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38期 >2021-04-23编印

蓝绿交织 清新明亮 水城共融
城市副中心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刊发日期:2021-04-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3.jpg“十三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地球母亲增添了一抹绿色。记者 党维婷/摄

本报记者 冯维静 曲经纬 张程伟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7微克/立方米、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完成、累计实施绿化建设2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35%……昨天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回望“十三五”,城市副中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地球母亲增添了一抹绿色,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水环境明显改善 景观明显提升

“别小瞧这艘船,它可是河道保洁的‘神器’。” 昨天一早,位于五河交汇处,这艘名为新能源漂浮物智能清理船的“神器”正在由东向西推进。只见它前端的两条“臂膀”全部展开,所到之处漂浮物全被拦截,连柳絮、油污也能“一网打尽”。这艘清理船也是城市副中心第一艘纯电动式长臂型清理船,平均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相当于原来人工打捞船10艘的工效。

“神器”的加盟只是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和非建成区53条段、267公里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分期完成镜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凤港减河、温榆河等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景观明显提升;实施萧太后河、通惠河、玉带河、港沟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形成连续贯通的生态化滨水岸线,提高滨水空间品质,营造优美的水系景观,改善河道面貌及滨河人居环境。

预计到2025年,城市副中心将基本建成与自身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现代水务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水安全更加可靠、河湖环境更加清洁、水生态更加健康、水系景观更加优美、水务管理更加智能高效”的总目标。

大尺度建绿、大密度增绿

一夜春风,城市副中心进入了万紫千红的春花观赏季,山桃烂漫、早樱报春、垂柳抽芽,一幅幅靓丽的春景,正反映着城市副中心出门见绿、 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理念。

回望“十三五”,城市副中心实施了102项重点绿化工程,增绿25.1万亩,建成30余处公园。环城望,城市副中心边缘树起万亩森林群;核心区星星点点的公园、道路、河流两侧绿道日渐葱茏。去年,城市副中心新添23个公园,数量全市第一。它们的加入,让城市副中心生机勃发,这个春天更加美丽迷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自2017年以来,城市副中心万亩以上郊野公园和森林湿地已达8处,千亩以上森林组团32处,299个村庄建有集中公共绿地,以“西集大樱桃”“张家湾葡萄”两个国家级地理标志为代表,一批“智慧园林”工程正在打造中。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森林覆盖率已达33.02%,比2017年提高4.11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1.02%,比2017年提高16.37个百分点,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35%。

着眼各个组团,台湖演艺小镇有台湖万亩游憩园,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有宋庄文化公园,西集生态休闲小镇有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155平方公里核心区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张家湾公园一期开园迎客,西海子公园、减河公园等9个城市公园完成提升改造;结合老城双修,68处口袋公园、休闲公园以及小微绿地从无到有,21处海绵城市试点绿地空间,赋予市民更多安全感……大尺度建绿,大密度增绿,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赋予了绿色的基底,规划图上“两带、一环、一心”逐步展成一幅“水韵林海、千年绿城”的美丽生态画卷。

一微克一微克抠出的蓝天

在城市副中心的大街小巷,市民可能不会注意到路边的电线杆上、拐角房屋的屋顶上那一个个“小匣子”。这是区大气精细化管理平台的“天眼”,时刻为市民守护“常态蓝”。这样的“小匣子”,全区共有600多个。

除了“紧盯”蓝天的天眼,城市副中心对大气环境的治理可谓是“上天入地”。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如火如荼,目前有大小工地600余个,如何治理扬尘?

在城市副中心,每个工程开工前,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园林绿化局、区水务局、通州公路分局、区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要联合组成工作组,进入工地进行扬尘治理的指导。开工后,除了区住建委的不定期检查外,还有第三方公司的巡查,对于易造成扬尘污染的土石方作业工地,将安排督导员驻场。

据权威部门统计,重型柴油车等移动源,是本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其流动性比较大,一些车主往往以在外地运营来不及回京等理由进行搪塞。城市副中心利用过去几年监测得到的“大数据”,将一批超标率较高、超标次数较多的车辆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划入“黑名单”,实现精细化治理。如果不主动维修提升环保标准,这些车辆将在验车、过户、报废等程序上受到限制。

一微克一微克的“精雕细琢”,让城市副中心的大气环境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2020年,城市副中心PM2.5年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较全市平均水平38微克/立方米低2.6%,浓度值摆脱多年末位排名,实现历史性“摘帽”。年均浓度同比改善率19.6%,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位。

全力增绿,全力保卫蓝天碧水。2020年,城市副中心各类环境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正在从奋斗目标逐步转变成现实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