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文化总第153期 >2021-05-17编印

红色文物记录伟大征程
刊发日期:2021-05-1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1.jpg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模型。

4-4.jpg

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

4-10.jpg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原件。

本报记者 关一文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1300平方米的特展空间里共展出图片、照片和实物展品约280组件。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1921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使用的砚台,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贺页朵的入党誓词,1937年平型关大捷时期有周恩来题字的缴获地图……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幅幅记录历史的照片、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再现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首都博物馆国际合作与历史文化研究部副研究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黄小钰日前做客北京城市广播“运河之上”栏目,介绍展览的具体情况。此次展览联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河北博物院、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共同主办,同时由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北京市档案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协办,集结了各馆的研究成果和文物藏品。

此次特展按照年代和主题共分为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四个部分,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四个历史时期为时间线索,以上海、井冈山、遵义、西柏坡、北京为空间线索,用史料和文物还原重大历史事件,以点带面,概括、凝炼地展示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程。

东方破晓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模型,顶端刻有花纹的石库门等,精心复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经典场景。展览第一部分以“东方破晓”命名,集中展示了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创建初期的活动等内容。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

该展区中,最惹人关注的是一本红色的小册子——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原件。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受该同盟委托,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纲领。1872年至1893年,他们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了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进行补充和修改。尽管它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却震撼了整个世界。

除了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展览还展出了1888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由幸德秋水翻译的日文版《社会主义神髓》,以及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最早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本次展览展出的德文版和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都是从上海历史博物馆借过来的原件。”黄小钰介绍,《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的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局面。

蔡元培任命状

为了更集中地表现北京特色,展览有意结合北京党史的内容,与各个馆藏单位建立合作,蔡元培任命状就是从北大红楼借来的珍贵馆藏。

只见绘有金色花边的任命状上写道,“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此状”,上面还有时任总统的黎元洪的署名以及大总统印,时间为中华民国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上影响至为深远,本着“教育救国”的理想,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字箴言重塑了北京大学,造就了大批新人才。他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延揽许多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充当主要撰稿人。正是蔡元培的八字箴言,使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在北大得以施展拳脚。李大钊、邓中夏、许德珩等开展平民教育,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国民社、新潮社等,并积极参与《新青年》的工作,使北大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的摇篮。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使用的砚台

展览中,一方精美的菊花砚台静静放置在展台内。这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人员使用过的砚台,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小小的砚台中记录着鲜活的历史瞬间。

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正式成立于上海,其主要任务是联络和团结工人,开展工人运动,为争取组织工会的权利而进行斗争。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直接指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安源路矿、开滦煤矿、京汉铁路等工人相继罢工,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些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为党建立同其他革命力量的合作、掀起全国规模的大革命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1925年5月,全国总工会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历史任务宣告撤销。这方菊花砚就是1922年马林与高君宇、罗章龙等书记部的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马林离开中国后,砚台由高君宇和罗章龙使用。高君宇病逝后菊花砚一直由罗章龙收藏。直至20世纪90年代,罗章龙将其赠送给马林的女儿西玛作为纪念。

星火燎原

进入“星火燎原”展区,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的扁担,当年的手榴弹、红四军军装等文物,带人们回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对入党誓词加以统一,并沿用至今。12句话80个字的入党誓词,是每一名党员对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入党誓词经历多次沿革变迁。此次特展展出了井冈山博物馆的珍藏文物——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仿佛将观众拉回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中国共产党员投身革命的执着与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份誓词是1931年江西省永新县北田村村民贺页朵写下的。

只见一块已经褪色的红色织布上,从右到左写着“牺牲个人,言首糹必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24个字;24字上方写着中国共产党的当时英文缩写“C.C.P”;右侧的落款为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地点北田村;左侧标注时间是1931年1月25号,左右各画有一颗五角星图案,五角星内包含斧头和镰刀。

