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热点总第106期 >2021-03-09编印

代表委员畅谈建议
创新协同推动京津冀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刊发日期:2021-03-0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_CMS8888.jpg本报记者 赵莹莹 孙颖  天津日报记者 孟若冰 刘平 韩雯


       “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也从学者的理论研究中“走”出来,写入规划、迈向现实。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已分别列入三地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世界级城市群是一个巨系统,更需科学与智慧。今年全国两会上,四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产业、文化、交通、数字建设等方面,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言献策。



马一德.jpg

马一德代表:

制定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集群是城市群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也是城市群比较优势的综合体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7年来,三地产业对接协作步入快车道,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金隅曹妃甸示范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区域产业链加快构建。

       “近几年,虽然京津冀三地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管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说,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社会转型,国际形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京津冀三地更需将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向纵深推进,“涉及发展的问题,三地得共商共议。”

       具体到协同思路上,马一德提出,京津冀三地应牢牢树立“一盘棋”思想,制定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规划,共同推进、有序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竞争。“有个理念上的误区,觉得北京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的都是低端的、不愿意要的产业,‘北京甩、天津接、河北收’,这是错误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为了更好配置三地的产业布局。”

       在马一德看来,北京通过疏解实现对河北、天津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可利用港口条件发展现代服务业,河北也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这些未来产业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作为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京津冀三地也应抓紧布局、加速发展未来产业集群,利用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壮大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协同离不开制度保障。马一德说,目前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仍存在一些“肠梗阻”。他建议,京津冀三地加速优化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打通政府公共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执法平台,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助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水平的产业链群。

吴晨.jpg

吴晨代表:

打造内容丰富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区域的一体化建构过程中,文化认同是个隐形因素,却是最具稳定性的因素,只有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协同发展,才能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谈到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首先想到了文化协同。

       吴晨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地缘相接、山水相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多年前曾提出,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应将京津、冀北视为一个统一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现在这一观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协同发展就应该是集经济、社会管理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进程。从长远看,文化层面的相互融合和认同更为重要。

       如何推动京津冀三地更深刻的文化认同?区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吴晨看来刻不容缓。他建议,首先要做好文化遗产摸底工作,从时间、空间、遗产本体、生态环境等方面挖掘区域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建立大数据,实现京津冀区域文化遗产的信息整合与资源共享。

       “从分布看,京津冀区域的文化遗产有着‘一轴两带四廊多点’的空间结构。”吴晨说,“主轴”是太行山东麓,“两带”分别是长城遗产带和大运河遗产带,四条廊道是京西古道、居庸关大道、古北口大道和燕山南麓大道。京津冀三地应以“一轴两带四廊多点”理念为指导,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提升廊道路线区域内文化遗产重要节点的展示,并带动区域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摸清‘家底’后,就要建立统一的保护管理制度。”吴晨建议,可以设立京津冀三地联合机构和联合基金,推进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保护利用。北京的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摸索形成的有效发展模式和先进发展理念,都可以分享给区域内的其他城市。

      “酒香也怕巷子深,保护起来了还得推广。”吴晨说,可以对已公布的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制专项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成果,塑造区域文化品牌。

      “仅仅是剪纸一项,就有北京剪纸、蔚县剪纸、承德剪纸,虽然都是二维的镂空艺术,却各有千秋、各美其美。”吴晨表示,京津冀三地可以对有互补性和关联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整合,统筹研究保护,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梁永岑.jpg

(照片选自人民政协网,资料图)

梁永岑委员:

加快建设天津港直通西部铁路通道

      “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雄安新区的主要出海口,在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永岑提出建议,要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加快建设天津港直通西部铁路通道。

   梁永岑表示,长期以来,天津港与西部腹地的铁路集疏运通道存在“线路迂回”和“通而不畅”情况,货物交流需绕行北京枢纽,导致北京枢纽货运能力极为紧张,制约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也限制了天津港对西部腹地的服务辐射能力。“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专门提出完善后方铁路通道布局,畅通连接腹地的大通道,规划张家口—涞源—徐水(保定)铁路、环北京货运北环线及东环线、津蓟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并有序推进。此时,我认为加快建设天津港直通西部腹地铁路通道十分必要。”他说。

  “通道建成后,可与京九、京广、京原铁路及规划北京货运外绕线相衔接,实现天津港与晋西北、内蒙古地区货物交流而无需绕行北京枢纽,可极大限度缓解北京枢纽及各主要出京通道的货运运输压力,支撑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时,还能完善雄安新区铁路货运系统,将天津港打造成为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保障货物集疏运畅通,并带动河北太行山区经济发展,更好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梁永岑说。

   此外,他还提到,“十四五”时期,天津港将着眼“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定位,推进京津冀与全球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拓展“一带一路”外贸干线,升级南北大通道,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提升港口承载能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枢纽港。更加突出天津港核心作用,做精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服务,高品质打造“海上穿梭巴士”品牌,打造环渤海湾枢纽港;更加突出津冀港口合作升级,探索资本、业务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快建成以天津港为核心、以河北港口为两翼的现代化世界级港口群,助力增强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连玉明.jpg连玉明委员:

超前谋划京津冀数字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建议,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应通过数字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全方位、系统性解决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问题。”连玉明说,可以通过数字化赋能,在京津冀地区超前谋划与优先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把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应用于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消除“数字鸿沟”,解决京津冀地区城域、城际、城乡差距及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发挥首都数字化优势,以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区为抓手,发挥对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连玉明还建议,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着力破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创新驱动不足和辐射带动不足两个深层次问题。“关键是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变成创新和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过程,构建内畅外联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联动,真正实现‘牛鼻子’的牵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