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桥街道小巷管家在巡查中发现小区广场栏杆损坏,立即记录并上报街道进行维修。(资料图片)记者 唐建/摄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随着基层治理工作深入推进,通州区一大批热衷于参与社区建设的志愿者,主动担当起“小巷管家”,每天在自己的管片内巡查走访,成为街巷治理的“千里眼”和好帮手。去年,全区4000余名小巷管家,累计巡查时长18万个小时,上报、解决、协调处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9万件。
年过七旬的刘磐是潞邑街道新上岗的一名小巷管家,本该享受安逸退休生活的他却闲不住,每天早晨穿梭在潞苑中路的各条小巷,捡拾垃圾、引导停车、协调解决各类民生小事儿。“停车占盲道不允许,我们要管;乱扔烟头,我们要管;门前三包,我们也管。”刘磐说。采访中,刘磐的手机不离手,铃声不断,询问才知,是小巷管家微信工作群中的消息,管家们上岗要拍照,遇见各种不文明行为和力所不能及的事项要上报,已经形成了“实时报、及时记”的工作习惯。
除了潞邑街道,在玉桥街道也有着一批热爱社区、服务居民的“小巷管家”:一支由6人组成的“奶奶管家团”,负责巡查的玉桥街道梨园中街一巷,去年被评为十大“北京最美街巷”,她们中的5人还被评为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看着背街小巷的环境在我们努力下变得更好,我们心里十分开心。”玉桥街道小巷管家芦凤群说,自从担任小巷管家后,她把“巡、访、做、报、记、刷”这六字工作经牢记在心。其中的“巡”,就是每天巡查小巷三次。看到小区里的大件废弃垃圾,立即拍照上传“随手拍”软件;垃圾桶外有污垢,随即用抹布擦干净;发现乱贴的小广告,随时清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及时上报街巷长。居民有什么需求和意见,她也会记下来,随时向街道反映。
区城市管理委四级调研员罗昌明说,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坚持保持和巩固背街小巷整治成果,先后推行了街巷长和小巷管家队伍建设。除了平日里“每日巡、经常访、随手做、实时报、及时记”外,小巷管家们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宣传值守等活动,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市民主动参与基层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