这份入党誓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离不开贺页朵对党的忠诚和一座榨油坊的掩护。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同时,毛泽东十分重视边界各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先后建立宁冈、永新等县委。1927年,贺页朵毅然投身革命。由于表现出色,在1931年1月,党组织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从义无反顾地写下誓言的那一刻起,贺页朵就以革命者的身份,真正投入到党的事业中。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将自己的榨油坊设为秘密交通站,为东南特区及红军搜集情报、运送伤员和食盐药材。

红军长征后,贺页朵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了严守秘密,他将入党誓词用油纸包好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1951年,中央赴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来到永新,贺页朵才将这份珍贵的誓词交给了他们,使之成为无数农民党员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历史见证。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展览还展出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的毛泽东的著名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是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所写决议的一部分,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文章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

毛泽东非常重视这篇文献,延安整风时期,这个决议被收入他先后主持编辑的《六大以来》和《两条路线》,供党的高级干部阅读学习。1950年,毛泽东对决议的第一部分进行修改润色,然后拟题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篇。

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展区展示了浴血奋战的全民族抗战史。其中,有周恩来题字的缴获地图等展品别具意义,将人们带回到1937年平型关大捷的那一时刻。

有周恩来题字的缴获地图

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张八路军第115师在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地图上,周恩来亲笔题字,用毛笔在图的左侧写下“平型关战斗胜利品周恩来二十六年十一月四日太原”的字样。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当时,沿平绥路西进的日军占领大同后,企图分两路突破雁门关、平型关防线,进逼太原。这时防守平型关正面的高桂滋所部,兵力单薄,防守艰难,危机之际,八路军115师到达山西灵丘县西南平型关附近,配合友军正面防御。他们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从侧背打击进犯之敌,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近百辆,缴获轻重武器数百支。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刘后同《北京古城和平纪略》

北平地下党组织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展厅中,刘仁关于电台联络和入城准备工作给佘涤清、李雪、崔月梨的亲笔指示信,刘后同撰写的《北京古城和平纪略》,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系统表等文物和资料,讲述了时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长刘仁与“和平老人”刘后同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的贡献。

其中,刘后同撰写的《北京古城和平纪略》为国家一级文物,由平津战役纪念馆收藏。刘后同先生是傅作义将军的老师,深受其尊敬和爱戴。北平和谈期间,他曾力劝傅作义走和平之路,深入细致地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力劝傅作义尽快站到人民的一边,使其思想发生深刻转变,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但自己也因劳累焦急导致左目失明。正因为在和谈期间的突出贡献,刘后同被人称作“和平老人”。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真实展现北平和平解放的曲折与艰辛,使这段历史流传给后人,刘后同将85天的日记整理成册,命名为《北京古城和平纪略》。1961年,刘后同去世,这本日记被他的儿子刘开敏先生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收藏。

□夺取胜利

“同志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展厅内,毛主席主持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循环播放,伴随着盛典的纪实声音,“夺取胜利”展区带观众了解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事件。

四个决议案

此次,北京市档案馆藏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四个决议案在这里展出。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作出决议: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是国旗定为五星红旗。

此次展出的就是这四个决议的历史文件。展柜中,泛黄的纸张文件默默陈列,其中熟悉的内容让观众不由驻足细细观瞧。

国旗设计稿

展览中的国旗设计稿则还原了国旗诞生的过程,还展示出了当时38个备选国旗图案。

回顾国旗诞生的历史,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当年七八月间,新政协筹备会在全国各大报纸的显著位置连续刊登《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

约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备会就收到国内各阶层人士、港澳同胞和海外中华儿女寄来的应征国旗设计稿1920件,图案2992幅。在众多的国旗设计稿中,一幅由上海普通计财工作者曾联松设计的稿样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图案。

当时,曾联松制作了两份五星红旗图案稿,一份于当年寄去应征,另一份则保留在家中。近半个世纪之后,1994年5月,曾联松在得知中国革命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为筹备“当代中国”展览开展文物征集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用红黄两色蜡光纸剪贴的国旗原设计图案底稿捐赠出来,让它们在博物馆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不断传承下去。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