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全天候监控交通状况,畅通出行道路。
通怀路上设置语音智能信号灯,保障行人安全通行。
新华北路通惠桥路口隔离护栏后移,方便车辆调头。
北关立交桥过街天桥整洁、平坦。
本报记者 冯维静
潞通新路二期断头路打通后,驾驶车辆从潞苑片区进入通州城区可节省10分钟;通惠北路调头道加宽,司机“一把过”;城市副中心全域完成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智能化升级,“绿波带”控制全覆盖……
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委获悉,近两年来,通州区通过打通交通节点、疏通“毛细血管”、编织快速路网、建设“智能交通平台”等手段,持续攻坚堵点,城市副中心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微循环:打通“梗阻”提高运行效率
出门堵、停车难,是每个司机都遇到过的交通老大难问题。打通城市“毛细血管”畅通城市微循环,是近年来通州区疏堵工程的重点。主干道为骨架,微循环道路为补充,城市副中心正在不断完善联通内外、循环畅通、分层立体的交通路网。
砖厂北街西起九棵树东路,东至临河里路,以前是条断头路,由于南北两侧均是住宅,又紧邻临河里小学和幼儿园,每天上下学时间都拥堵不堪。微循环道路改造后,这条道路被建成了城市次干路,与九棵树东路、梨园南街等多条道路连通,让附近居民少绕了好大一段路。“这条路开通前,每天要想出门得绕很远,而且小区北边堵头是一片荒地,全是建筑垃圾。这条路修好后,大伙儿出门可方便多了。”住在金隅花石匠小区的孟学力说。
与此同时,路南侧还新建了个停车场。“一下子多出好几百个停车位,再也不用绕来绕去找车位了,每天回家至少节省5分钟。”住在附近的市民刘海涛表示。
除了解决居民家门口的出行难题,有的微循环道路,还做到了“一处通、路路通”,大幅提高区域性交通供给能力。
潞通新路二期潞苑北大街至朝阳北路路段主体即将通车。提起家门口这段路,富力惠兰美居小区居民李德海很期待,“儿子住在东潞苑南区,我每天早晨都要去他家照顾孙子,虽然两个小区很近,但还是要从潞苑东路绕一大圈。这条路打通以后,我可以直接骑车过去,方便多了。”不仅居民就近出行方便,随着接下来交通信号灯、路灯及绿化工程的陆续实施,它所联络的各条道路,将使通州东北部交通更加通畅便捷。
从2019年开始,区城市管理委实施了该道路一期改造并通车,潞苑四街和潞苑五街得以打通,极大方便刘庄新村、尚东庭、东潞苑等小区居民的出行。2020年建设的二期工程位于一期北部,将打通西潞苑二街和潞苑一街两条断头路,并与建成的潞苑北大街、西潞苑二街,路苑一街与潞苑东路形成区域循环道路,成为通州东北部又一条南北向交通通道。
据介绍,近年来通州区通过规划、建设主干路、多条次干路、支路等城市道路,打通断头路,不断畅通微循环。其中,新建玉桥西路、后场西路两条主干路;城市道路微循环方面续建潞通新路二期、玉桥东二路、玉桥东三路、群芳北街、水仙东路、云景西路、翠屏路、西营前街等8条次支路,新建京洲西路、怡乐西路、潞苑四街、朝晖南路等4条次支路。目前,已有砖厂北街(迎薰东路—净水东一路)、潞苑中路(潞苑五街—潞苑二街)、潞通新路(潞苑四街—潞苑五街)、水仙东路、云景西路二期等多条新建或者提升改造道路项目相继通车,有效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
小微堵点:路口拓宽“一把轮儿”调头
路窄调头难,小路口少个信号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却经常加剧交通拥堵。拓宽调头道、增设安全岛等一些“小微”改造就发挥大效益。
2020年,滨惠北二街与通惠北路交叉口交通优化,拓宽以前的调头道,缓解交通拥堵。“别看这小小的变化,车辆通行大大提速。”出租司机李月庆经常开车路过这里,被堵是常事,“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路窄再赶上大车流,特别是由南向北调头线,80%的车来来回回好几把轮儿才能过去。不仅堵了直行、左拐线的车,对过马路的行人也挺危险。”说起这个路口堵车,老李就头疼。
优化改造后,由北向南的直行道往东偏移2.5米,避开此前正对着的隔离带,增加车辆直行宽度。由南向北调头线,中线则向东偏移1.5米,司机可“一把轮儿”顺畅调头。同时,还增加了左拐、调头指示牌,保障了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安全。
“堵情”不同,对策不同。增加机动车道、缩减机动车道、增加非机动车道、利用中分带调整调头车道、优化公交站台……一系列打通“肠梗阻”的措施精准出击、对症下药。
北关路口四通八达,车流量大,因机动车道多,所以路口宽、斑马线长。此前,北关路口在正常40秒的放行时间内,行人常常走到一半灯就变红了,无法一次性穿过马路。针对这一问题,北关路口在南北走向的斑马线中间位置增设信号灯,对两部分斑马线上的行人通行单独控制,行人放行时间增至70秒,留足时间过马路。“二次过街”红绿灯减少了人车交织,路权合理分配。
朝阳北路、京榆旧线、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梨园南街、梨园北街等10条道路的60个路口也分别开展空间改造、时间优化、管理提效等。通过设置渠化岛、借道左转、直行等待区等改善路口通行条件。
此外,通州区也正开展31条道路4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对“老城双修”范围内的无障碍设施常态化整治,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城区内道路拥堵。
“绿波带”:平均车速提升15.6%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大脑”来帮忙。其整套智慧交通系统,畅通出行道路。
