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莹莹
1月20日夜间,钢筋工李双强穿着棉衣在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基坑内忙碌着。此时,室外的气温已下降到零下7℃,但这处24小时不停工的工地,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在加油干的冲劲下,连寒风似乎都没那么刺骨了。
新年伊始,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研,并发出新年开工动员令。“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市管建筑国企全力投入副中心建设,北京城建和北京建工两大集团在施项目达215个,近两万名建设者组成了“生力军”。从综合交通枢纽到三大建筑,从安置房到健身中心,一个个项目正在智慧建造下“拔节”生长。
一个形如梯形的基坑内,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塔吊、履带吊、挖掘机等近50台型号不一的机械设备,约300名建设者站在基坑中进行着钢管柱的吊装,从下钢筋笼到混凝土浇筑,每一步快不得、慢不得、错不得。
“在冬季进行桩柱施工,是对质量与安全的考验,更是对细心与耐心的考验。”北京建工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1标段项目负责人钟远享看着进度计划表说。计划表中,到2021年2月底,要完成基坑内工程桩的吊装。
作为北京十大铁路门户枢纽之一,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个大体量工程,地下建筑面积约12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可实现城市副中心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
“在地下建起一座交通枢纽,谈何容易。”钟远享说起,2020年11月27日起项目进入工程桩施工阶段,由于成桩工艺要求,每一根桩自旋挖成孔起就不能停,“尽管碰上了寒冬,可我们仍然坚守,24小时不停工。”
离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不远的首都博物馆(东馆),约650名工人也在寒冬下坚守着。设计理念源于古运河图景中船、帆、水三个元素的首都博物馆(东馆),是镶嵌在城市绿心中的“古韵风帆”,集收藏保管、开放式展陈、科学研究、社会教育、文保修复等功能于一体。
记者眼前,博物馆主楼的地上三层结构已初现雏形,市民共享大厅也已进入地上一层的结构施工。“别看市民共享大厅只有两层,施工难度却一点不小。”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工程项目经理贾成亮说,由于现场钢筋尺寸长短不一,需要实地一一测量准尺寸后再向工厂下单,“费时还不出活儿,光钢筋工工长就换了十几名,最后我们从外面特聘了一位老技术专家,专门负责测量下料”。
2021年伊始,市委书记蔡奇到城市副中心调研,并发出新年开工动员令。动员令吹响后,市管建筑国企全力投入副中心建设,北京城建和北京建工两大集团近2万名建设工人组成“生力军”,在215个在施项目中奋力前行。
三大建筑中体量最大的剧院项目,现场约500名工人正在全速推进一层混凝土顶板施工,并对春节后的复杂钢结构施工提前做好方案优化;作为承载副中心绿心区域功能转型和居民安置功能的东方厂安置房项目,已于年内基本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当前正在进行楼内机电管线穿线施工。位于绿心边缘的潞城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钢结构构件运输、现场施工也在安全有序进行中,目前已完成健身馆二层钢结构安装。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近2万名建设者正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赛跑,咬定工期不放松,持续推进城市副中心重点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