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医院医生为科右中旗的患者进行远程会诊。(资料图) 记者 常鸣/摄
本报记者 张程伟
医疗机构签约百分百、推广培训医疗新技术、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三年来,通州区以让帮扶地区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为目标,积极开展健康医疗扶贫,听群众所需,解群众所求,精准施策,不仅选派高水平医疗专家开展支援,更将高水平医疗技术留在了当地,有力推动了当地医疗水平提升。
签约对接全覆盖
群众看病要依靠医院,如何快速提升当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是医疗健康扶贫的第一课。通州区组织区内医疗机构与内蒙古三旗及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医疗机构签约对接,选派医疗专家组成医疗团队,奔赴受援地,开展以帮扶、义诊、巡诊、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帮扶行动。同时还针对受援地需求,开展医疗培训,提升当地医疗技术水平。
目前,通州区5家二三级医疗机构以及2家专业卫生机构分别与内蒙古三旗6家医院以及6家专业卫生机构签约。通州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内蒙古三旗、拉萨市城关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实现签约全覆盖。
100%的签约率,将“北京来的专家”送到了帮扶地区群众的“家门口”。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医生贾丽华援助科右中旗人民医院14个月,共接诊患者1600余人,顺利完成手术500余台。
医疗技术填补当地空白
三年来,通州区共派出61名医疗技术人员奔赴受援地。在援助过程中,他们积极发现、解决、填补当地医疗技术方面“空白”,不但成为当地群众信赖的“白衣天使”,更将技术留在当地,让高水平医疗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
东直门医院东区针灸科优秀医生杨丽鹍,是第一批援蒙支援医生。虽然只有1个月的支援,但杨丽鹍不仅在翁牛特旗中蒙医院对全旗医务人员开展中医技术培训,还在当地开展“微针强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同样来自东直门医院东区的医生曹柏龙,在支援科右中旗人民医院过程中,被当地人称为“曹一针”。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整合科右中旗人民医院胃镜室等各方资源,成立消化内科,建设了以中蒙医、中西医结合为发展思路,以中医药、针灸为特色的新型科室。他将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六步辨治”、首都国医名师贺思圣教授“贺氏管针”、北京中医药大学赵慧玲教授“刺血疗法”等多项中医药服务技术,带到科右中旗人民医院,填补了当地医院中医及针灸操作等技术的空白。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扶贫过程中,通州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受援地签约机构积极对接,了解当地贫困户因病致贫情况。三年来,为贫困户免费医疗70余人。同时创新帮扶模式,为奈曼旗贫困儿童建立“绿色健康通道”,协调北京儿童医院进行治疗,全额报销当地核准报销后的全部费用,并为其捐赠康复设备。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共享,2019年6月,通州区将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医疗教育系统搭建完成。该项目将拉萨市城关区加荣社区卫生服务站、科右中旗人民医院、奈曼旗八仙筒镇中心卫生院、翁牛特旗医院4家医疗机构通过远程技术与通州区潞河医院对接,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双向转诊、专科诊断等功能,有效提高受援地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