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24期 >2021-04-02编印

京津签署“自贸通办”协议
将聚焦高频便民事项深化合作
刊发日期:2021-04-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陈施君 陈强)昨天,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天津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共同签署“自贸通办”协议。继今年2月1日第一批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京津跨自贸区通办后,两地将聚焦高频便民服务事项、自助可办服务事项等,进一步深化合作,探索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近年来,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切实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城市副中心和滨海新区都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模式,全程网办、一次不用跑的业务越来越多。然而,仍有部分业务还仅限于属地办理,群众办事只能多地跑。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两地产业衔接、项目合作愈加频繁,办事群众对跨省通办的需求愈发强烈。“‘跨省通办’机制实施后,将为两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服务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杨文龙说。

从去年年底开始酝酿,历经几个月的准备,今年2月1日起,通州区政务服务大厅、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同时开设了“跨省通办”窗口,推出第一批共5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跨省通办”。其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可办的天津市滨海新区事项共29项,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可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事项共27项,企业设立变更商事登记,以及律所设立、文化方面审批等涉企高频事项,都在第一批通办名单里。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滨海新区的“跨省通办”模式,打破了数据跨省访问壁垒。双方分别为对方开设审批系统登录账号,实现了系统互认和相互授权。据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介绍,试运行两个月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跨省通办窗口接待了不少前来咨询业务的办事人。身处滨海新区的投资者,想到通州区开办企业,只需到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通过网办平台上传材料,就能进入通州区的材料预审程序,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跨省通办”打通了通州区和滨海新区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地域限制。坐拥天津港的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则将立足于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镇,打造“运河金融城”和“国际设计小镇”。杨文龙说,“跨省通办”将助力国内外高端资源创新要素在城市副中心和滨海新区间自由流动,带动京津两地高质量发展,唱好“双城记”。“通州组团的企业,未来有望借助天津港,谋求出海发展的机会。”徐斐说。

据介绍,下一步,通州和滨海新区都将在政务服务大厅相互设立自助终端系统,让办事的企业和个人更方便。同时,继续梳理“高频事项清单”,重点聚焦便民服务事项、自助可办服务事项等,精准提升政务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