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总第104期 >2021-03-07编印

奋楫扬帆再出发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诞生记
刊发日期:2021-03-07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1-4_看图王.jpg


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发展布局

1-3.jpg

“一环六横四纵”轨道交通格局

本报记者 曲经纬 关一文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关口,作为北京重要一翼的城市副中心,如何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继续保持生机勃发的势头,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是新时代赋予城市副中心的一道“必答题”。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暑往寒来春复秋,经过一年半的精心编制,今年3月1日,各方瞩目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终于发布,向社会清晰描绘了城市副中心未来5年的美好图景:

——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绿色发展新优势,成为北京发展新高地;

……

数百万字的调研报告做支撑、72次反复修改、多易其稿……可以说,这是一次凝聚各方共识、汇聚各方智慧、开门编制规划的生动实践,成果来之不易。日前,记者独家采访了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编制团队,听他们讲述规划编制背后的故事。

顶层设计

发展蓝图“副中心味儿”十足

2019年6月,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启动,这是本市首次市区联合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具有开创性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2次主持召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审议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纲要,并多次到城市副中心调研,就城市副中心目标定位、功能布局、发展特色等关键问题作出指示批示,为城市副中心规划编制工作明确方向。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对规划思路、规划特色、重点项目、纲要草案等进行研究审议。全市各部门在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参与、精准发力,共同支持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

《规划纲要》共六篇、24章。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发改局局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张艳林介绍,整个《规划纲要》的逻辑框架和谋篇布局,既全面体现了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又涵盖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第一篇是总论,主要阐述过去五年的成就,分析城市副中心面临的机遇挑战,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布局。第二篇至第五篇是分论,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的各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二篇主要围绕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北京重要一翼的要求,提出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的有关任务,着力解决“建设好副中心”问题;第三篇主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有关任务,着力解决“发展好副中心”问题;第四篇围绕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目标要求,提出树立现代化治理新标杆的有关任务,着力解决“治理好副中心”问题;第五篇主要围绕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提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有关任务,着力解决好协同带动好周边地区发展的问题。第六篇是规划保障措施,主要阐述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强化规划统筹实施和考核评估。

“我们既是规划编制者,也是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实践者。”编制专班成员、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发展改革局副局长丁丁说。为了编制这份具有“副中心味儿”的《规划纲要》,光是框架就大改了4次。600多个日夜,6000余条有效建言,上百场研讨会,各方为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贡献力量。

“城市副中心要成为发展新高地、成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必须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要让绿色、创新、协同、开放成为城市副中心未来最鲜明的发展标签,无论是框架还是内容,都突出体现了这些方面的特色”。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发改局副局长、通州区发改委主任甄宇说。

“《规划纲要》起初布局12篇,后来经过整合定稿6篇,这种调整是为了更加聚焦城市副中心的特色,突出城市副中心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更好地落实中央对城市副中心的要求。”编制专班成员、通州区发改委副主任刘秀杰说。编制专班将传统框架中的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等内容归类重组,尤其将“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这样具有城市副中心建设特色的内容单独成篇,从建设好、发展好、治理好城市副中心以及协同带动好周边地区四个方面,安排部署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阶段性特点。

实地调查

“大咖”智囊组成最强“外脑”团队

编制规划不能“坐而论道”“闭门造车”,需要建立在大量实地调查、深入研究分析、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30多位专家咨询委员、22个课题组研究团队,组成《规划纲要》的“外脑”智囊团。他们来自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业界学界“大咖”,涉及宏观战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区域发展、社会管理等领域。

有专家提出8项策略:突出“科创”、升级“文创”、落实“碳中和”、提升“宜居性”、实施“公园城市”、增强“韧性”、强调水“循环”、建设“无废城市”,希望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时代的标杆新城。   其中“沿街建筑开发机构将总投资额的百分之一用于街头公共艺术品和微公园建设。”被编制专班研究采纳,《规划纲要》中是这样表述的:“探索实施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把文化植入街区改造、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

