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和热心村民送来热腾腾的饺子,感谢老苏等志愿者除夕夜的辛苦付出。 摄影 记者 唐建
大年三十他们替大伙儿守好大门
本报记者 陈冬菊
“您扫下二维码登记,测个体温,去谁家呀?”大年三十晚上,四周一派喜气洋洋的新年景象,漷县镇大香仪村村口的疫情防控值班室内依然亮着灯光。看到有车要进村,村民志愿者苏景岩忙披上大衣出来给进村的车辆、人员登记、测温。这边刚忙完,看到不远处烟花燃起,他又赶到村口附近的烟花炮竹燃放点仔细巡查。今年,老苏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除夕夜,而是主动申请成为一名假期志愿者,为全村守好大门。
疫情期间,漷县镇大香仪村开设了两个进出口,24小时有志愿者轮班执勤,春节也不例外。“新年更忙,很多年轻人都回家过年了,进出村的车辆人员比平常更多。”老苏边忙活边解释,志愿者值勤也是加倍打起精神。
苏景岩今年60岁,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老王家几口人,老张家几辆车,对各家基本情况门儿清,值勤中对进出人员情况更可做到心中有数,心里就有个“登记本”。如果看到生面孔,他总会多聊几句,“去谁家呀?”“最近有没有去过高风险地区?”
三十当天共有四位志愿者分两拨值晚班。考虑到过节“工作任务”重,老苏和同伴老潘索性不在家吃年夜饭,提前“到岗”。但让他们惊喜的是,在小小值班室里吃到了“志愿者年夜饭”。原来,村两委班子和热心村民特意送来年夜饭,自家包的饺子、刚卤好的酱牛肉……喷香可口、热气腾腾,摆满了值班室的小桌。老苏乐了:“咱们村还真是体现了志愿精神,互帮互助。嘿,别说,饺子可真香!”
回家过年的人陆续都已到家,村门口进出车辆越来越少。不过,老苏又忙起另一件要紧事。为了避免不当燃放烟花炮竹,今年,大香仪村特意在村中设置了五六处集中燃放点,其中一处就离值班室不远。虽然也有专人巡查,但老苏和同伴仍在执勤之余,轮班到燃放点“看两眼”。
临近零点,更岁交子,燃放点的爆竹声渐响,放炮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孩子们笑成一片,但老苏却丝毫不敢马虎,他和同伴加大轮流巡查的频次,看到有家长带着孩子燃放的,立马上前提醒“一定得看好孩子,燃放的时候让孩子离远点儿!”看到有村民燃放后仍有残存的明火,还要帮着一起熄灭。老苏说:“自己多走两圈不算什么,大家平安,我们才放心”。
年三十那天,郭晨旭来到空巢老人家中,帮忙打扫卫生、装饰房间。 摄影 记者 常鸣
党员志愿者成社区老人“贴心人”
本报记者 田兆玉
“大爷,您就把我当自家孩子。”郭晨旭一边打扫庭院,一边和困难户郭庆和大爷聊天,“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24小时开机。”这个阳光的年轻人让小院一扫沉闷。
郭晨旭今年33岁,是北苑街道中山街区的一名党员,也是社区里关爱空巢老人的一名志愿者。春节前夕,他和同事一起,拿着慰问品,带上春联、福字,对小区里空巢和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进行走访。“王大爷一个人住,张奶奶身体不太好,西平房院的郭大爷和小区里的郭奶奶都得去看看……”社区里需要上门走访的老人情况,郭晨旭都熟记于心。
80岁的低保老人郭奶奶家住新华西街。年前上门探访,小郭顾不上寒睻,头一件事儿就是先帮她装上新的烟感报警器,又细心地将联网数据传到老人子女手机上,他耐心解释:“大妈,您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告诉我,我离您近,骑车一会儿就到。”老人让他洗洗手、喝口水再走,他忙摆摆手,擦好踩脏的椅子放回原处,“大妈,您甭跟我客气,我还得去郭大爷家一趟。”
十几分钟后,郭晨旭来到住在西平房院的困难户郭大爷家。喜气洋洋的福字、春联帮老人贴在门口。郭大爷很开心:“这就有过年的样儿了。”见院里有落叶,小郭拿起扫把就扫,“大爷,您老姓郭,我也姓郭,您就把我当自家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您千万别藏着不说,有事您就找我。”
