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124期 >2021-04-02编印

慎终追远 礼敬英烈
刊发日期:2021-04-02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4-2.jpg

潞河学子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潞河中学供图)



4-5.jpg

每年清明前后孟广岭都会到烈士纪念碑前祭奠。   记者 唐建/摄


清明祭英烈 通州区开放15处烈士纪念设施

      “目前,通州区共有15处烈士纪念设施,烈士英名录记录有556人。每一座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松柏映忠魂,清明祭英烈。今年清明节前夕,通州区15处烈士纪念设施全部开放, 其中6处规模较大点位还开展公众集中祭扫接待服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王兰军表示,烈士纪念设施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提供了精神家园。今年,社会公众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将在各烈士纪念设施通过展板、宣讲等方式,接受党史学习教育,重温烈士事迹。


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今年拟迁建

       “清明节前,烈士纪念堂又进行了升级改造,让我们很欣慰。”清明将至,革命烈士刘守忠的亲属来到改造一新的烈士纪念堂前祭奠。烈士纪念碑周围种植的松柏刚刚修剪过,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纪念碑两侧。据介绍,刘守忠烈士出生于1943年,通州漷县人,1986年8月4日在飞行训练时飞机突发故障,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位于通州殡仪馆院内西侧,安放着175份烈士骨灰,是通州区内规模最大的烈士骨灰堂。一走进纪念堂,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恢宏大气、庄严肃穆,其中分为纪念堂和纪念碑两个区域。纪念碑正面“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苍劲有力,纪念堂就位于纪念碑后方。

       清明将至,这些天前往纪念堂祭奠烈士的家属及各界群众人数明显增加。纪念堂也启动了清明节期间服务保障预案,安排专人在现场维护秩序。今年清明节前,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对烈士骨灰堂进行系列环境提升工作,包括打扫堂内地面卫生、擦拭骨灰盒、整理社会各界赠送的花圈花篮等。记者看到,每个骨灰盒都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工作人员还摆放了黄色绢花,覆盖红色绸布。

        其实,烈士纪念堂内部及周边环境几经修缮。据了解,纪念堂的前身是通州区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12月。1983年,烈士陵园迁至通州区殡仪馆内,改称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

       近年来,通州区又对革命烈士纪念堂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维护整修。特别是针对周边环境噪音等问题,投入了120余万元专项资金升级改造,创建安静肃穆的纪念环境。

       今年,革命烈士纪念堂又将有新变化。

        据悉,今年通州区殡仪馆将拆迁重置,目前正在拟定迁建通州区烈士陵园的选址方案,将择地修建区级烈士纪念场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徐景发介绍,迁建后的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拟改名为通州区烈士陵园,预计占地约30亩,设烈士公祭纪念广场、宣传教育基地、烈士骨灰安葬区和军人公墓区等五个功能区。


全区烈士英名录记录556名烈士

       王兰军介绍,近年来通州区对辖区内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三次统计和信息收集,目前全区烈士英名录共记录烈士556名,有明确管理责任且比较集中的烈士纪念设施共15处,主要为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两类。分别为:通州区于家务乡于家务村纪念碑、通州区潞河中学烈士纪念碑、通州区北辛店村烈士墓地、黄厂铺村魏福然烈士墓地、马驹桥镇革命烈士陵园、渠头村烈士墓园、宋庄镇翟里村烈士陵园、台湖镇烈士墓、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潞城镇小甘棠村烈士陵园、西集镇大沙务烈士纪念碑、邢德荣烈士墓地、熊继会烈士墓地、永乐店镇后营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德银烈士墓地。

       除了烈士纪念堂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外,其他14处分别由各属地镇政府、单位和村委会代管。同时,通州区还有登记在册的35处零散烈士墓,主要由烈士亲属自己负责管理。

       今年清明节前,这15处烈士纪念设施相继迎来明显增长的祭扫客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其中规模较大的6处烈士纪念设施设为公众祭扫接待点,包括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马驹桥镇革命烈士陵园、潞河中学烈士纪念碑、宋庄镇翟里村烈士陵园、潞城镇小甘棠村烈士陵园以及包括邢德荣烈士、熊继会烈士墓地在内的漷县镇纪各庄村烈士墓园。

       据介绍,通州区的烈士纪念设施比较零散,主要分布在9个乡镇街道,占地面积普遍较小,大部分地处偏远,有的经多年风雨侵蚀,坟茔和墓碑曾一度斑驳破损。多年来,相关部门和属地单位对这些烈士纪念设施开展了持续性修缮,并在墓地周边设立保护标识、烈士生平事迹介绍等设施。同时采取专人守护、日常巡视、社会共建、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加大了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力度,切实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线上线下祭扫活动同步开展 

