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164期 >2021-06-01编印

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军
助力城市副中心“更好的就业、更好的生活”
刊发日期:2021-06-01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程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与城市副中心民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以创新创业带动更多就业,加强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强化职业能力培训,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实现政策性补贴培训全覆盖。聚集更多就业服务形态和行业龙头品牌,提供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供需匹配服务。”通州区将如何站在城市副中心的发展高度来提升“稳就业、惠民生”工作的质量?记者采访了通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军。

       “就业工作在我局‘十四五’规划中是开篇章节,更好的就业、更好的生活等美好愿景在规划中再度升华,使规划与人民群众的愿景高度契合,以前瞻性引领更长远的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军介绍,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十四五”期间,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将加强产业与就业联动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就业。面对更加多样化的就业新模式,稳定和扩大就业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数字经济、现代金融、智能制造、商务服务、文旅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创新、引导、促进劳动者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是稳就业、促创业的关键举措。”李军介绍,“十四五”期间,通州区一是将城乡劳动力全部纳入政策性补贴培训范围,平均每年培训不低于1万人次。二是鼓励企业、职业院校以职业技能实训为主,兼顾技能评价、技能竞赛、交流展示、职业介绍等项目服务,推动建设1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三是通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四是重点打造“通州源创”创新创业服务品牌,提供运营管理、资金扶持、政策指导等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新平台。五是大力支持老城双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意设计、高端民宿等技能工种培训,形成集高端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为一体的新型技能人才聚集高地。

       新型技能人才聚集高地的形成,离不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作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定位于“政府公共服务+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是“两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和保障的重要平台,也是“两区”招引产业人才的主要阵地。李军表示:“‘十四五’期间,园区将立足‘人才+产业’、‘国内+国际’融合发展,构建层次丰富、机制完备、结构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实现园区‘1+2+N’模式下的发展布局。”“1”是“一核心”: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核心区。以“一核心”为发展战略,提供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支撑力,为“两区”及其他有需求的机构提供全业态、多元化、高水平的各类专业化服务,打造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核心区。“2”是“两集群”:智库产业集群和专属服务产业集群。以“两集群”为发展模式,发挥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力。在未来五年内引进15—20家人力资源产业服务相关联的专业咨询机构、研究机构、专家工作室等智库类机构,以及一定数量的服务保障机构,形成智库产业集群。“N”是“N个服务前哨”:在国内各地国家级产业园、知名高校以及国外重点地区、重点高校建立园区服务前哨。以“N个服务前哨”为发展关键,打造行业品牌影响力,实现城市副中心建设信息推广、人才需求前置化,各地人才与园区企业对接前置化,并通过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服务提供方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