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84期 >2021-06-30编印

北大红楼主题展开放首日迎来25个参展团体
“这是一场生动的党史课”
刊发日期:2021-06-30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2.jpg参观者齐聚“红楼”,重温党史,体悟革命先驱的不朽精神。  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讯(记者 关一文)昨天上午8点,距离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开幕还有一个小时,北京五四大街上就陆续涌现一支支佩戴党徽的队伍,静待与红色文物的“相会”时刻。据了解,展览开放首日共有25个团体近1000人前来参展,其中既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高校代表,也有华夏出行、中铁快运等企业代表,有十几岁的共青团少年,也有年过花甲的老党员同志。大家齐聚“红楼”,在一件件珍贵文物前重温党史,在一处处旧址复原地体悟革命先驱的不朽精神。

       “经过一年的修缮,最新开放的北大红楼由原有的二层布展扩展至三层,展览面积增加至8000平方米。”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锋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共包括“经历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 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举爱国旗帜 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种 打造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阵地”“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 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6个部分,共19个单元,展出图片958张、文物1357件、艺术品40件、景观类作品25组、沙盘模型5组、新媒体艺术16组、珍贵影像视频13个。

       “这些展品来自全国13个省市、50多家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是民间收藏家无偿捐赠,比如1919年1月发表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新青年》第5卷第5号等36件文物是民间收藏家徐继珂捐赠的。”黄春锋表示,展览在对党的北京早期革命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梳理基础上,广泛征集珍贵文物资料,还原历史真相、重建历史现场,确保展览内容成为信史、正史。同时,展览将北大红楼内旧址纳入参观流线,复原展示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陈独秀工作过的文科学长室等6处旧址,让展览与旧址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这6处旧址格外吸睛,俨然成为了红色文化“打卡地”。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办公室主任马海亭介绍,旧址复原工作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其中图书馆主任室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过复原工作,当时专家采访了和李大钊一起工作的同事,并对实物进行了征集。“凡是能说出图书馆主任室里的陈列物品,他的办公桌朝哪个方向放,对复原工作来说都是一个大帮助。”马海亭说,图书馆主任室的场景复原也为专家复原其他旧址提供了参考。为了与历史中记载的北京大学场景保持一致,此次旧址复原将大教室、文科学长室由原来的一层调整到二层,真正做到“修旧如旧”,同时也丰富了室内陈设,比如在图书馆主任室增加了李大钊的画像以及“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经典书法。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的50人团体是展览开放后的首批观众。正在读高二的学生宋子航倍感震撼,称自己上了一次生动的历史课,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必胜的革命精神,让我有了新的感悟。”

       前来“上课”的也有头发斑白的“老学霸”。67岁的苏国义是北京市装饰协会的一名党员,已经有47年的党龄,第一次来到北大红楼参观,他觉得自己好像重新上了一次党史课,“新文化运动从这里兴起,五四运动的队伍从这里出发,一代革命先驱积极探索如何救中国,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太伟大了!”

      记者在现场也发现了来自北京大学的参观团,相关组织者表示,得知专题展开幕的消息,大家自发组织了14人团体预约参观。作为一名北大人,回到曾经的北京大学,追溯先人的革命足迹,传承革命精神,对北大人来说意义非凡。

       据了解,自6月27日公布开展信息以来,未来一周的参展人数已基本约满。展览目前主要对团体开放,未来将免费对公众开放,届时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