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丽君
“七一”临近,城市副中心庆祝建党百年的氛围愈发浓厚。这不,最近不少社区居民动手创作,用奇思妙想、精雕细刻的原创手工作品,致敬初心,为党的百岁华诞送上“生日礼物”。
“木雕老人”制作红船模型
居振桐(左)与街坊分享红船模型创作背后的故事。记者 党维婷/摄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传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
在中仓街道莲花寺社区居委会,就摆放着一艘小小的红船模型。模型长55厘米,宽15厘米,高20厘米,废木料做船身船帮,牙签变身船顶,竹帘制成窗户,小小的红船模型是社区的花甲老人居振桐利用旧物制作而成。说起创作初衷,居振桐表示,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承载着共产党人的赤诚初心。“我也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不断地开拓、创新,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回报社会。”
年轻时,居振桐是一位钳工,心灵手巧的他经常利用废弃木料、一次性筷子、泡沫等废旧材料做些“小玩意儿”,盆栽、人物、建筑模型等,个个精致传神。后来,他还创作了一系列“通州元素”作品,包括清真寺、四合院、胡同、抗疫人物等,广受街坊邻里的赞美好评。
今年“七一”前,好琢磨的居大叔有了新创意,他多方考证、设计方案,历时40天制作了延安宝塔山等实体微缩模型,以及反映井冈山、西柏坡精神的系列红色作品。这些作品体量都不大,约有A4纸大小,但都细致精美。这些作品也都是他用回收材料制作。木板、泡沫、闲置的铁丝衣架,信手拈来、精工巧做。
如今,这些作品都放在社区居委会展出,常吸引街坊邻里围观拍照,成了社区里的“网红打卡地”。“这些红色作品让我们更好地感悟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拥有的美好生活,让我们倍加珍惜。”社区党总支书记高艳辉说。
百名“绣娘”40万针绣红旗
“绣娘”们和志愿者在精心绣制的作品前合影留念。记者 党维婷/摄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今年4月下旬,中仓街道残联发起“百人百日绣红旗”活动。在中仓街道温馨家园“绣房”里,伴随着《绣红旗》宛转悠扬的曲调,一群特殊的“绣娘”围坐桌前穿针引线。一针一线间,都是对党的感恩和祝福,把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从指尖绣入心田。
绣品长2.18米,宽1.58米,全部绣制完成需40余万针。活动启动以来,中仓街道温馨家园的残疾人朋友和志愿者热情高涨,大家兵分两路,上下午接力绣制。截至目前,该绣品已完工并装裱,正式赠送给中仓街道党工委。
“团花剪纸”传人创作系列主题作品
王文敏以剪纸作品献礼建党百年。记者 唐建/摄
左手红纸,右手剪刀,双手翻飞自如,短短几分钟,一幅简洁美观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眼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集镇王庄村“团花剪纸”非遗传承人王文敏创作了不少建党百年的主题作品,并为郎府中学、永乐店中学的学生教授剪纸课程,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73岁的王文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花剪纸”的第三代传人,也是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先后多次在重量级艺术赛事中获得奖项,作品广受好评。王文敏曾为北京奥运会等创作剪纸作品,并被多家单位收藏。
今年,为庆祝建党百年,他创作了多张毛主席肖像作品。“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懂得珍惜和感恩。”王文敏以照片为参考,精心设计,最终形成了这套剪纸作品组合。
面塑艺人巧手创作《五十六个民族喜迎建党100周年》
“巧娘”杨帆在面塑作品中创作了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记者 唐建/摄
走进“巧娘”杨帆的工作室,随处可见各种面塑艺术品——以假乱真的盆栽、憨态可掬的动物以及一些惟妙惟肖的古典人物,造型独特、色彩缤纷,让人眼前一亮。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她刚刚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创作的面塑艺术品。
面塑,俗称面花。杨帆的母亲、姥姥、太姥都是从事面花制作的手艺人,她从小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学习面塑技艺,长大后师从菏泽面塑大师陈素景。经过多年努力,杨帆成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3年前,杨帆作为“特殊人才”来到西集镇,并设立工作室。她从种植小麦开始,开展面塑创作的全流程工序,让人们见识到了这位“非遗大师”的严谨和细致。
此次杨帆创作的面塑作品 《五十六个民族喜迎建党100周年》中,塑造了56个民族的人物形象: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欢乐和喜庆。揉、搓、拈、压、拍……为创作这套作品,杨帆拿出了“压箱底儿”的绝活,用上了面塑技艺的各种高超技巧。“我要用作品祝福党和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带领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杨帆诚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