乎每两栋楼形成一处围合。侯晓蕾团队将其中59、64号楼作为试点开始微更新。59、64号楼之间有一块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小广场,虽然绿地环抱,但景观效果单调,缺少设施,对孩子缺乏吸引力。但去年一堂生动的自然体验课,让孩子们对这里有了新认识。

       去年夏天,侯晓蕾团队在小广场中五六十种植被里筛选出有特色的16种,采种子、找昆虫,孩子们像玩寻宝游戏一样立刻爱上了这些被忽略的自然日常。

      “紫茉莉的‘小地雷’,悬铃木的‘小毛球’,我还发现了石头下的蜗牛壳!”9岁的彤彤回忆起来仍然欣喜。

       侯晓蕾当时也参与了活动。孩子们围着她献宝一样展示紫茉莉的“小地雷”时的兴奋劲儿也感染了这位沉稳的设计师。

       大自然是天然的课堂,对孩子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山楂树、无花果树、蜻蜓、蝴蝶、蜜蜂、蚯蚓、蜗牛……小区中住着这么多有趣的动植物“邻居”,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侯晓蕾团队便带领居民和孩子们一同探讨社区景观的设计方向。居民的参与热情很高,各抒己见。无论是孩子、宝妈、还是热心的大爷大妈,都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大家碰撞出了很多有趣的设计方案。比如“小区里蚊子太多了,可以种植一些薄荷、艾草驱赶蚊子!”“地面上可以画一个自行车赛道和一些彩绘!”

        “自然教育起到的是线索作用,引导居民熟悉自己的居住环境,从不关心到关心,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侯晓蕾说,参与式的设计讨论,不是设计师来主导,而是居民主导,让公众平等参与社区治理过程,才能让社区改造符合居民的生活习惯所需。

       侯晓蕾表示,建立儿童友好家园就要让设计贴近孩子,为孩子带来新鲜的角度。“对于这样相对成熟的社区,不宜大拆大建,而是要织补、要针灸,点状激活,将针扎到穴位上。那么如何寻找穴位呢,孩子就是‘钥匙’,他们能留住场地的原真。”


()园林废物再利用

社区共建昆虫栖息旅馆

    在侯晓蕾团队的设计中,BOBO自由城的儿童友好型社区不仅是一两场有趣的活动,而是要将有趣的自然观察课长久地保留下来。

    在这片广场上,可以看到一些奇思妙想的小装置,比如绿地中的一只木质“大蝴蝶”。这只“大蝴蝶”由四个六边形和一个四边形组成,高约一米。走近看会发现,蝴蝶每个六边形中都塞着各式各样的枯枝落叶。这是侯晓蕾团队与小区居民一起精心搭建的“昆虫旅馆”。

    前期调研中,侯晓蕾团队了解到,夏季这里绿地附近蚊子非常多,居民们靠近绿地活动就会被咬一身包。此外,小区物业为增加小广场层级感,曾尝试种植过很多植物,但成活率低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侯晓蕾团队对小区内的植物、场地进行研究和设计,决定为小区打造“生态微花园”。“昆虫旅馆”就是“生态微花园”重要的生态设计之一。

    “昆虫旅馆”也叫昆虫小屋,是采用自然材料、依照虫儿习性制作,供虫类繁殖、栖息及越冬的场所。它可以保护瓢虫、草蛉、独居蜂、壁虎等益虫,帮助控制病虫害,植物传粉,促进生态系统平衡。每年天冷后,小区中会产生不少园林垃圾,“昆虫旅馆”正是利用这些枯枝落叶等建造而成,既美化景观又为各种益虫留下一个繁衍生息的基地,改善小区生态环境,还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观察自然的窗口。

    后期,设计师团队还会在“生态微花园”中种植芳香植物,吸引蝴蝶等授粉昆虫。

    了解到昆虫小屋的生态意义,小区里小朋友和大朋友都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有的在小区中收集“旅馆”材料;有的自备修剪工具,时常打理;还有居民根据设计图,常来给昆虫邻居们填充材料,整体组装。

