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城韵总第158期 >2021-05-24编印

“全马”精彩瞬间
刊发日期:2021-05-24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jpg哈萨克族小伙阿奴拜克·库弯夺得城市副中心首届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

4(主图).jpg4(瞬间1).jpg专业领跑员帮助跑者稳定配速,和选手们共享赛事。

4(瞬间4).jpg4(瞬间3).jpg发放补给品、捡拾垃圾……志愿者参与赛事保障。

4(lvweiqiang).jpg4(shunjian).jpg跑者沿途欣赏燃灯佛舍利塔、大运河等美丽风景。     

本版摄影 记者 刘平 唐建 党维婷


本报记者 关一文 田兆玉

“还有3公里!还有2公里!2小时25分08秒,冠军诞生了!”赛道终点,数百名教练员、志愿者、观众翘首以盼,在欢呼声和掌声中,足下生风的25岁哈萨克族小伙阿奴拜克·库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那矫健的身姿化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比赛的精彩瞬间,令人难忘。

在城市副中心首届全程马拉松赛事起跑点,起跑队伍延伸几十米,场面蔚为壮观。7时30分,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万名跑者如洪流般奔向远方,在赛道上尽情彰显青春与活力。热情奔跑的马拉松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成为人们认识副中心、了解副中心、爱上副中心的新方式。

与城市副中心发展相伴,这个路跑赛事品牌得到不断提升。首届北京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于2017年举办,当年就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和“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称号。之后,一年一个台阶,2018年获得“中国田径协会银牌赛事”和“自然生态特色赛事”称号,2019年赛事升级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成为本市一项体育赛事品牌及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今年,通州半程马拉松更升级为城市副中心全程马拉松,参赛规模从最初的5000人增至万人,成为受到各界群众喜爱的品牌体育赛事之一。

专业赛事,要求配备的人员和保障力量同样专业。

近万名跑者最前列,一支萌萌的蓝色气球队伍引人关注。这些身后系着蓝色气球的选手就是本次赛事的专业领跑员。赛事组委会精心选拔60位领跑员,每15分钟一组(5人),作为马拉松比赛中的“移动配速站”,领跑员全程帮助跑者稳定配速,尽最大努力帮助更多跑者顺利完赛。关键时刻他们还扮演着“移动啦啦队”的角色,为跑友加油助威。

王诗雯就是一位领跑员,她是城市副中心本地选手,家住西海子公园周边,也就是本届马拉松赛事的起跑点“三庙一塔”景区附近。第一次在家门口领跑的王诗雯有些激动,“这里承载了太多通州人的回忆!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但燃灯佛舍利塔一直都在,无论离家多远,只要回到这里,就知道自己身处通州,塔影即家乡。”在她看来,组委会将赛事起点设置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地标前,也是借助体育赛事展现城市精神。

领跑员中还有一位特殊嘉宾,有着“东方神鹿”美誉的长跑奥运冠军王军霞站上赛道,与近万名跑友一起完成5公里赛程。“奔跑的样子是最美的,又遇到城市副中心这么美丽的赛道,相信每一位参赛选手都会留下难忘的比赛记忆。”王军霞说。

赛道沿线风景宜人,色彩斑斓的花卉盆景点缀其间。一条生机盎然的花卉隔离带,将观赛区和比赛区间隔开来,观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观赛,不时传来兴高采烈的呐喊声、助威声。

如此精彩的赛事,自然少不了科技力量助阵。记者了解到,本届马拉松每五公里设一处类似减速带的感应式地毯,赛事公平公正可少不了它。据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马拉松比赛的计时具有特殊性,尽管是鸣枪起跑,但决定选手最终排名的是净计时成绩,此次比赛使用的就是芯片计时系统,自动感应每位选手通过起点和终点的时间。“选手经过感应式地毯,无需接触,随身佩戴的芯片会通过自动感应,将选手的通过时间、配速、用时等相关数据传送至后台。”负责本次赛事计时工作的武汉极智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这也是判定选手成绩、是否完赛、有无作弊的重要依据。”

无论赛程进行到哪里,随处可见身着橘黄色的忙碌身影。组织入场、赛前热身、发放补给品、整理选手物品、捡拾赛道垃圾、赛后拉伸恢复……2200名志愿者成为全马赛事中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据了解,所有志愿者上岗服务前均接受了专业培训,配合220名裁判员、2800名安保人员共同参与赛事保障。

刘欣源是北京体育大学大三运动康复专业的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参与马拉松赛事服务,一大早就与同校的几百名志愿者赶到比赛场地。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帮助选手做赛后拉伸,缓解肌肉疲劳,尽快恢复。为了这次志愿服务,他们在学校参加了两次专业培训。

此外,赛事还联合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120急救中心、急救保障组织和组委会自身的医疗保障部,全方位为选手提供现场救助和医疗保障。比赛期间共有900余人、50台AED设备和28辆急救车投入医疗保障,在42.195公里赛道的17个医疗点为参赛选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