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综合总第74期 >2021-01-23编印

城市副中心架空线入地用上AR“透视眼”
地下管线分布一望即知,助力精准施工
刊发日期:2021-01-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讯(记者 冯维静)赵登禹大街19根电力架空线近日撤线拔杆。改造后,架空线入地、变压器进屋,电力设备“隐形化”。今年9月底前,城市副中心内15条道路电力架空线将全部入地。

       位于运河商务区的赵登禹大街,全长1095.75米,共有19根电力线杆。经过前期埋管、穿线后,近日正式剪线、拔杆。改造后,除了架空线入地,变压器也被挪进了腾退房屋中,不仅让出更多道路空间,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设备间也与老街风格更加融合协调。

       据介绍,去年底城市副中心启动老城地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其中,以通州文化旅游区周边区域等为重点,包括城市主干路5条:群芳中二街、万盛中二街、怡乐南街、陈列馆路和潞邑东路;城市次干路10条:张采路、群芳中三街、荟萃南路、颐瑞中三路、万盛北街、云景中街、北大街、榆景中路、源盛西街、赵登禹大街。

       项目均在稳步推进,除怡乐南街、张采路、颐瑞中三路外,已进场施工道路12条。地下电缆投产送电后,地上电杆电线就完成了送电使命可以撤除。截至目前,北大街、源盛西街、榆景中路、万盛北街、颐瑞东路已完成开闭器安装、电缆敷设及设备传动调试,具备送电条件,将于近期分批次撤线拔杆。

       架空线埋入地下,看似简单,其实难点不少。地下管线排布复杂,以往为了避免二次事故,需要挖多个探坑判断方位走向。此次则有高科技助阵——AR增强现实技术。目前,通州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境地下管线普查,将AR技术内嵌通州全区市政道路9900公里地下管线数据。通过手持AR设备,可实时查看地下管线三维地图,确定管线类别和分布位置等情况,精准施工。

      “你看,红色的是电力、黄色的是通信、蓝色的是供水……下面还标注着管线的材质和埋深。”在群芳中二街路口,地下三维技术员郎敏正用AR设备排查管线。屏幕上显示出一张三维地图,将真实环境和虚拟三维数据实时叠加到同一画面,沥青路面下十多种管线一清二楚。而在以往架空线入地施工中,为精确定位管线走向,至少要挖4个1米见方的探坑,影响居民出行且易造成交通拥堵。现在有了AR“透视眼”,开挖作业更精准,还能实时监测新入地管线情况。

       通州区城管委管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区正在推进老城地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电力架空线入地正是老城“双修”的重要一项。“改造过程中,还将结合周边环境,着重考虑箱体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要求,避免占用人行步道等,节约道路空间。”该负责人表示,老城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相关部门将合理确定施工时序,保护环境、减少噪音,尽量减少对周边区域交通出行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改造后,以前杂乱无章的架空线路和电力线杆将被彻底拆除,美化周边环境,提升城市风貌,居民用电更安全。

       预计今年9月底前,城市副中心内15条道路电力架空线全部入地,市容景观、区域供电能力和可靠性都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