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91期 >2021-02-19编印

本市召开2021年就业工作视频会,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控制在5%以内
今年帮助3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刊发日期:2021-02-19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代丽丽

2021年,本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控制在5%以内,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万人。昨天,2021年北京市就业工作视频会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和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向全市部署了城镇调查失业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等重点考核指标任务。


用好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农民转移就业

年近五旬的冯铁军家住密云区太师屯镇。响应国家号召退耕退养后,冯铁军的收入也变得不稳定。2017年11月,朝阳区到密云太师屯镇招工,冯铁军成了朝阳环卫第四车辆厂的清扫车和洒水车司机,每个月七八千的收入让他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这个清扫车和洒水车司机的工作,是本市提供的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截至目前,本市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在岗农村地区劳动力达到1.8万余人。他们分布在排水、公交、地铁、环卫、园林绿化、公共物业等多个城市运转的岗位。今年,本市将加大对公益性岗位的统筹力度,支持各区特别是远郊区开发公益性岗位,真正为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托底。

依照计划,今年本市将帮助3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从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拓宽增收渠道上发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特别是通过行业与属地的统筹发力,促进涉农地区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坚持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两轮驱动,就业、创业双管齐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林下经济,抓好农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把松散的农民劳动变成有劳动关系、有相对稳定收入,并能提供高附加值的有组织就业。进一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推进就业制度和就业服务平等,加强权益维护,开发农村地区公益性岗位,用好城市公共服务岗位,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支持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将得到政策支持。

去年11月,在一家培训机构兼职的罗雅晗领到当月的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小罗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就业单位,就到海淀区的一家培训机构做舞蹈教师,不是全日制工作,也没有跟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算是一种兼职的灵活就业。“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能上社保就已经很意外了,没想到居然还有补贴。”在当月的社保费缴纳中,社保补贴958.23元,小罗个人只需支付293.39元。

除了小罗这种兼职教师之外,以外卖、代驾、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新业态从业者正大量涌现,灵活就业已成为当前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方式。目前,缴纳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数约66万人

昨天,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本市还将进一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大支持灵活就业力度,研究出台支持和鼓励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

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将在三方面重点发力,包括:加大社区服务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灵活就业人员,继续给予社保补贴;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增长计划,适当加大灵活就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投入;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与登记失业人员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2020年,本市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工作首位,将保市场主体作为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的关键,聚全市之力减负、稳岗、扩就业,牢牢守住了就业基本盘。其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出台纾困惠企系列政策,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全年“减免缓”社保费1482.4亿元,向企业核准返还失业保险费47.6亿元、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72.7亿元,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4.1%,帮扶74.2万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控制在5%以内。市人力社保局将与全市31个部门联手,共同发力,落实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劳动技能型就业;深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兜牢就业底线;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促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