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16期 >2021-03-23编印

“就近办” “快速办” “暖心办”
城市副中心便民助老 让老年人“办事不难”
刊发日期:2021-03-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程伟

“补换医保卡业务,年轻人通过手机操作就可以完成。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就是一件困难的事。”北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董延兰说。

通过推行“就近办”“快速办”“暖心办”等工作方式,通州区全部社保业务均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咨询渠道,同时针对老年人经常办理的个人信息变更、社保权益打印等服务事项,拓宽线下办理渠道,向基层进行延伸。设立综合窗口和快速窗口,针对刷卡、查询等涉老年群体高频业务实现即时办结制。为改善老年人办事体验,基层还设立了放大镜、老花镜等便民物品,完善无障碍通道。

记者在北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了解到,老年人办理业务主要集中在变更定点医疗机构、补办医保卡、为家里孩子咨询社保政策等,每天社保业务量中,大约五分之一来自老年人。为了解决相关难题,中心从近100项业务中,选取近20项高频事项延伸到社区,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办理。

据了解,北苑街道共有13个社区,全部实现了家门口办理服务。每个社区还设有社保专干,像“一老一小”保险办理、变更定点医疗机构等业务,老年人只要到家门口的社区找社保专干,就能立刻办理。

城区的街道在社区设立了社保专干,乡镇在每个村也设有劳动保障协管员。潞城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爽介绍,全镇54个村,全部都设置了协管员。这些协管员就是该中心深入到每个村、每位村民特别是老年人身边的“跑腿代办”人员。据了解,潞城镇政务服务中心有关社保的160多项业务,80%左右下沉到村。老年人办理业务,可以直接去村委会找协管员,送交资料等环节,老年人也不用出村自己跑,全部交给协管员,他们全程“跑腿代办”。

潞城镇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还设有一个“办不成事”窗口。“有的老年人愿意到中心来办业务,可人来了,证件没带。”宋爽说,对于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就问清是哪个村、办什么业务,先把老人能提供的材料收下,事后在协管员工作群里找到相应的协管员,让协管员后期将需要老人备齐的材料准备好,送到“办不成事”窗口,将“办不成”的事办成。“这样就不用老人跑,我们先收下材料,也能让老人不着急。”宋爽说。

“办事找村里协管员”“找居委会就能办”成了通州区老年人们办理社保业务的口头禅。通州区通过下沉老年人办理高频社保业务权限方式,做实做细“人工服务”,帮老年人架起逾越“数字鸿沟”的桥梁,在数字时代享“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