对于通州市民王秀峰来说,内环路是他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以前每天都得早走半小时,赶上早高峰,铁定迟到。”但是,从“信号灯变绿”后,他的烦恼就大大减轻了。王秀峰说的“变绿”的信号灯,就是城市副中心打造的“绿波通道”,即便是早高峰,也可以一路绿灯。
绿波通道,是通州“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系统建设的成果。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车速,信号控制机可根据路段距离,把同一车流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调整,确保车辆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该系统就是“绿波带”。
“过去的信号灯用的是单点控制的信号机,时间固定。智能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实时检测车流量数据,可自动优化、调整路口信号灯配时。”通州区信号灯升级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王亮介绍,绿波带全覆盖后,节约出行时间,大幅提升市民出行感受。目前,已在超过10个主干道路段形成绿波带,确保车辆能够连续通过路口,减少路段停车次数和停车延误。
截至目前,通州区538个路口的信号灯已完成联网联控、智能升级,城市副中心全域内实现“绿波带”控制全覆盖。经中国公安大学评估,这些主干道平均通行时间相较于改造前提升了32.5%,155平方公里内平均车速提升15.6%。
此外,32个全天候高空高清视频监控点也已启用。今后将实现全区主、次干道全覆盖,实时动态分析路段、路口交通运行状况,开展可视化区域调控。
隔离护栏:路口中心护栏后移10米
日前,区城市管理委对50条道路的隔离护栏进行优化,最大限度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怡乐北街路中央新设了一处“豁口”,并设了一个调头标识,指引车辆可以在此调头。这条路是市民刘兆丰通勤的必经之路。“以前能调头的路口少,车要开到红绿灯才能调头,不太方便。现在的设计很合理。”
在群芳中二街与Y830路口,记者看到,该路口的护栏并未延伸到斑马线处,而是与斑马线隔开了十多米。沿群芳中二街东向西行驶的调头车辆可在此直接调头,无需再跟左转车一起等待信号灯。
“这个路口的护栏缩短几米,却成倍提高了通行效率。”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市政二所陈磊介绍,计算过调头车辆需求后,他们将原本延伸至路口斑马线的隔离护栏往后减了两节,留出了较大调头空间。
小小举措,效果立竿见影。目前,区城市管理委已对城市副中心50条道路进行了中心隔离护栏后移10米和更改道路标线工作,并逐步在护栏端头设置调头标志,提醒调头车辆安全通行。
据介绍,2020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委已对区内每一处路口特别是交通压力较大、车流量大路口的实际情况开展摸排调研,通过交通设施调整、信号灯优化、车道分配等方式,对路口优化和调整,最大限度提高通行效率。
学校:“一校一策”门前疏堵
家长接送孩子,最怕什么?堵车!去年,通州区城市管理委、交通支队联合对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通州四中、 中山街小学、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和北京小学通州分校5所学校展开“一校一策”交通疏堵改造。
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市政科侯东林介绍,各校情况不同,有的学校门口增加了提示“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等标志牌,提醒车辆礼让。有的学校则在门口地面上增设了黄色网格线,为孩子们设置了“净空区”,任何时候这里都不允许停车,将空间留给步行的家长和孩子。还有的学校增设停车场或设置路侧临时停车位,有的则辟出了“家长等候区”。
在为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设计个性化疏堵方案时,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的工作人员有点犯愁。这周边既没有新建停车场的地方,也没条件施划路侧临时停车位,怎么办?和校方协商后,最终决定将学校门口的人行步道重新翻修,扩充出一片数百平方米的“家长等候区”,施划“班级等待线”。
在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和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工作人员走访发现,距离学校不远都有闲置空地可以改建停车场。“我们在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南侧开辟了一处新停车场,主体建设已经施工完毕,预计可新增100个停车位。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东侧也在建停车场,今后预计可提供56个停车位。”侯东林表示。
5所学校的先期试点效果不错,拥堵现象明显好转。今年,通州其他95所学校的“一校一策”交通综合治理也将陆续展开,通过优化学校周边交通组织形式和公交站点设置等,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有序提升校园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