中山街社区的空巢高龄老人都很喜欢这位开朗、爱笑、热心肠的小伙子。时间长了,小郭和各位志愿者们成了各位老人心里的家人。在小郭看来,大家的需求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我是党员、是社工,也是志愿者,这些老人和我的爷爷奶奶年龄差不多,能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带去一点温暖,我觉得特别欣慰。”
春节期间“不离岗”,魏芳正在为社区分类垃圾桶清洁、消毒。 摄影 记者 党维婷
“盯桶人”春节不缺席
本报记者 关一文
春节假期,北苑街道复兴南里社区里挂满了红彤彤的大灯笼,一张张“福”字窗花透着喜气。对于“盯桶人”魏芳来说,却与平日并无区别。农历初三早上8点,她穿好红马甲,戴上口罩,消毒完毕,又站到了社区分类垃圾桶旁,继续她的“盯桶”志愿服务。
春节垃圾分类志愿者其实更忙。各家厨余垃圾明显增多,大大小小的礼盒源源不断,赶上早晚扔垃圾高峰期,居民扎堆扔垃圾,魏芳更是忙不停。当了一年多的“盯桶人”,魏芳早就是垃圾分类的行家,眼毒手快。居民每次投放垃圾袋,她几下就能把不合格的异物挑出来。
“厨余垃圾倒进绿色的垃圾桶,不能带塑料袋!”遇到每位倒垃圾的居民,魏芳都会仔细叮嘱。如果有纸盒子之类的可回收垃圾,她还会教大家正确投放“三部曲”:拆开、压扁、清洁。“春节前后家里要打扫、整理,每家扔的废品都不少,常有废纸、菜叶、瓶瓶罐罐混在一块的情况,我们就得多说、来回说、反复提醒。第一次不听,就说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大家自然就提高意识了。现在就比去年刚开始时好多了。”说起自己的“唠叨功”,魏芳还有些小得意。
今年46岁的魏芳眉目秀丽、漂亮大方、活力十足。她是北京慈善义工联合会福心公益组织的一名义工,去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后,她成了第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与她一起的还有联合会的20多名义工,大家建了一个垃圾分类群,每天在群里发布排班表。春节期间,义工们也没闲着,福心公益组织有316名义工参与了云上春晚、医院值守、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844小时。
每天清晨,魏芳都从土桥骑车5公里到复兴南里社区。“累点没关系,垃圾分类是一种习惯养成,节假日容易松懈,这个时候放松,之前好不容易培养出的好习惯又很容易缩回去。所以,我们坚持,大家也要坚持。”魏芳乐呵呵地说。
冬日里寒风凛冽,魏芳“盯守”在垃圾桶旁,没人过来的时候她会原地做运动缓解寒冷。“自己愿意干的事,再苦再冷也乐意,可比在家看电视有意义多了。”
大年初五晚间,贾建峰走在环境卫生检查的路上,查看垃圾分类投放情况。
“过年了,村里更得漂漂亮亮的!”
实习记者 陈潇
大年初一,潞城镇前疃村街巷长贾建峰起了个大早,一边给街坊四邻拜年,一边关注着各家“门前三包”的落实情况。村容整治、环境保护是个长期功夫,每日村内的巡逻工作早已成了他的习惯,“春节期间,志愿者更要多承担一些,让大家过个舒心暖心的大年。”
贾建峰是土生土长的前疃村人,自从去年承担起了环境卫生巡查工作,一柄拾垃圾小夹子就成了他巡村的“标配”。“有的村民在院子里堆放垃圾,我路过就会帮他们及时清理,举手之劳,大家看着也舒心。过节厨余垃圾增加不少,我就去检查垃圾桶,用小夹子做好分类,再给他们讲解清楚。”春节期间只要发现哪有“脏乱差”,贾建峰很快就出现,“过年了,大家都回来团聚,村里更得漂漂亮亮的。”
不仅老贾热心,前疃村的村民早就自发组建了志愿服务队。村里能人不少,“各显神通”:擅长培育花草的帮着给村道增添亮色,泥瓦匠赶在雨雪天前给各家检查、修补屋顶,做医生的常给村里的老人义诊。慢慢的,村里环境明显改善,先后获评“首都绿色村庄”“文明生态村”“北京市健康促进村”。
新春佳节,志愿者们也没闲着,“年前我们到村里各户‘上门服务’,帮着大家擦玻璃、扫院子、贴春联,大家一起动手,热闹又温暖。”这边帮着院子里里外外收拾整洁,村民则热情地熬了姜糖水张罗着让志愿者们“多喝点”暖和暖和。贾建峰的成就感溢于言表。过年期间,志愿者们还挨家挨户拜访了60岁以上的村民,送上年货和祝福。
今年春节,为减少聚集、降低风险,志愿者们又举办了线上“云”春晚。喜欢文艺活动的老贾也在晚会上露了一手。“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歌声嘹亮,一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