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效果图。
技术人员在指挥微调最后一面钢结构屋盖的高度。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关一文 曲经纬
昨天上午,随着最后一面重达1335吨的钢结构屋盖抬升就位,历时4个月的钢结构提升工程竣工,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西北部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实现钢结构封顶,撑开一面144片“银杏叶”组成的“森林伞盖”。
早在三大建筑效果图曝光之初,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就以“森林书苑”的别致造型引人关注。项目设计团队、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书馆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伞形柱以银杏叶片为造型意象,通过主干的椭圆形钢柱及叶片部分的钢龙骨形成钢结构骨架,这一构件既作为其外部GRC装饰层的主龙骨,同时也直接作为该建筑地上部分的结构柱,并通过展开的叶片与屋顶钢结构连接,形成整体。具体来说,图书馆屋顶天棚的设计理念来自茂密森林,每根承重钢柱都将装饰成“树干”,屋盖由144片银杏叶状的钢结构拼接而成,宛如森林伞盖,再搭配外立面超高玻璃幕墙,内部则营造高低起伏的“山形”结构,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馆区融为一体,形成极具亲和力的开放空间。
设计别致,施工不易。为了打造这面“森林伞盖”,施工方采用了整体提升工艺。什么是整体提升工艺?通俗来说就是在地面平台上将屋盖钢结构拼装好,然后通过提升系统将屋盖整体抬起,最终与图书馆柱顶对接。“整体提升工艺对结构的精度要求特别高,屋盖钢结构的整体提升是图书馆建设中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难的施工节点之一。”中铁建工集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生产经理张立华介绍,钢结构屋盖主要在地面完成拼装及焊接工作,有利于钢结构的精度控制,同时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使工人的安全得到有力保证,并且还可以缩短钢结构安装时间,提高了工效。
具体怎么施工?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介绍,这面“森林伞盖”总面积达28224平方米,总用钢量约6000吨,因为结构跨度大、吨位重,整体屋盖被分为4个区域分区进行提升,其中一、二、三区的提升工作先期已经完成,最后一面钢结构屋盖在第四区。历时4个月,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钢结构提升工程实现竣工。
施工现场,只见38台液压提升器同步作业,长约111米、宽约70米的最后一面钢结构屋盖缓慢提升,历经了3次分步提升后,到达柱顶约20米的位置。“由于屋盖结构面积大,施工采用多点位同步提升的方式,运用计算机液压同步提升技术进行控制,计算机会根据数据反馈传递控制指令,实现同步动作、负载均衡、姿态矫正、应力控制、过程显示和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张立华介绍,此次提升的屋盖结构重达1355吨,为了保证这面钢结构受力均匀,现场共设置38个提升吊点,每个提升点可提供100吨的提升力。此外,提升区布设50个测量控制点,用于观察钢柱垂直度及屋盖平面弯曲度,确保整个提升工况均处于稳定状态。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服务定位以展览展示、交流体验为主,与首都图书馆一馆两址,实现功能互补,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图书馆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2.3米,设有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少儿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开架阅览区、立体书库、报告厅等功能分区,日接待能力为5000至8000人次。接下来,图书馆项目将开始“超高玻璃幕墙”施工阶段,第一批玻璃幕墙已经运达施工现场,每块重达12吨,最高15.33米。预计于2022年12月底实现整体工程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