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76期 >2021-06-18编印

城市副中心启动红色档案修复工作
刊发日期:2021-06-1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2.jpg

工作人员在整理区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讯(记者 陶涛 通讯员 梁鋆)记者昨天从通州区档案馆了解到,城市副中心红色档案修复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年内完成,将为档案的存续、管理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据了解,目前通州区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共29卷,主要反映了1946年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县县委、县政府、公安局、工商局、税务局、工商联、商店、通县专区总社、通县镇、张家湾镇、银行等单位的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总结、报告、会议纪录、报表等,具有重要的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土地会议总结、各中小学校沿革现状概况、通县经济工作报告、张家湾镇等地的物价报表等都有记录。另外还有一本通县县委第一任书记李英明的工作日记,共计281页,非常珍贵。”通州区档案馆副馆长张钰丛告诉记者,这本日记起止时间为1948年2月1日至1949年11月2日,主要记录了李英明同志的日常工作安排,包括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开会、传达党的政策指示,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符合本县情况的发展规划等。

记者发现,从内容上看,这些档案记载了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通县地区开展工作的情况,真实反映了历史原貌。以李英明的日记为例,里面用极为平实的语言记录了每天工作学习的状况,以及如何关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工作,既有记录也有思考。

“从形式上看,很多文字是写在用过的旧纸上的。”张钰丛介绍,一方面当年的物质条件确实艰苦,另一方面也是我党厉行节约这一“传家宝”的生动体现。

受限于形成年代及当时的物质条件,这些馆藏红色档案普遍存在酸化、皱褶、破损情况,修复难度较大。目前,区档案馆已经委托专业档案文物修复机构进行表面清洁、脱酸处理、修补压平等处理。

“档案工作的宗旨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我们也一定履行好光荣的职责和义务,用档案讲好红色故事。”张钰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