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耀飞)全国政协委员、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今年两会上紧盯社会发展、聚焦民生领域,带着关于“促进网约车行业管理及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和“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提案赴会。呼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网约车从业者得到更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机会。推进专门立法,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近年来,网约车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如“滴滴出行”的网约车司机现有3000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56%,高活跃司机月均收入超9000元。
李迎新分析认为,目前网约车行业管理和青年司机的职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首先,劳动关系难以界定。根据相关规定,网约车平台应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但多数平台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责任,普遍采取“只注册、不签约”的方式。其次,参加社保受限。由于大多数网约车司机与平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平台一般不会为其缴纳社保。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网约车司机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保面临很多限制。此外,还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比如网约车司机大多以私家车司机身份营运,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存在责任难划分、保险难理赔等问题。
李迎新建议,人社部门应建立包括网约车司机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统计制度,为其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登记、缴费、核查和待遇领取等提供基础信息服务。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
谈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李迎新表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许多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有限,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加之网络空间违法违规获取、使用、买卖个人信息的事件层出不穷,导致未成年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突出。
李迎新认为,我国关于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但相对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需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她建议,应推进专门立法,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予以专门规范,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网络平台等各方责任。同时,加大对侵害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李迎新还建议,工信、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整治信息处理者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引导互联网行业制定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等。“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也要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