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162期 >2021-05-28编印

十大新区首聚城市副中心共话发展
刊发日期:2021-05-28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记者常鸣摄

本报记者 曲经纬 陶涛 田兆玉 关一文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启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新篇章。昨天,首届“新区汇——城市新区国际传播与品牌发展”论坛在大运河畔正式召开,来自河北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海南自贸区等十个新区的代表齐聚城市副中心。

在这场以“共创·共享新区品牌价值及传播”为主题的论坛上,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从专业视角探讨新区发展方向,新区代表交流经验,共话建设成就,媒体代表分享新区品牌和国际传播理念,助力各地新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首次实现了京津冀三地新区以论坛形式洽谈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


京津冀代表共话城市发展


●京

隋振江:打造不一样的新时代精品城市

如何打造成一座不一样的新时代精品城市?北京市副市长、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表示,要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之城,精心规划塑造城市副中心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风貌,同时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彰显城市副中心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持续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感染力和传播力。“衷心希望各方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塑造城市形象这个话题为切入点,逐步深化在城市规划设计、构建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智慧城市、加强城市治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共赢、共创繁荣的生动态势,共同做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


余俊生:树立城市新区形象的媒体意识

那么,如何提升文化感染力和传播力呢?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表示,近年来,北京市主动应对媒体格局新变化,不断提升融媒变革和传播创新的紧迫感,树立城市新区形象的媒体意识,新区市民对城市品牌的认同感以及城市新区合作发展的使命感持续增强。“我们愿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城市副中心与各兄弟省市新区形成多方交流机制,为提升城市新区建设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赵磊:新区之间形成互补互通互助协同机制

城市副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努力打造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的示范区。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磊发出邀请,希望大家多到城市副中心传经送宝,让城市新区之间同频共振、共同发力,形成互补、互通、互助的协同机制,实现更大的品牌价值和现实价值。


●津

贾堤:把滨海新区打造生态之城、智慧之城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堤分享了滨海新区的建设成就。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是新的亚欧大陆桥东方的桥头堡。河北、北京有12条河流通过滨海新区流入渤海湾,滨海新区正在推进“871生态工程”建设。贾堤介绍,“8”是新区内有875平方公里湿地进行升级保护,“7”即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为153公里的海岸线的严格保护,致力打造生态之城。

同时,滨海新区聚焦智慧生态建设的全产业链,持续引入智能科技企业,打造智慧之城。贾堤介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建设得到了北京的中关村管委会、城市副中心给予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密切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科技产业的协同,扩大了新区智慧建设的朋友圈,在智慧滨海新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大港湿地上空,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外输管道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横跨京津冀三地,将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冬季供气紧张状况,对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外输管道项目正值施工黄金期,战斗仍在继续。


●冀

安庆杰: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

“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了北京发展新的两翼,与以2020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而推进建设的张北地区形成了河北发展的新的两翼。

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安庆杰见证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变化。“目前,新区外围交通骨干路网初步形成,京雄城际和雄安站、京石高速开通运营,京雄高速、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将于5月底开通。外围高速和主干线公路主体基本完成,从北京到雄安50分钟已经实现。”现在,雄安新区已进入到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时期。

安庆杰介绍,雄安新区先后启动重点项目125个,累计完成投资2315亿元。目前,新区启动区、起步区和容东片区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用地超过31平方公里。“近两千台塔吊,20万的建设大军正在施工,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工地也不为过。”安庆杰说,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揭牌,这是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未来将带来千亿的GDP。中国中华控股有限公司等央企相继在新区挂牌成立。截至2021年5月24日,雄安新区本地企业共有4213家,其中北京投资来源的累计达到了3121家,来源占比88.23%。


大咖把脉城市新区营造


龙永图:大运河是城市副中心最重要的城市品牌基因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昨天发表了题为“新区开放思路与眼界”的主题演讲。他以城市副中心为例,为新区发展提了四点建议。

“首先,要找准城市的品牌基因。”龙永图说,比如大运河就是城市副中心最重要的基因,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要研究利用好大运河元素。

第二,要有国际眼光,“国际标准”也可以在中国。五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龙永图表示,发展新区、自贸区,也是在打造国际最高标准和新的国际标准。期间,不仅要看齐国外最高标准,也要打造我们中国特色的最高标准,使之成为国际标准。

第三,他提出要加强各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多元化国际特色的城市品牌。龙永图认为,城市新区发展要独具特色,不应盲目跟风,千篇一律,不搞恶性竞争。