       据介绍,为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优秀红色文化,通州区持续广泛开展“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爱国奉献精神”等活动,让烈士纪念设施成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同时,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倡导网络祭祀活动,宣传烈士事迹。

       王兰军告诉记者,随着通州区革命烈士纪念堂迁建,还将择地修建面积更大的区级烈士纪念场所,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烈士祭扫、烈士事迹宣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同时,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将通过新媒体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工作动态等,倡导崇尚英雄烈士的良好风尚,让全区的革命烈士事迹家喻户晓,烈士精神深入人心。

       今年清明节期间的“慎终追远,礼敬英烈”网上祭扫活动也已启动,以向英烈献花、祭酒、点烛、祝福等方式寄托哀思。公众可登录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官方网站,在首页选择北京市烈士纪念设施电子地图,参与网上祭扫,或者通过登录中华英烈网参与线上祭扫。



>>红色传承<<

永乐店镇后营村烈士纪念碑

历届村支书成英烈故事讲述人

本报记者 田兆玉

       1945年4月5日,冀东军区第十四分区十六团一营接到上级命令,决定铲除盘踞在永乐店地区的近200名日伪军。当地村民闻讯后纷纷报名参战,参与带路、搬梯子、抬担架等支前小组任务。

       5日凌晨1点,一支由部队、支前小组组成的400多人的队伍,在带路小组的带领下,迅速赶到了永乐店敌人据点的墙根下蛰伏。凌晨3点,冲锋号吹响,总攻开始了。一个小时激烈战斗,日伪军缴械投降。战斗结束后,大家发现胸口淌着鲜血、双手还抱着刺刀的排长刘守文躺在了血泊中,班长常贵才抱着敌人同归于尽,副班长孙贺祥双手端枪、司号长杜广智紧握军号、战士张福宽手握步枪倒在了战场上。大家强忍悲痛,将五位战士的遗体抬到村中安葬。解放后,孙贺祥、杜广智两位烈士的遗骨被家属认领移走,其余三位烈士仍安葬在后营村中。


       永乐店镇后营村不大,但在远近村中却十分有名。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个烈士陵园,安葬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后营村村民,更是听着他们的故事长大。

       又是一年清明到。永乐店镇机关全体党员来到后营村烈士纪念碑开展红色祭扫活动,村党支部书记李学广站在墓碑前,讲述起1945年4月5日的那场战斗。他声情并茂,大家的思绪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聆听完几位革命烈士的故事后,人们庄重地将鲜花放置在墓碑前,并深深三鞠躬。

       讲述革命烈士事迹,是李学广从老支书张百川手里接下来的任务。

       张百川小时候当过小八路,还参与了当年那场战斗。“老书记既是参与者又是经历者,他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成故事,用几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来教育全村百姓和附近学校的孩子们。”李学广说,“老书记讲了一辈子,直到2016年因病去世。他生病后讲不动了,就通过口述,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这可是一笔宝贵的红色财富,不能丢在我们手里。”

       革命烈士为保卫后营村村民壮烈牺牲,70多年来,烈士墓碑从砖砌到水泥砌再到如今的大理石,去年通往烈士纪念碑的路还做了硬化。后营村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烈士的敬仰之情。村里也曾想为刘守文、常贵才、张福宽三位烈士寻找家属,但除了烈士名字外再无更多线索,只能搁浅。李学广说:“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但全村人守着烈士墓已经76年,以后还会一直守下去,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


西集镇大沙务烈士纪念碑

八旬老人守护烈士墓70余载

本报记者 冯维静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破坏解放区的土改,进行残酷的反攻倒算。土改小组战士白永泉、贾德正、王大宝、刘森、周孟术,还有小杨同志为了保护村民,掩护工作队转移,以一个碾棚为掩体,同国民党政府保安队300余敌人展开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潮白河水,六位战士壮烈牺牲。


       献上黄白相间的菊花,深深鞠躬……“战士们,又到清明了,我又来看你们了。”每年清明,西集镇大沙务村的孟广岭老人都要到村北的“潮白河畔六烈士”纪念碑前祭奠。今年84岁高龄的孟广岭拄着拐,在家人的搀扶下,早早地来到烈士墓前,这已是他坚持为烈士扫墓的第74个年头。