    “以社区营造为始,以社区微改造为靶,平凡的生活因社区改造而变得热情洋溢,让居民因微更新而更加热爱生活,是我们规划设计的初衷。”侯晓蕾说。


小手拉大手

创意地绘玩转美丽家园

       社区更新是一个渐进过程,BOBO自由城的改造更新也在逐步实施。今年开春,该社区对小广场的硬化地面进行改造。

       创意地绘是为59、64号楼的楼门院公共空间提升改造量身定制的方案。这两栋楼的楼间距不过三十米,缺少儿童设施,但如果让大型的儿童娱乐设施进场,又容易产生噪音。设计团队为此想了很多方法,一次碰头会上,社区小朋友的建议——“在地面上画一个自行车赛道和一些彩绘”——让设计师灵光一现,决定利用这块空地打造串联式的地绘。

       “跳房子大家都玩过吧?地绘的玩法其实非常丰富,可以当作一副冒险棋,每一步都有不同任务:任务中有跳房子、小脚丫、扭扭乐等小游戏。孩子们也可以自己创造游戏玩法,激发想象力。创意地绘中还融入了立定跳远线,羽毛球场地线,篮球运球等运动元素,满足多种多样的运动需求。”星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唐建介绍道。

       每天下午放学后,居民张女士都会带着两个外孙女到这里玩一会。“以前孩子们都围着小区喷泉跑闹,但是过往车辆多,而且蹦5分钟就没意思了。现在好了,别看这里不大,她们能玩儿好久!”张女士看着两个玩得一脑门汗的双胞胎外孙女,自己也很高兴。“跳房子”还吸引了不少童心未泯的大人。旁边一位父亲一时兴起,也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队伍中。

       说话的功夫,孩子们越来越多。记者仔细看了看,这处“跳房子”设计了不少小心思。起点处是三排数字,算出三则运算题答案后,孩子们按照答案起跳;第二关小脚丫,孩子们继续通过掷色子、猜丁壳等方式,踩着脚印前进。此外,小广场上还有天气图谱、立定跳远、羽毛球、篮球运球锻炼区等空间。孩子们三五成群,玩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个小广场可冷清了,经过微改造后如今成为朝气蓬勃的小区一景,让小区重新焕发了活力。”唐建欣喜地说。这些创意地绘也都出自居民之手,调染料、打线、铺模具、填色……不少家庭参与绘制,还有人顺手给井盖也画上了彩绘,扮靓家门口空间。

    如今,BOBO自由城小区社区微更新计划仍在继续。今年,侯晓蕾团队还将与居民一起种植驱蚊芳香植物,搭建蚯蚓塔,设置自然科普牌等,并组织更多居民参与式体验活动,共建美丽家园。


【专家建议】

建设儿童友好家园需要公众参与

      “在城市副中心,由责任双师联合社区居民开展一系列活动,无疑是从社区微更新的角度开展儿童友好型社区创建的创新实践。”北京北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注册城市规划师张志杰表示,这既发挥了责任双师的专业作用,也把儿童的空间需求融入城市建设中,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手段创建安全、包容、符合儿童需求的社区,确保儿童拥有游戏社交的安全场所。

       过程中责任双师参与规划、协调、服务,以此为纽带带动公众参与,能够增强居民的“市民意识”,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对城市精细化治理大有裨益。

       张志杰表示,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概念源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Child Friendly City Initiative,简称CFCI),该倡议始于1996 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联合发起。自发起以来,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一直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目前,已有43个国家400多个城市参与了这项运动。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也开始对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进行实践探索。2016 年深圳市率先推出《关于积极推动深圳率先成为中国首个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提案》,把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成熟,《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 年)》陆续发布,并在2019 年6月荣获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优胜奖”。续深圳之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也陆续加入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