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在“断舍离”“寄快递”“叫外卖”成为新潮生活方式后,“垃圾围城”的困局该怎样精准破解,成了装在农工党界别委员们心中的一件大事。昨天,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农工党界别的提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创建‘无废示范区’”获得优秀提案。记者了解到提案已迅速得到市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支持,“无废城市”理念正加速落实。
本市中等收入人口占比扩大,消费全面升级,不过这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生活源固体废物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在常住人口连续负增长情况下,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同比增长3.07%。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型垃圾渣土堆放点激增,非法倾倒废弃物案件频发,固体废物排放环境风险承压增大……这些问题频发,对本市现有固体废物治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农工党界别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居民消费结构全面升级、生活源固体废物排放激增;居民参与率低,多元治理协同存在难度;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无冗余、本地排放与异地转移环境风险大;试点多,集成少,综合示范缺失,长效机制形成难,这一桩桩老大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生活源固体废物排放的本质是生活方式问题。在我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背景下,这份优秀提案建议,本市宜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创新与转型发展经验,在城市新区创建“无废示范区”,寻求精准破解“垃圾围城”之道。
在农工党界别委员们看来,破题之举首先是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主体创建“无废示范区”,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的绿色生活方式,并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呼应,协同推进本市固体废物治理范式变革。
按照委员们的设想,通州区应先行布局垃圾分类收集和回收基础设施,在校园、商场、酒店、景区等公共场所创建“无废”多场景模式,协同推动简约适度绿色生活方式。
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管理立法为保障,可推行居民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垃圾费随袋计量征收”制度、包装物和电子电器产品逆向回收制度。
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科技创新”平台,还可建立循环科技研发基地,推动废塑料和建筑垃圾等重点领域绿色产品设计和再生技术研发,培育循环经济新动能。
这份优秀提案很快引起了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重视。2020年6月该局就此提案给出答复意见,称其已经会同市城管委、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市经信局、市科委进行研究,今后市级相关部门会不断推动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管理的发展。