       “那年我刚好10岁,是儿童团团员,亲眼目睹烈士被残害,吓得哇哇大哭。”时至今日,老人回忆起当年情景,仍然眼眶泛红。敌军手段残忍,牺牲的烈士尸首分离,村民们自发组织在事发地点修建了纪念碑,“老百姓都想让他们好好安息,大家都尽心尽力办这件事。”

       年轻的孟广岭也成为建设和守护“潮白河畔六烈士”纪念碑的一员。春天拔野草、秋天扫落叶,每年清明前后他都会来扫墓。

       1982年成为大沙务村村长的孟广岭又当起了“红色讲师”。“闭上眼睛,烈士们牺牲的情景常常会浮现在我眼前。”孟广岭说,他要通过一遍遍的讲述,让大家记住烈士的事迹,让更多的人铭记那段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他还经常前往中小学号召同学们向英雄学习,鼓励同学们刻苦学习、励志报国。

       年岁大了,孟广岭去扫墓一年比一年吃力。儿孙们劝说别去了,由年轻人代劳,可他坚决不肯,“只要我活着,就每年都要为他们扫墓”。春去秋来,眨眼已逾70年。虽已是耄耋老人,但初心不改。今年,他还一笔一划地书写下了烈士事迹。

       如今,曾参与并见证过那段历史的当地村民越来越少,但“潮白河畔六烈士”的故事却始终代代相传。


通州区潞河中学烈士纪念碑

百年潞园红色基因代代传

本报记者 张丽

       这里培养了中国共产党在通州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周文彬。周文彬1922年进入潞河中学学习,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26年7月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随后他积极学习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准备发展党员,壮大组织。

       1927年,通州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正式成立,周文彬任支部书记,通州大地的红色革命序幕正式拉开!一批批进步学生走向延安、走向敌后,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宏图伟业之中。他们用生命书写了潞河教育历史长卷中最辉煌的篇章,铸就了潞河中学光荣的爱国和革命传统。通州第一个党支部就是潞河中学党支部,被誉为通州近现代史上革命的摇篮,成为通州人民永远的骄傲。

       1944年10月17日,周文彬为掩护群众和同志突围,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6岁。


       清明将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一片肃穆,数百名潞河中学师生向烈士默哀,献花,聆听校友烈士的英雄事迹……

       缅怀革命先烈英魂,赓续百年红色血脉。昨天,潞河中学举行2021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全校干部以及初一、高一全体师生一起深切缅怀革命烈士。

       百年潞园,薪火相传。这是一所有着光荣的爱国和革命传统的百年名校,烈士事迹代代传承,文彬路、周文彬烈士塑像等无不时刻提醒潞河学子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各种学习、纪念英烈活动,让他们的精神成为潞园最鲜明的红色血液,注入到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心中。

        潞河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徐华代表全体教师向烈士们献花,他告诉同学们,缅怀先烈是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不能忘记‘一切为了祖国’的潞河校训!”


潞城镇小甘棠村烈士陵园

先烈故事将被制成广播专题节目

    本报记者 金耀飞

       杨秀英,1902年出生于潞城镇前北营村。1944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村中相继建立村政权、农会,杨秀英积极投身革命,串联群众投入抗日斗争,秘密搜集敌伪情报,给八路军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等,后担任妇救会长,并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1947年,在土改反霸的斗争中,面对敌人的包围,杨秀英牺牲个人以保护村中党员、干部和群众,最终被刽子手活埋,壮烈牺牲。小甘棠村人人悲痛落泪。乡亲们说:“秀英死得刚强!”如今,她的英雄事迹留存在了小甘棠村民的记忆中,永不褪色。


       人间四月天,莫忘英雄名。

       连日来,潞城镇党员干部、学生代表等相继到小甘棠村烈士陵园,以集体默哀、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纪念革命先烈。同时,小甘棠村还派专人现场讲述烈士的英勇事迹,开展学党史、忆先烈的主题教育活动。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换来的,向你们致敬。”寄语墙上贴满了党员干部群众们写给先烈的一句话。同学们则把自己提前写好的“给先烈的一封信”投入“时空信箱”,追思革命先烈。潞城镇还在镇内学校开展“我对先烈说”诗文征集活动,同学们参与踊跃。

       小甘棠村烈士陵园中,安葬着杨秀英、郭少伯、李荣、梁德山、左凤仪5名烈士,潞城镇人民政府为他们立下“英烈碑”。

       去年,潞城镇还对烈士陵园进行修缮,村里也派专人对烈士陵园进行日常维护,定期打扫卫生,为祭扫群众讲解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今年计划围绕烈士陵园的几位烈士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号召大家学习潞城镇红色文化及烈士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后期还将把先烈故事制作成广播专题节目,在镇域内循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