关于“碳中和”,有专家提出“创造城乡融合、人与自然融合发展前提下的大城市组团碳中和道路”,也体现在《规划纲要》中:实施更高要求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推进新建公共建筑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探索全口径零排放示范等。

“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自成一章,并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产业板块,这些都是专家建议的体现。

22个课题研究报告,多达150万字,在这些课题的支撑下,高频服务“一次都不用跑”、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打造8个精品街区示范点、实施100个城市更新项目等惠民话题均写入了《规划纲要》中。

《规划纲要》的“外脑”智囊团不仅参与课题研究,还深入开展了30个小专题的论证调研,形成16.1万字的研究报告,将“绣花”功夫用在编制过程中,也是一大特色。

“这30个小专题都是难点、痛点!”刘秀杰说。如通州区“十一横九纵”路网结构如何实现,“国际一流”和“绿色智慧”用哪个词更准确合适,背后都有小专题的深入论证支撑。

起初,就北运河水质问题是否纳入《规划纲要》指标中存在意见分歧。在各方争论中,孕育了《北运河、潮白河水质达到Ⅳ类水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小专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各方终于达成共识,将“北运河(重要时段重点河段)水质达到IV类标准”写入规划。

“就像开罗有尼罗河、巴黎有塞纳河、科隆有莱茵河……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要擦亮北运河这张城市副中心的金名片。”编制专班一位成员感性地说。

群众的建议也被收集归纳,得到编制小组的高度重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王府井支行对公客户经理徐彬就生活在通州,他没想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在网友座谈会上,他建议要擦亮水文化的“金名片”,创新发展“轮船上的京津冀”,谋划设计网红打卡地,打造“桨声船影,人间烟火”的通州夜间经济。

经过统筹研究、专家把关,《规划纲要》将这条建议纳入(第二篇建设中心城区功能疏解重要承载地)第七章建设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中,“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作为第一部分内容,如此描述:展现大运河文化时代魅力。构建大运河生态文化景观廊道,加快通惠河整体规划,拆除违建,打造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魅力走廊,推进大运河景观提升工程和照明亮化工程,营造“白天看景,晚上看灯”的历史光影长河。

这只是一个缩影,《规划纲要》每一句论述、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指标都经过反复论证,力求更科学合理,更凸显城市副中心特色,更能回应社会关切、民生诉求。在指标确定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期盼,又要充分考虑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在需要和可能方面找平衡。

京津冀协同

推进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

《规划纲要》不仅与国家和市级规划对接,还深化了与廊坊市及北三县等地的规划衔接,推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产业联动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组织召开多次座谈会、对接会,哪怕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也以视频、电话会议等方式,保持紧密联络。

张艳林说:“规划对接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多方共同获益——城市副中心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三县居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

“十四五”期间,在协同方面最大的突破就是与北三县的协同。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而“十四五”规划中则将“协同发展”深化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协调、协同、一体化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协同发展’到‘一体化联动’,小改变大意义,这体现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将更有深度。”刘秀杰说。

另一位编制专班成员介绍:“编制中我们带着规划文本与北三县坦诚交流。对接层面也不是‘粗线条’的,而是具体到项目,直接对接北三县群众的诉求。”《规划纲要》中提到“强化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与北三县地区文创产业集群的功能联动”等,都是廊坊北三县规划编制团队提出的建议。此外,对交通、公共服务、医疗等资源的辐射带动等也都是北三县群众热切期盼的。

《规划纲要》相当多的内容同时写入了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如交通方面,完成轨道交通平谷线建设,探索跨区域共同运营模式,以及与北三县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开通大站快车。

产业方面,落实产业分工定位,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鼓励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探索合作共建产业园区。

公共服务方面,引导北京优质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落实跨区域养老机构补贴、统一机构服务质量评定标准等鼓励支持政策;与河北共同研究住房保障政策,促进区域职住平衡;推进跨区域市政设施共建共享。

生态环境方面,严格生态绿带控制线以内地区管控,共建北运河—潮白河大尺度生态绿洲,协同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完善跨流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界地区联合执法;统一高标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

美好图景已经绘就,冲锋号角已然吹响。站在历史新起点的城市副中心,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