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29期 >2021-04-12编印

聚焦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发力,抓共性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每月一题” 专攻“难啃的骨头”
刊发日期:2021-04-1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任珊

3个月时间,北京就解决了2.4万套住房的房产证办证问题。这都是北京市“接诉即办”一大创新——“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带来的实效。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北京市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聚焦“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市委市政府结合“接诉即办”年度体检报告和12345民生大数据,向房产证办理难、无牌照电动三四轮车、预付式消费退费等12类主题、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发力,抓住共性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勇开顶风船,协同“啃骨头

2019年以来,北京推行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接诉即办”改革,为北京这座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带来创新。仅2020年,12345热线就办理了304万件民生诉求。今年1月发布的“接诉即办”改革年度报告更是从民生大数据中深挖热点、难点、疑点和棘手问题,为基层治理绘出精准画像。

勇开顶风船,敢啃硬骨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为了下力气补上民生短板弱项,“每月一题”应运而生。今年本市聚焦基层和市民普遍反映突出的问题,聚焦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聚焦长期解决不好但能够推动解决的普遍性顽疾问题,聚焦适合在市级层面制定新政策统筹解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梳理出12类主题、27个具体问题。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3个具体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开展专题研究,提出改革措施,实施全程督办,推动问题解决。

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

“每月一题”是主动治理、未诉先办的重要抓手。“难啃的骨头”如涉及现行政策法规或制度标准问题,就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

房产证办证难问题是“每月一题”专题研究的头号问题。市规自委去年就已摸清底数,全市存在住宅类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问题项目911个,涉及房屋约57万套。这些项目因土地征收、建设手续、工程核验、购房资格、税费缴纳、抵押查封等单个或多个问题,导致无法满足现行不动产登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存在问题时间最长的已将近30年。

以通州区华业东方玫瑰小区为例,由于开发企业资金链断,导致无法替购房人缴纳已代为收取的契税等相关费用,小区业主入住十年无法办理产权证,落户、孩子入学、就医等好多事儿都没法往下办。

难题如何破解?市、区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落实方案。最终,通过设立共管账户缓解开发企业资金周转压力,确保回款资金第一时间用于解决未办证问题,开发企业也就此盘活了资金。

为了解决众多类似的办证难,市规自委先后印发《关于切实解决历史遗留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政策性住房项目规划核验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各区落实属地责任、开展具体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本市还将抓“零”、抓“大户”,对处理历史遗留项目进展较慢的区,提供定向指导;对存在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区,开展重点帮扶,相关市级职能部门也要跟进指导。同时,针对开发企业违法行为,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惩戒,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新的问题。

今年,本市计划解决10万套房屋的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难题。

除了房产证问题,长期困扰群众的无牌照电动三四轮车问题、预付式消费退费难问题等,也将从政策层面一一化解。

高位推动给基层“减负”

“每月一题”,也不是每个月解决完那两三个问题就结束了,而是集中抓、抓持续,既看进度,更看实效。除了抓紧落实,还有督查督办、回访评估环节,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主责及配合单位会收到“打包”来的诉求派单,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对“每月一题”相关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重点督查督办,并纳入主责及配合单位绩效考核。市民热线中心对诉求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每月一题”高位推动解决民生难题,高兴的不仅是老百姓,还有基层干部,他们为民办事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调动。

“之前有的职权和资源街道并不掌握,有的难题也不是一个部门负责,但只要问题不解决,市民就反复打电话,导致诉求来电居高不下。”一位基层干部坦言,以往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了“每月一题”的高位推动,相关委办局加入了,有些问题还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基层破解难题的底气也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