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41期 >2021-04-27编印

通州区检察院通报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新特征
刊发日期:2021-04-2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安然)2018年至2020年,通州区检察院受理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167件,涉及325人。在昨天上午召开的发布会上,通州区检察院透露,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案的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线下盗版转型成线上盗版、京津冀团伙作案突出。

       通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甘露介绍,近三年内,检方受理的案件中,以侵犯商标权类案件占比最大,占全部侵权类案件的89%;侵犯著作权类案件占比小幅上升。在侵犯商标权的案件中,“白酒”又是重灾区,占此类案件的65%,涉案商标涵盖“茅台”“五粮液”“天之蓝”“牛栏山”“红星”等20余种。

       甘露说,目前盗版光盘案件已经消失,实体盗版书之类的案件也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线上侵权复制品案件数量正逐步提升。在此类案件中,侵权人使用撞库、逆向分析、爬虫等专业网络技术实施盗版侵权,被侵权网站涵盖起点文学、七猫看书、晋江文学等众多知名网站。“跨区域案件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了,在假冒侵权产品中,制假、销假、储假各个环节都相互分开,京津冀团伙作案特征较为突出。”甘露说,在假冒“北化”注册商标案中,涉案33人分工配合,在天津、河北生产灌装,运输至北京贴标、销售。 

       据检方介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覆盖制造、运输、销售、储存等多个环节,产业链条组织分工更为细化,共同犯罪占比达63%,多数由夫妻、同乡或熟人亲朋介绍入行,形成团伙聚集,通过攻守同盟、单线联系等方式对抗侦查。黄某某、王某某等10人假冒注册商标案中,以黄某某为首的制假团伙内部形成四个层级,分工明确,上下级之间采取单线联络,查处难度大

       针对案件特点的变化,通州区检察院结合副中心区域特点,正统筹推进相关措施,对公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等重点领域犯罪,加大提前介入力度,实现精准落地打击。同时,从高校、科研院所引入“外脑”和“专业辅助人”,在开庭时,积极推进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支持起诉意见。

       发布会上,通州区检察院公布了近年来的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赵某甲等七人侵犯著作权、窝藏案,涉及国内外50多家出版社、上百万名著作权人,盗版书360多万本,涉案金额9亿多元。此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涉案书籍数量最多、码洋最高、范围最广、著作权人最多的盗版儿童绘本案。在丁某某、余某假冒注册商标案中,检方审查认定,他们是使用“真瓶装假酒”的方式,危害公众“舌尖安全”。张某销售假冒“合力”叉车的案件中,查实张某销售假冒叉车30多辆,销售额120多万元。检方在办理此案时,与生产商、网络服务商充分沟通,以阻断销售假货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