第四,新区品牌建立也要在公众、媒体心中留有一席之地。“品牌就是形象,就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独特气质,在这个方面,公众和媒体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龙永图说。


张军扩:新区要成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军扩认为,新形势下城市新区要勇为人先——要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示范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先行区,这些也是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

“在城市系统当中,作为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主平台和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核心期的城市新区,也自然处在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新城要成为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张军扩认为,新区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型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推动形成各地特色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张军扩表示,城市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低碳。根据中央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在绿色转型和低碳循环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城市新区还应加强城市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提高医疗、教育的均等化水平,争当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先行区。


托马斯·萨金特:中国的经济增长史无前例离不开正确规划

经济学家、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现场发表了《城市经济发展与国际影响力》主题演讲,多次提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他说,城市新区建设有自然发展与政府规划两种,北京城市副中心属于政府规划。新区建设中面临着交通、环境等诸多挑战,但中国政府都处理地很好。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让托马斯·萨金特欣喜地看到政府规划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可能性。他表示,城市副中心位于重要的交通走廊、自然资源丰富,经过五年建设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一睹城市副中心的风采。托马斯·萨金特评价说,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全世界都在经历,城镇化的现象在过去40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发生在中国,中国的经济增长史无前例,这些都离不开正确规划。


胡百精:一座城市更重要的气质是“可对话”

如何将新区成就显化为品牌,将品牌建构为故事,将故事沉淀为集体记忆,再将集体记忆展现它的价值,使新区成为全球的魅力之区、梦想之城,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从传播学专家视角分析了新区品牌塑造。

“城市新区要为选择它的人、爱它的人点灯。”胡百精认为,在传播学视角之下,可以把一座城市理解为一个媒介,它不仅作为交流、交往、交换的平台而存在,更重要的气质是“可对话”。“我们期待中那个美好的副中心应该就是一个可对话的城市,它不只是通过空间的建设、改造承纳人事物,更能用温暖、明亮、包容来悦纳。在这里,一转身可以同千年历史对话,再转身可以面向未来,不转身则可以安放心灵,我想这可能就是未来之城。”

同时,他提到,新区建设要有全球化视野,要构建全球共享的集体记忆,还要拿出全球可以共享的语言。除了在传播层面走向对话,建立高维度关系网络等,打造城市品牌、新区品牌还需要进行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品牌构建。


媒体代表支招城市品牌塑造


刘加文:城市副中心要深挖自身核心IP和品牌特色

如何做好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地区品牌形象的对外传播?新华网副总裁刘加文表示,国际传播的选材要故事化,传播要社交化,要探索在大主题产品的制作中更贴近普通百姓的小日子。

“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既要有高站位的宏大叙事,也要有带温度的人文故事。”刘加文举例,比如阿文网站推出的阿文报道《家在北京》,以微视频的方式带领海外网民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探访普通百姓的故事,很多外国受众对普通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很感兴趣,传播力极强。 

刘加文说,北京城市副中心品牌国际形象的塑造,既要充分依托北京作为全国“四个中心”的定位,也要充分借用国际舆论大势。要深挖自身的核心IP和品牌特色,打造绿色、和谐、创新、宜居、宜业的城市品牌。“城市副中心的发展理念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来此定居,他们也将把城市副中心的故事讲给世界,助力城市副中心的品牌形象持续提升。”刘加文说。


陈丽娜:城市品牌进入社会化传播阶段

新浪微博总编辑陈丽娜则通过“沈阳鸡架”和“理塘丁真”两个故事分享经验。“在社交媒体时代,传播受众不再是内容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了品牌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陈丽娜说,城市品牌已经进入了一个社会化传播的阶段。

目前,微博上呈现的城市品牌形态,主要通过精心制作的城市视频、城市体验活动、根据城市热点借势宣传亮点这三种方式进行。线上用户关注内容,城市品牌贡献内容,良好的互动再激发更多的用户关注,从而使传播形成良性闭环。这其中,首先要抓住城市热点挖掘系统,更好地抓住热点、快速响应,同时对后续传播进行规划,这样才能生产有针对性的、鲜活的、有力量的内容。


周晓俊:品牌塑造为城市发展“留白增彩”

“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也可以像一个企业的品牌那样用心经营。”奥美集团管理合伙人周晓俊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话讨论了“城市新区品牌建设与城市形象传播实践”主题。他认为,新区品牌塑造的关键在于有激发情感关联、让人心动的品牌核心定位,通过找准定位,为城市发展“留白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