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新闻总第74期 >2021-01-23编印

无接触报到 全封闭会议
防疫新规处处有心意
刊发日期:2021-01-23 阅读次数: 作者:admin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张航 李祺瑶 张楠

房间大门敞开,两会代表出席证提前摆放到房间里,市人大代表拎着行李全程实现无接触报到;每间会议室启用前通风,会议室门口的桌子上摆放了医用口罩、消毒湿巾和免洗消毒液;餐厅里,10人餐桌只配了6把座椅,“用餐不聊天”的温馨提示摆放在显眼位置……昨日是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前一天,一系列贴心、便利的会场防疫措施悄然推行。

代表报到全程无接触

市人大代表任素永拎着行李走进北京会议中心9号楼。和往年一样,他准备找工作人员领取出席证。“证件提前放到您的房间里了,您直接上楼。”工作人员戴着口罩,引导任素永直接上电梯。

走进电梯,任素永发现,地板上划出了“方格”,一人一格,每梯最多同时搭乘6人。他说:“这种设计很贴心,无声地就提醒了大家要减少聚集。”

“全程都实现了自助,即方便又减少了人员接触。”任素永说,“工作人员特别介绍,这次使用了‘通道式无接触报到系统’,报到卡的电子芯片也已经植入出席证中,实现了证卡合一。”

“每位代表入住前,我们都已经完成了房间的开窗通风,敞开大门,方便代表自助入住。”9号楼客房经理王晶介绍,所有代表的房间每天早晚各通风半小时以上,打扫时一屋一块消毒巾。另外,今年人代会的正式会期也压减为四天半。

餐桌减位就餐错峰

9号楼内设有多个餐厅供代表用餐。此次会议期间,每一个餐厅都采取“减位”“错峰”的用餐新措。在一层餐厅入口,两块提示牌上分别标注了“朝阳团的代表在此用餐”和用餐时间。记者发现,工作人员和代表们将错峰用餐。以早餐时段为例,代表用餐时间是7时至8时,工作人员用餐时间是8时至8时40分。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走进餐厅。10人餐桌被半透明的挡板分隔成了6块区域,最多允许6人同桌就餐。9号楼餐厅经理张春英说,以往开市人代会,这个餐厅会同时供多个代表团使用,但今年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餐厅控制了用餐人数规模,只保障一个代表团,同时段就餐人数控制在70人左右。

每张餐桌上还摆放了温馨提示卡,上面写着“取餐戴口罩,用餐不聊天”。一位代表说:“以往大家就餐时也会讨论一些话题。但今年,大家都会自觉践行健康防护措施,把交流留在会场和线上。”

“静提醒”垃圾分类

会场的各项防控措施已经就位。北京会议中心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质检部经理刘继东说,整个会议中心一共设置了19套测温门,分布在各会场的出入口,都已经调试完成,可以正常使用。

每间会议室入口都摆放着一张长桌,消毒喷雾、酒精湿巾、口罩存放袋、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一应俱全。会议室内,座位间距比往年明显拉大,每个座位处还准备了消毒纸巾和口罩袋。会议部领班赵刚逐一会场进行最后的检查,他说:“每次会议开始前30分钟,工作人员会提前打开门窗通风。每次会后,话筒、铅笔等会议用品会严格消毒。”

在电梯等候区域,写有“间隔一米、有序排队”字样的不干胶和“一米线”粘贴在地面上。赵刚说,这是精心设计的“静提醒”标签,覆盖了会议的公共区域。比如在分类垃圾桶前,增加了分类的提示标签。“湿巾属于其他垃圾,果皮、茶叶渣和点心渣属于厨余垃圾……这些是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想到可能出现在会场的垃圾,写出来提示目的是方便代表践行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