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116期 >2021-03-23编印

王紫鑫:让爱绽放在“支教课堂”
刊发日期:2021-03-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2-1.jpg

本报记者 张丽

“亲爱的紫鑫同学,你不许熬夜,不许生气,要每天开心!你现在是我学习数学的动力。”“上次比赛,我夺得通辽市男子十项全能冠军,厉害不厉害?”……

“紫鑫同学”大名王紫鑫,是通州区北关中学的一名青年数学教师,微信里称呼她“紫鑫同学”的是750多公里外她在奈曼旗支教时带的学生们。

2019年9月,王紫鑫响应号召,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成了一名光荣的支教教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支教的一年中,王紫鑫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都严格要求自己,希望可以对同学们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

“自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紫鑫同学就和我们打成一片,尽管她是北京来的老师,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她日复一日默默的辛勤付出。”学生吴佳俊说。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支教生活,王紫鑫选择的是“充实”。起初,她负责奈曼旗第一中学两个文科班的数学教学,一周上16节数学课,带一百多个学生,每天批改作业、备课、听课等一系列工作,十分充实。

“我最初带的班级,班里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高。我先调整课程难度,把抽象的语言通俗化,建立学习自信,培养学习兴趣。这需要特别耐心和细心,不能着急,多多鼓励,课后也多督促同学们练习……”王紫鑫住在学校里,晚上休息时间也全部用来给孩子答疑,师生齐心,一副要和数学拼了的势头,果然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备课、上课,王紫鑫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备课、评课、听课,充分与当地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帮助数学组的老师整理课件、习题等数学资料。

哪里需要人手,王紫鑫准第一个请缨。王紫鑫发现学校负责晚自习的老师比较少,又因为自己住校离得近,主动申请晚自习坐班,负责三个班学生的晚自习答疑,一个晚上一坐就是两个半小时。

支教一年,王紫鑫一直谦逊、努力、热情高涨,收获当地师生和领导的赞声一片。2020年9月,奈曼旗教育科技体育局和奈曼旗第一中学为她颁发了“优秀支教教师”的荣誉证书。

在日前北京召开的扶贫协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王紫鑫被评为先进个人。王紫鑫由衷地说:“扶贫先扶智,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任重而道远。身为当代青年,很高兴、也很自豪可以参与到脱贫攻坚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中。如果以后有机会,依旧会毫不犹豫地投身支教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